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没有出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窝在沙发里捧着汪曾祺的《随遇而安》在看。
汪曾祺这个好老头真是个吃精,一本书里,有55页写的全是吃,平常的野菜、咸菜、地方菜都写的那么有味、有趣,读起来平平常常的文字,也没显得多文学,多深奥,就是读着舒服,象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和一个博学好吃的老头坐着拉闲呱,引你入胜,勾你食欲。
在《四方食事》“野菜”那一段,他说道:“南方的野菜有枸杞、荠菜、马兰头……北方的野菜则主要的是苣荬菜。”如果按汪曾祺所说的“野菜”划分南、北地域,我还算是南方人呢,因为那几种野菜我们这里都有,难怪有一年,我们这里有一个家长带儿子去北京考音乐学院,拜访一个老师,因为送的礼物少,惹得那老师说“南方人就是小气”。当时,被归为南方人,真的觉得好可笑,和北京比,我们算是南方,可我们离南北分界线的长江,北得很远,所以,我一直以北方人自居的,按汪曾祺的野菜说,勉强算南方人吧。
在《故乡的食物》一文中,汪老提到炒米和焦屑,朋友刚好赠我一些炒米,昨天,我还专门给母亲带去一些,原来,在汪老家乡,家家都要炒炒米的,家常预备,取其方便,《郑板桥家书》:“天寒地冻时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最是暖老温贫之具”, 我吃炒米都是一勺一勺挖到嘴里,当点心吃的,下次朋友来,我也象郑板桥那样,泡一碗送上。
汪老不仅在书中写了许多吃的习俗和文化,还记载了我国各地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各地的过法和古时风俗,我这么大的人读起来都觉得十分陌生了,如果不是汪老一一记载于文,这些我们中国特色的传统怕是要失传了,真该把汪老这个人申请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读汪老的书,觉得,人,象汪老那样活着才算真是有趣,喜欢吃,会吃,吃的有文化,才是真正的懂的生活。
受汪老文字的影响,一直窝在窗前沙发里那一方阳光下的我,给自己泡了杯铁观音,细斟慢饮,一手持书,一手不时丢几颗炒米入口,偶尔还剥开一粒鲍鱼果,好不惬意!
今天,惟有一事不快,儿子竟日看电视,几乎没有读书,什么时候,他才知书中之味,才能深谙读书的妙趣呢?
读书闲记
上一篇:思念下一篇:今生无悔,今世相遇(嫣红)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