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孔门弟子,谁最有才?是什么样的人才?

黄蒙 [闲逸] 2013-03-21 11:30:35 星期四 晴天 查看:157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现在的孔庙,孔子像旁边有四配十二哲16人,除孟子、子思(孔子的孙子)、朱熹外,其中真正孔子的弟子,为十三人,是孔子最最重要的13名弟子。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中又有“四科”的说法。孔门四个科目(院系),分别是德行(道德修养和伦理学院)、政事(经济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言语(外交口才、国际关系学院)和文学(人文学部:文献系+历史系+哲学系)。

把十三大弟子划入四科,结果是:

德行:颜回(字子渊,下同)、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有若(子有)、曾参(子舆)。

言语: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

政事:冉求(子有)、仲有(子路)、颛孙师(子张)。

文学: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子路篇第十三》)他最喜欢的,是没嘴葫芦、只做不说式的老实人。德行科的弟子,大多符合这一标准。但孔子身处东周末世,天下大,秩序崩溃。乱世中,老实基本是就无用的代名词。而本文题目开宗明义,要讨论的是孔门弟子的才,不是德。所以,德行科基本可以剔除出去。其中只有冉雍做过一段时间季氏宰(季氏的大管家,大概相当于一个小国总理),有齐家(大夫封地,称为“家”,其总管,称为“宰”。先秦儒家所说“齐家”,跟和睦家庭成员内部关系没有半点联系)治国之才。而颜回身为孔门三大弟子之一,留待下文。

      

文学科弟子,都是做学者的料。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阳货篇第十七》,17.4)子游做武城县长,在武城大搞礼乐教化。孔子去视察,入城即闻处处弦歌之声,夫子不禁微笑,说“割鸡用牛刀”,治理一个小小的县,还这么大动干戈的。但子游很认真啊,说曾经老师说过,礼乐教化很重要。所以虽然这是个小小县城,我从一点一滴做起,执行礼乐教化,也有利于恢复周公之道的伟业吧!我以为,做学术就要有这种认真的呆气,子游是个好学者。

孔子评论子夏,则有一句名言:“师也过,商也不及。”(《先进篇第十一》,11.16)子夏的特点是拘泥细节,甚至眼里只有细节,而过于保守死板,谨小慎微,不敢突破,传授经典倒是适合。我觉得,子夏可能是那种典型的屠夫式学者,比如研究大象,要么说大象像柱子,要么说大象像鞭子,要么说大象像扇子,就是看不到大象的整体面貌,对世界没有混元一体的基本框架和看法。人类需要大量子夏这样的学者,但人类不能只有子夏这样的学者。子游很可能在这一点要比子夏放得开,更有整体感,所以讥讽子夏及其弟子,说他们眼里只有小道之末,却把握不住事物之本。(《子张篇第十九》,19.12

俗语说“文人相倾”,自古即始。子游、子夏、子张属同一辈,年龄相若,都比孔子小40余岁,又都才华横溢,他们之间大概互相是不服气的。但他们却都服有若。孔子死后,因为有若长得像孔子,大家禁不住思念之情,请有若坐在孔子的座位上,接受大家参拜。子游、子夏、子张并无异议。我们知道,有若是德行科的,寡言少语,大概是个好好先生,群众关系比较和谐,才能做到这一点。但曾参偏偏不服有若,很有趣。孔子对曾参的评价是“参也鲁。”(11.18)曾参虽然比较迟钝,反应慢,不影响大节。曾参干吗看不上有若呢?我猜,同行是冤家,可能有一部分嫉妒因素。

 

言语科的宰我,利牙擅辩,数次让孔子难堪,孔子也曾大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论语》中记载得清清楚楚。但宰我是了不起的人才,既能说会道,又在官场有势力,孔子死后,宰我是追随子贡,是圣化孔子的主力之一。

 

在现实事务中,孔门中本事最大,还是这四个人:子路,子贡,颜回,冉有。

颜回没做过官,也不会经商赚钱(《先进第十一》:“回也其庶乎屡空”11.19)。但从颜回的言行来看,此人那么讨老师喜欢,让老师提到就夸,仅有的一次贬还是明贬暗褒(11.4回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怪颜回领悟自己话的能力太强),颜回真是了不起。在《史记·孔子世家》中,颜回的“才能”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孔门被政敌派兵围困于陈蔡之间,几天没吃没喝,大家都饿得爬不起来,“子路愠见,子贡色作”,愤懑都写在了脸上,简直就要跟孔子算总账,非要搞修正主义、放弃理想同当权者妥协不可了。在这个孔子异常孤立的时刻,只有颜回,越众而出,大呼“走投无路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小人才到处受欢迎!那些当官的越不用我们,越反对我们,越证明我们是君子!”大得孔子欢心,笑眯眯得说,颜家这孩子真不错啊,你要是很有钱,我给你当管家。颜回的才能,就是讨好领导和上级的才能,他从来不顶嘴,很想周恩来、公孙弘这些人。

根据《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出身社会底层,有经验,有阅历。而且子路勇武,富有军事才能,长期担任孔子的护卫队长。但子路被划入政事科,值得讨论。我们知道,子路是比较直、比较性急的。所谓“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12.12)审判官总是需要听了双方证词后才能做出判断,但子路只听一面就能断案,孔子这话未必是表扬,八成是批评子路太鲁莽。这样的性格,能从政?而且“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又)闻。”(5.14)在办完一件事之前,子路很怕听到第二项任务。事情多了,他急躁得要抓狂。这样心里藏不住事的人,能搞政治?就算真执政了,多半也像胡公yao bang,长不了。原来,子路之才能,未必是总领全局的政务官,而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事务官或技术官。孔子要学生各言其志向,子路说千乘小国,遭遇兵祸,又有饥荒,我来治理,三年下来,可以整军修武,救亡图存。这是说自己有军事才能。(11.26)孔子也说,千乘之国,可以让子路去管税务财政。(5.8)看来子路也有经济才能。如此一个多面手,堪称有才!但这样的才,即事务和技术之才,需要伯乐,需要政务官的赏识和使用。《论语》中提及政事科,师弟冉有是排在师兄子路之前的。(11.3)因为冉有,才是一个优秀的政务官。

《论语》中记载一次学生们和老师在一起。“子路,行行如也。”(11.13)愣头愣脑、杠杠的样子。“冉有、子贡,侃侃如也。”这两个人聊天,春风满面,谈笑风生。这种随和的气质,是冉有身为政治家、子贡身为大商人的必备素质。自从冉有接替冉雍为季氏宰,成为鲁国实际上政策的制定和参与者之一,他这个身份就一直保持了下去,当得比他的前两任——子路和冉雍都长得多。因为冉有按政治的规律、而不是学者的理想办事。这就引起了在野的孔子的强烈不满。我们中学都学过“季氏将伐颛臾”(16.1)一章,这就是冉有从季氏的利益出发,出谋划策的结果,因而被老师痛斥。孔子甚至因为冉有的“敬业”(孔子叫忠于人,敬于事),尽心竭力为季氏加强财政能力(这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的说法就是变着法儿搜刮民脂民膏)而大怒,气得对学生们说冉有不是我的学生,你们可以去揍他。(11.17)这可能造成了后来冉有同孔子甚至孔门关系的不愉快。孔子死后,身居高位、掌握实权的冉有就再也没有像子贡、宰我一样,出现在孔门活动的记载中,这是个千古迷案。但这绝不是冉有没良心,相反,冉有为孔门做出过突出贡献。孔子周游列国不得志,鲁国国内高层想把有才华的冉有召回来当CEO,子贡送行时特意嘱咐冉有,当官以后,抓紧机会跟季氏说好话,尽快把孔子也召回去。而冉有也的确执行了这一职责。《孔子世家》记载,齐国来攻打鲁国,冉有统兵,战胜了齐军。齐强鲁弱,这一意外胜利,使鲁国上下大喜。季氏高兴地问冉有,你的军事才能,是学来的?还是天生的?冉有连忙趁机说,“学之于孔子。”(其实冉有的军事能力未必学之于孔子)然后敦促季氏迎孔子回鲁,为孔子顺利回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冉有是个好学生。

       最后是子贡。子贡显然是孔门弟子从世俗角度来看的最成功者,我们甚至不需要正面描述其才能,只看其在历史上的声望和功绩就可以了。司马迁作《货殖列传》,孔子死后,子贡是大商人,在孔门中最为富有,富可敌国,各国国君都“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当然,子贡不是民营企业家,是政商、官商,他在卫国当官,同各国政界保持着密切来往)“使孔子名布扬於天下者,子贡先後之也。孔子在战国时代即已奠定的崇高声望,子贡居功至伟。而且子贡不仅有商业才能,还有政治和外交才能,曾经利用各国之间的和内部的种种矛盾,穿梭其间,鼓腮摇舌,一番折腾,游刃有余,使得“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轰隆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闹出了天大的动静。政治、外交、商业多栖,做什么成什么,还都是令常人羡慕的那种业绩(而不像学术突破,大众不关心),怪不得孔子死后,社会上不久就刮起了一股强大的“尊子贡抑孔子”风潮,都说子贡可比他老师强多了。要不是子贡马上整合孔门全部力量共尊孔子为圣人,孔子未必有今天的地位。

       但我更关注的是,子贡在现实世界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孔子在实践中一败涂地,子贡真的就“贤于孔子”了?子贡在孔门这个讲究理想和道德的地方,只是将它作为一个跳板,积累背景和人脉?我不这么认为。比如孔子对子贡的爱和人家比、然后觉得谁都不如自己的毛病常常敲打(14.29);比如孔子暗地里跟子贡说实话,在别人头脑发昏犯错误时当然应该劝谏,但劝不动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12.23)别人犯错误吃亏是他自己的事;又比如孔子曾被武力威胁盟约发誓,回头就违约,子贡惊讶的问,发的誓、盟的约还能违背?孔子教了子贡个乖:强制要挟下的作出的誓言和盟约,神是不当回事的(《史记·孔子世家》)。以上种种灵活机变,子贡想必也受益匪浅。

所以,我觉得子贡还是从孔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的。这也反证了,孔子不是庸人,孔子很了不起。是理想束缚着他,否则,孔子也能轻易地高官厚禄。孔子“丧家狗”的状态,是他自找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7.15)而这种殉道的悲壮,正是弟子们、无论子路还是子贡,都终身对孔子保持绝对忠诚[1]的原因之一,也是孔子人格魅力的核心所在。

                                                                                                 


[1] 子路和子贡对孔子的忠诚,可以洋洋洒洒专门写一大篇文章。子路身为孔子的护卫队长,和孔子基本片刻不离,扔下官就和孔子去周游列国。要知道,子路是个技术人才,不是学者,他对被任命、被使用的渴望,一点不比孔子少。还有《微子篇第十八》中,子路说“道之不行也,已知之矣。”(18.7)他也是明知道不行,却还忠心耿耿地跟随老师,知其不可而为之,其悲壮感天动地!子贡对孔子同样。冉有回鲁,是子贡嘱咐冉有,暗中使力让季氏早点接孔子回去;困于陈蔡,是子贡代表孔门星奔往楚国,面见楚昭王,搬来救兵才接了孔子之围;孔子死后,鲁昭公酸文假醋,哀悼孔子,是子贡忍不住悲愤,讥之讽之,“生不能用,死而诔之”,这算什么?!子路、子贡和颜回,三大弟子,名不虚传,他们和孔子的关系,早已远远超过了师生关系,感情非常深厚。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26225 226237
上一篇:恋上这一季下一篇:怀念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