绝想首页

文学,放下自命不凡的“名”结

弯月牙儿 [开心] 2008-09-07 09:42:09 星期日 晴天 查看:29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中午时朋友给我电话,言谈中不知怎么的就触到了一位诗人(抑或者是哲人?反正她言下之意蛮有名的)和他的一句据说十分有名气的“经典名句”,崇拜之意溢于言表。于是尝半信半疑问其何人?友乃大惊曰:竟不知乎?然何称文学女青年?
    
    吾昏。长久以来,是以爱读爱写在友人中混得雅号“文学女青年”的,不料今日竟砸了招牌。痛定思痛,决定深剖自身。
    
    细思来路,发现自己也并不喜看真正的著作,甚至《茶花女》这么著名的段子都不曾一阅。说白了也不是不爱之,初时也曾兴致勃勃借来欲求一汲的,可惜最终实在因为觉得以一个中国现代青年的思维去接受那种场景那种年代的人情世故,于我似乎真的太难了些,于是没翻几页便即放弃了。何《茶花女》同样命运甚至更悲惨页就是说我连翻翻的兴趣都没有的还有《三个火枪手》、《安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悲惨世界》等等等等。
    
    也并不是没有一笨能坚持看完的,比如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或者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但也之是喜欢里面关于人物俊美外形或者海上风光捕鱼常识的描写,简而言之,好奇罢了,实在没有深思过里面的含义,感觉上离我是比较遥远的事了。
    
    中国的书倒是极为爱看的,可依旧记不住,古代的四大名著我也曾悉数翻了个遍的,其中《红楼梦》因为爱其书中的诗诗词词,还曾重读。但事实上现在我对这些过目了的文化国粹依旧是它认识我而我不认识它——看过笑过叹过悲过了,领略了其中的万种风情千般智慧,也就不再牢记。前不久与女友逛街时偶言及黛玉,伊央将黛玉之死的具体过程告知,便细细想来末了竟只得一果:得知宝玉何宝钗婚配气病身亡,临到那细节却时再也说不上来了。友人大笑:原来你也是个冒牌文学爱好者啊!
    
    话说今日,挂得电话心中实在愧然。这被大家整天“文学女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叫着,较气真儿来菜发现原来竟是腹内空空的草莽一个。可羞了这些时也曾语带怜悯地指挥别人多看写名著之类的。那往昔潜心寻觅来记再本子上的一条条名言警句此时此刻逐页翻来,大眼瞪小眼,陌生得没有一点印象——早知当初炒它何用?
    
    名著名人真的就标识了人的素质么?鲁迅先生说:“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于是百年后有小学生作文曰:“我家喂了两只鸡,一只是母鸡,另一只还是母鸡。”老师批阅:“罗嗦繁复,废话连篇。”这批语到底批给谁更合适些?再者,老师也不知者“名言”,难道也要抹杀他育人子弟的素质?文学本来不是被死记硬背的,它的诞生应该是在群体能力相当的前提下给人们一点警悟,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的尺度。
    
    然而再大多数人的眼中,名著文学是高不可攀的,它住在精神圣殿的顶端,且浮凸着难于描摹的神秘光华。这光华可以使一跟树枝因而变成金光耀眼的点金棒、可是使对于现在的事情情况来说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圣洁的经纶,挂上文学的帽子,一切都可以自命不凡起来。这些东西是很有价值,但这价值是用来历史上文学的一次次飞跃,而不应该成为现在行文为人的宗旨,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深度的标准。
    
    我喜欢看着武侠书为里面的主人公哭笑;喜欢翻着《女友》为自己挑选这一季的装扮指南;喜欢无聊时拿气笔在白纸上涂画些不成文的心事……虽然我依然爱文学并珍惜人类脑力劳动纪念碑上的每一帧画面;但是我决定宣布不再背负这座大山了,我不想做文学毫无意义的俘虏,我,不是文学女青年。
    

顶一下(34 写日记 61863 21374
上一篇:雨季心情下一篇:月光爱人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