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幸福,是一种不会满足的动物。
小时候,幸福是一盒芝麻糖,一个大米球,又或者是一块漂亮的橡皮。
再后来,幸福是可以提着箱子,坐上火车,到好远好远的地方上大学,认识好多好多的新朋友,尝试很多很多的新鲜事,包括第一次的怦然,第一次的约会,第一次吃麻辣香锅。幸福是可以一整天下来,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跟舍友同志们把一部王子与灰姑娘的偶像剧一下子看完。
再后来,幸福是有了自己的心事,把高兴的事情,不开心的事情,喜欢的人,讨厌的人记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里,只有自己知道。幸福是可以和知心朋友做一次快乐的毕业旅行。
再后来,时间变得越来越近,幸福却越来越模糊。果然,幸福是需要距离的。相对论也是适用于幸福的吧。 离家越来越远,归家的心却是越来越迫切。挣的钱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容易被满足。长的越来越大,想象力,行动力却越来越少。经历的越来越多,却发现真正重要的东西,不知道被自己给忘在了哪个角落。
突然在荧幕上,看着那些陪自己走过青春岁月的电影主角也开始老去,自己终于真的也开始意识到,时间在追赶自己。在时间面前,我们,不进则退。多么希望能有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前路,这样,自己就不会在生活的道路上跌跌撞撞的摸索。
时间,真的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前一阵去 St. Petersburg 的The Dali Museum, 看到了他的名作《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就是记忆的永恒, 把钟表画得软趴趴的,代表了他对时间,空间特有的概念。当时就觉得好奇妙。因为自己觉得自己在快乐的时候,时间搜的一下就过去了,可是偏偏到痛苦,焦急的时候,却是度日如年。 所以,时间除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外,每个人在自己的时间坐标轴上,还是有个属于自己的时钟在走的。这个时钟,没有别人知道,只有自己知道,因为,快乐,痛苦,兴奋,喜悦,都是它时针,秒针的参数。
不管我时钟的参数是什么,对自己的期望是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能够给自己幸福的女性。因为明白,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够有使别人幸福的能力。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喝着绿茶读完一本书,可以一个人去看电影,可以一个人去旅行,可以一个人在饭馆毫无顾忌的吃饭。 最重要的是,可以一个人微笑一个人哭泣,一个人思考,一个人静静的写下自己的心情。然后,可以找到好朋友,一起讨论一起争吵,一起快乐分享彼此的所得所思,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跨过二十五的门槛的我们里,有很多的一个人。我们的世界仿佛越活越小,因为自己已经开始暗示自己,这个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90后,00后的,但是归根结底是属于他们的。我们厌烦了一次次的介绍自己,结交新朋友,总是想要待在自己的comfort zone里。每次聊天开始总是提到以前,每次聚会,总是聚会还没开始已经感到失落,每次走在路上,总是忘了扬起头看看蓝天白云,或者看看路边已经绽放的花,或者嫩绿的草。
想起来朱自清的《匆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我们有过着急着长大的童年,童年去了,也有着着急看到的未来,它正来着,那么活在去留的中间的我们,还是要匆匆的走过吗?活在现在,为现在而活,是一句说起来好好说,但是做起来又很难做的到的事情。但是,去追求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才会有动力啊。为了自己的幸福,有去努力,但是却还不够努力,远远不够。需要的是一点杂草的精神,学习它的韧性和生命力。 能够有一个为之奋斗,多么累多么苦都不怕的目标,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那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想,我的目标是当我面对镜子里面30岁的我,想起今天26岁的我时,能够发自内心的微笑~~
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
by
Salvador Dal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