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当时我们生产队还真不错!

徽姐 [沧桑] 2008-12-04 09:07:38 星期四 晴天 查看:255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当时我们生产队还真不错!
    当时我们队也是出了名的优秀生产队,中国青年报的记者也来到我们队上进行采访。并有一篇题目是“南京路上好八连,霸王岭下好八队”的文章在报上刊登过。文章大意如下:
     “在江永的桃川农场,传诵着第八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优秀事迹。这个队二十三名知识青年,全是来自长沙八中、十二中、十五中的高、初中毕业生。去年,他们收获粮食二万六千七百多斤。他们住在那披满翠绿松杉的霸王岭山脚下,所以人们都说:霸王岭下八队好!
     毛主席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八队的年轻人正是以这种革命的精神向自然作斗争。去年,他们开垦荒地四十四亩,耕种水田四十九亩。初春季节,他们在零下两度的雨天赤着脚学犁田,手脚冻得麻木了,仍然坚持练习。他们说:“天寒地冻,能把心锻炼得更红。”后来,有八亩多田泥水太深,牛下不去,全队十六个男知识青年不畏寒水刺骨,打着赤脚,穿着短裤,跳到膝盖深的泥水里,一锄一锄地把这八亩多田翻了个边。夏天,久晴不雨,禾苗受旱,他们白天不顾烈日灼人,晚上顶着星星月亮,用水桶挑,用脸盆盛,把水送到田里,又赢得了抗旱的胜利。
     农村,是革命的大熔炉,八队的二十三名知识青年以农为乐,在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培养了自己优秀的品德。有一次,拖拉机运来一批化肥,搁在马路上,这天里,突然雷雨交加,风雨大作。八队的知识青年跳下床,顶风冒雨,摸黑将全部化肥完全转移到屋里。在去年犁耙功夫繁忙的季节,他们协助七队犁田耙田十五亩,插秧三十亩。饲养员刘兆新热爱自已的工作,由于精心饲养,仅十个月,猪已由十六头发展到六十五头,春节前夕,她被评为全场五好职工。、、、”
     我们队当时的确不错,队上的人都吃得苦、耐得劳。队上同学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有意见就摆在桌面上扯清楚。那时农场水稻田最多的就数我们队。茅草地分场、茶厂分场、都是种旱地,他们种甘蔗、花生、红茹、等。我们队就种水稻、花生、木茹、等。
     我们还种了不少的菜,把小菜挑到集市上去换点荤腥菜回来。那时吃的油不够,总要去换点猪肠子回来炸点油炒菜。有时也换点腊肉,用我们自已种的糯米煮点糯米饭吃,那也算开洋荤了。记得那时女的都吃得六两米,男的吃得更多,结果饭少了。我也只好说:“下次一定煮多些,满足大家的需求”。当时的确没什么吃的,本地出花生,吃多了也不舒服。所以每天三餐钣的锅巴也都有人排队订着,那时吃的是大锅钣,一餐的锅巴就只有四两。也好,没有看见谁为锅巴打架的。
     记得那时是李妈妈在食堂里做钣菜,她人品好,所以人缘好,平时也没多话说,队上的人对她都很尊敬。她总是想法做点好的给大家吃,一日三餐尽量不做相同的菜,在当时来说也是很不错了。听说她现在退休在衡阳住,照算她也有七十来岁了。
     现在老队的人,因为儿女都大了,自己也做了爷爷奶奶了。所以经常有点喜酒喝,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好不开心。这就是真情,我们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我们都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珍惜我身边的每一位朋友

顶一下(35 写日记 72137 21430
上一篇:尴尬!下一篇:久违的失眠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