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一行8人从永州乘火车抵达东安火车站,再转乘汽车直奔目的地——位于东安西南面40多公里处的舜皇岩。
昨夜由于下了一场大雨,路面被雨水冲刷得很干净,公路两旁的树木也显得格外翠绿。放眼望去,一大片金黄色的稻穗和碧绿的秧苗各呈方形错落有致地平铺开去。太阳很羞涩地躲在云朵后面,令炎热的夏季多了一份凉爽。
车行四十分钟后,便来到了舜皇岩。据导游介绍,舜皇岩于84年春被一小孩无意中发现。岩洞深1800多米,高20余米,共四宫八殿。相传此洞为舜帝南巡栖身的宫殿。
随着导游步入岩洞,拾级而下,顿感凉气逼人。“洞内就象装有天然空调,一年四季冬暖夏凉。”身着厚厚外套的导游小姐看到我们个个身着短装冷得缩手缩脚,一边讲解一边忍俊不止:“下次进来记得多穿点衣服,呵呵……”
洞内的钟乳石可谓千姿百态,景象万千。天然形成的“舜帝”周围除了朝拜的“文武官员”外,还有众多“妃子们”相侧左右;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内天然形成的大厅,大厅约3500平方米,高25米,大气中颇显壮观,幽幽中略现神奇。钟乳石的生长速度很慢,十多年只能长2厘米,洞中那根擎天大柱大约要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当导游小姐在大厅中把灯光随景点一一打开,顺着灯光抬头向洞顶望去,好一幅写意的画卷顿时在眼前舒展开来,兰兰的天空上朵朵白云正悠闲地散步,兰天白云下有巧然成趣的“二龙戏珠”、隔山相望的“金狮戏龟”,原始森林中的“古木参天”、“人参灵芝”、“生猛野兽”不仅惟妙惟肖,而且神态逼真。当洞内掩映的灯红影丽、瑶池仙台、三宫四院跃入眼帘时,引得男士们阵阵妒意“还是舜帝会享受啊!”
往洞深处走,便听到滴哒不断水声潺潺,顺着水声望去,才发现好多倒挂着生长的圆柱形钟乳石,它们上粗下细,尾部及中部被氧化后呈乳灰色,石尖部新长出的部分呈乳白色,直径最小的大约1至2厘米,石尖圆心处有一细孔,水就是从那里慢慢渗出的,渗出的水凝出水珠挂在石尖上被洞内的五彩灯光映照得晶莹剔透。正想用指尖去接那欲滴的水珠时,导游说:“别看那一滴水,得花上二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哇!要花这么长时间啊,大家顿时都把伸出的手给缩了回来。
这时有位同事开玩笑地大声吆喝:“谁要喝水,洞里有天然的矿泉水供应——”
“洞中的水矿物质含量的确很高,不过喝多了容易长结石。呵呵……”导游小姐笑道。
“到此一游,不仅能喝矿泉水,还能身怀乳石,真不错啊!”众人大笑。
顺着台阶前行,突然听到身后传来高低不一、清脆的叮叮咚咚声,回头一看,同行的一位先生正有模有样、节奏感颇强地用双手的食指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敲着从洞边上长出的薄薄的钟乳石片。据导游说,之所以能敲出类似于鼓点的声音和美妙的音乐,是因为那石片是空心的。
当行至巨大的钟乳石片形成的悬挂在洞身半壁的“仙人桥”时,导游指着“桥”说:“谁能走过那座不足八米的仙人桥,以后就会有好运气。大家不妨一试!”顿时有位先生自告奋勇地率先跨上了桥,一上桥,便大叫“脚底下怎么在晃动啊?”连忙把双脚往洞壁方向挪了挪,才感觉脚下踏实了点。“桥”湿漉漉的看上去很滑,越往前走石片与洞顶形成的夹角越来越小。刚开始尚可猫腰前行,随后便改为蹲着挪步,最后只能爬行了。在一阵笑声中,那位同事好不容易才气喘嘘嘘地爬过那座“仙人桥”。
在洞内游玩了近一个小时后,经过一个宛若啤酒瓶颈部的通道,再穿过渐渐开阔的“瓶肚”,就到了洞的出口。相继跨出洞口,热浪就扑面而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开始留恋起洞内的凉爽了……
(2001/8/3)
舜皇岩游记
上一篇:你什么要这对我only ザ love下一篇:空心的鸟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