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转发年经贴,科普毕业歌会

imbbs [无奈] 2011-08-12 09:23:02 星期五 晴天 查看:38704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发信人: nasri (老人走,新人来), 信区: Talking
标  题: 转发年经贴,科普毕业歌会

  
  歌唱——北京邮电大学的传统  
  
爸爸说,1981年开始,由于国家重点扶持通信行业,北京邮电学院(当时还不叫邮电大学)为国家邮电总局输送专业人才。从这一年开始,有120人进入国家邮电总局,其中有本科毕业生75名。由于当时学校刚刚建立,条件十分简陋,所谓的学生宿舍也就是几栋孤零零的三层楼,这还是当时的国家教育局拨专款建造的。当时学校中男生占多数,女生数量较少,因此只有3号楼是住女生,男生住在1号楼。当时学校里学生比较少,老师和学生都住在一起,据校志记载,老师和行政人员住在2层和3层,学生住在1层。后来随着在校学生和老师数量的增加,老师逐渐的搬到了新建的5号楼和6号楼,当然这已经是1986年的事情了。
  
当时学校里还有勤工俭学的惯例,学生在周日的时候会到校办工厂里做工,几乎每个班都是这样,我们的实验工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壮大起来的。我想之所以邮电学院能够在80年代培养出大量的著名工程师为学校挣来“通信界黄埔军校”的美誉,这与当年注重学生头脑并用,勤于实践有密切的关系。就是在那个勤工俭学的年代,邮电学院就有了歌唱的习惯
  
在周日的早晨,总是能从工厂里传出或悠扬或委婉的歌声来,以至于很多在附近小河边玩耍的孩子们围在工厂外面的窗子上看着大哥哥姐姐们歌唱着愉快着工作着,这种场景深深的打动了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中有很多人就是在那悠扬的歌声中成长起来的。包括我,也是受到这歌声的熏陶,才决定报考北京邮电学院。那个有歌的年代已经模糊了,我只记得有一次下午,我们看到在学校的操场上很多哥哥和姐姐搬着凳子对座着,哥哥们坐在一起,姐姐们坐在一起,他们在那里轮流着唱一些我们听了很久的和没有听过的歌,他们轮流的唱,哥哥们唱完了姐姐们就接着唱。天黑了,歌声还在飘扬,我依然记得很清楚那旋律,好像是歌唱祖国的调子。后来我被妈妈叫回去吃饭了,不知道那些哥哥姐姐们什么时候才离开操场。
  
第二天早上,我又去了操场,哥哥姐姐们已经离开了,歌声还在荡漾,但人已经离开了,那些面孔我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当时我以为再也听不到这样的歌声了,再也见不到这些哥哥姐姐了,虽然那时我还小,但是我知道那是令人难过的事情。后来我问妈妈,他们去哪里了,妈妈说他们毕业了,我说什么是毕业,妈妈说就是工作了,我问妈妈他们还回来吗,妈妈说不会回来了。我觉得听不到哥哥姐姐们唱哥,有点不知道该去干什么,于是就看看家里人给买的一些书,就是那种娃娃书,然后就是找人玩,但我实在是忘不了那歌声荡漾的日子周末的早上去听歌......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现在推算起来,应该是三个多月。有个周末我突然想起了那个工厂,想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子了,就在我快走到的时候,我似乎听到了熟悉的歌声,就是我以前听过的那些歌曲——他们回来了!那些离开的哥哥姐姐们回来了,我又有歌听了!我急忙跑去,一跳就上了窗台,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可是我发现,车间里面满是大哥哥大姐姐,但是没有一个我认识,甚至没有一个是以前见过的,因为他们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这个出现在窗台上的小毛孩子,所以我都能看得到他们的脸。不过,歌声只停了一会会,当他们确定我是一个来听歌的小孩子以后,又继续唱了起来。我手依着窗檐,看着他们,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却有那么熟悉。他们的曲调、动作、笑容、眼神,是再熟悉不过了。那天我一直站在那里,等到他们下课了,出来了,我还是站在窗台上。这是一个大哥哥过来,一下子把我报了下来,他们围着我开玩笑,为我是谁,几年级了。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姓杨的哥哥,总逗我,一会摸摸我的鼻子,一会摸摸我的头。他问我家住哪里,我说就在操场后面,杨哥哥说那你是老师的孩子了,我说妈妈是在邮管系(就是现在的经济管理学院)。
  
后来杨哥哥送我回的家。后来我知道了,走了很多的哥哥姐姐,还会来很多的哥哥姐姐。他们都会唱歌,我也就一直有歌听了。又是一年的夏天,那些哥哥姐姐们又在一起唱歌了,我的知觉告诉我,他们又要离开了。这次不是在操场上了,而是在学三楼下面。我和妈妈晚上去那里散步,看到很多的哥哥和楼上的姐姐们唱歌,好像那个杨哥哥也在。他们还是象以前那样对唱,只是我发现它们都是一边唱一边哭,其实是哭声一片歌声一片,大家都抽抽噎噎的。我问妈妈,为什么他们要哭呢,妈妈说他们要毕业了,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可能有些好朋友到死都不会再见到了,所以很难过。我说,那为什么他们难过还要来这里唱歌呢?不唱不就不难过了吗?妈妈停顿了一下,看着我,慢慢的说:歌唱——是北邮的传统。
  
后来我离开了北京,到了大西北的西安。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我度过了自己的初中和高中,当我考大学的时候,考了510分(那时一科的满分是120分)。虽然爷爷后悔我当初没有报清华大学,但是我始终认为报考北京邮电学院是我最大的愿望!虽然离开北京好多年,但是那悠扬的歌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还有妈妈说过的话:歌唱——是北邮的传统。
  
就这样,我在北邮渡过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种种酸甜苦辣就不说了,反正打心眼里我觉得再北邮渡过的四年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四年。同学们离开之前,我觉得没什么呀,好像没有以前看到的那种悲伤的场面,总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到了同学们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我被拽着到了女生楼底下,听着同学们向女生唱歌。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嗓子是由李大晃吼起来的(因为他睡在床上老晃,声音特别大所以给他起了这个外号),然后同学们就一起跟着唱了,那是一首崔健的哥,我不会唱,就听着,觉得他们的行为挺好笑的。于是,他们唱着,我看着,觉得还有点吵,想回去睡了,觉得好象现在不是当年看到的那种感觉。我看着黑子,他望着女生楼在流泪,我想起我和黑子一起踢球的时候了,他往我腿上踢了一脚,当时血就出来了。以后恐怕想让他踢我都找不到人了。我抬头看到了将头伸出窗外的梅,我们每次比赛她都去,为我们加油助威,为我们呐喊鼓气,还给我们提水壶,以后踢球在也没人给我们提水壶了。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一下子就下来了,我再看看瓜头、砖、酷哥,还有西帅,他们都在我面前,活生生的,可是到了明天他们就都要离我而去了,真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见到了,这些活生生的人,以后就只有在我的脑海里才能出现了。黑子,我也不能跟你一起流血了。想到这里,我眼泪花花得不停,嗓子里喊出了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我一边哭一边唱,其实都是在喊了。我的同学们啊,我是多么的舍不得和你们分别,可是又多么的期望你们能够在工作中作出一番事业来。我亲爱的同学们,永别了,为什么要让我们分开,让我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今天晚上在彼此的心中留下永远的美好的记忆......
  
那一天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北邮也改名字了,叫做北京邮电大学,但北邮的这个传统没有丢,听说每一届毕业的时候都会到女生楼下面去唱歌,如果哪个班男生没有到或者是来的人少,那个班的女生第二天就不理他们的男生了。前几天回真情,看到了一些我无法想象的事情,所以才将自己的感想跟师弟师妹们交流一下。学生换了,教室换了,老师换了,校名换了,但一届一届的,每年临毕业之前到女生楼下面唱歌的传统没有变,北邮的精神,就是在这个时候,传递给了我们的师弟师妹们。据我所知,到女生宿舍楼下面唱歌,是没有训练的,都是在看到上一届怎么做以后就继承下来的,几十年了,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一直传到了今天。虽然我不知道北邮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但是我知道我们的传统不会丢,只要我们北邮人在,北邮的传统就不会丢。歌声会一直飘荡在北邮的上空,伴随着北邮人的成长,伴随着北邮的成长!  
  
......  
......
(后来听妈妈说,那天送我回来的哥哥就是杨义先。)
  
  
  
--
  
※ 修改:·nasri 于 Jun 20 11:40:33 修改本文·[FROM: 114.245.141.*]

顶一下(116 写日记 843655 17710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