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哥讲话上了中国教育报头版
《北京邮电大学:多措施让学生始终接触科技前沿》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大赛,举办新技术讲座,通过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引领
北邮让学生始终接触科技前沿
本报讯(记者 唐景莉 杨晨光)日前在韩国首尔举行的微软全球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决赛中,北京邮电大学4名学生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全球第三名。这是该项赛事开办以来,亚洲大学取得的最好成绩。而在去年,北邮学生在美国IEEECSIDC国际设计竞赛中荣获全球亚军,又在美国微软大赛中荣获第五名的骄人成绩。据校长林金桐介绍,从2004年到2007年,北邮学生在国际级比赛中获奖达132人次。
北邮建有一个国际学院,是与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合作共建的,双方各承担一半的课程,用英语授课,合格的学生可同时获得这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伦敦大学为什么选择北邮作为合作伙伴?这所世界名校看重的是北邮的育人质量和学生的国际竞争力。2001年,北邮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9名学生中,有7名获得了优秀,这在学校里立即引起轰动,因为玛丽女王学院规定的优秀比例上限是10%。后来,到了2004年,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国际学院。
著名跨国公司微软、IBM等资助的学生科技俱乐部名单中,少不了北邮。去年,思科公司决定在北京找一所大学建立学生创新俱乐部,选择的也是北邮。微软、三星、高通、爱立信等信息通信行业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他们的中国分部或中国研究院的主要领导人名单中不乏北邮的毕业生。最近10年,北邮主办、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达87次。
“国际”这个词,已经成为北邮办学理念的一个关键词。正如林金桐所说,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国际化的人力资源需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必须具备国际竞争力,这是北邮的奋斗目标——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所要求的。
在北京移动工作1年多的陈鼎南,现在已是单位负责网络优化技术开发的骨干。陈鼎南说,工作上的得心应手,要归功于在北京邮电大学扎实的理论学习,还有大四毕业前参加学院举行的新技术系列讲座。目前在北京邮电大学,新生入学有专业导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常年开设新技术系列讲座,每学期10讲左右,由院士、长江学者等名家来讲,也请国际技术权威,比如光纤之父高锟、因特网之父温顿瑟夫、CDMA之父雅可柏来讲。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在国际化的潮流中应付自如。教务处副处长贾伟说,厚基础能够保持学生发展的后劲,接触前沿是启发学生创新精神,两者都是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只有教师把握了前沿,才能让学生接触前沿。作为一所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北邮建有一支注重并切实推进国际合作的教授队伍。张平教授在日本横须贺科技园里设有自己的研究所,承接日本DoCoMo等公司的研发课题,2007年,他领导的研究组在研国际合作项目共计9项。纪越峰、杨义先、刘元安、任晓敏、俞俊生、赵荣华、伍剑等教授与国外大学、企业也都有实质性的科研合作项目。林中、杨放春、廖建新等教授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技术产品后,都已经推广销售到国外。近年来,由孟洛民、亓峰等教授提出并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的国际标准累计有9项,能对技术标准化工作作出这样贡献的大学,全世界为数不多。而理学院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师超过60%有一年以上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开阔学生眼界除了依靠教师,北邮还充分挖掘校友资源。电信工程学院在几门主要的专业课上专门安排2课时请校友回校给学生上课,这些校友大都工作于国际知名公司。电信工程学院教授杨波说,杰出校友立足于高端,有国际视野。尽管每次只有短短2个学时的讲述,但对学生的吸引力无穷,学生感到亲切又震撼。“这种课比较激励人心,让人很想在这个领域做一番事业”。已经被保送读研的大四学生李静雅坦言,“无论将来做什么,国际的视野和开放的理念都是创新的基础”。
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说,专业特点决定了学校必须随时处在世界高科技前沿,要保持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在前沿上做文章,把握前沿才能把握世界。
《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4日第1版
--
江西运营商07新人群 10439652 请注明你所在运营商和分公司, 南昌人的小群9988761(加入时请注明学校院系家乡)
上一篇:光荣与梦想,我的2007下一篇:Re: 卑微的人啊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