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定位的一点点体会】
前几天买了本李开复的《与未来同行》,翻了翻书,里面的文字感觉以前在网上都看过,但都看的不系统,但大体上精神是了解的。
虽然李开复模样长的挺狡猾,但书里面,特别是给大学生的那几封信说的还是挺实在,以过来人的角度看也很有用,但不知道如果自己在刚进大学的时候看的话,是否对自己有益。这里面也是个教育学的问题,不是学问大的人做老师交出来的学生就好,当然明师出高徒确实是普遍现象,但功劳不光光是学问大,而是会启发人、会教导人,就像谭浩强写的计算机书很畅销,不是因为他对计算机比谁都精通,而是他更了解对计算机一无了解的人往往会犯怎样的思维错误,怎样才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这也是教育思维和技巧的重点。
李开复的这本书里面,特别是给大学生的那几封信,主要讲了大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怎样看待现实中的人生和社会,也就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个命题太大了,从小处来讲,还是把注意力聚焦到生活中的规划上来。
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但也是个很让人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没有别人提醒,可能自己只有到老、到后悔自己一生的时候才有可能真正想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无处不在,在生活上、在工作上、在学习上、在娱乐中,对于个人、对于一个组织、企业、国家,甚至对于一个民族,甚至人类,定位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定位这个概念,从很早就知道。但就像人们通晓太多的名言警句,但还是不免犯错误一样,有些东西看到、听到之后,并不一定能进入脑子里,进入脑子里也不一定会运用,运用了也不一定能遇到好运气。
定位,决定了自己做事情的目的、目标、宗旨是什么。人们天天忙碌为的是什么——钱——更好的生活(家庭美满、生活幸福、身体健康etc),但人们往往被定位之后的具体行为产生的中间目标所悟道、所蒙蔽,也许人们只会看到工作是为了钱,甚至有的人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Nokia的Connectting people提醒了全世界的人,我们的付出是为了人们更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生活中的定位很不容易界定,因为工作、学习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关于娱乐的也应该是。所以生活的定位往往是有意义、追求成功等。
工作的定位可以理解为职业规划,其实也是个关于怎样度过自己职业生涯的问题;学习的定位应该服务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管是工作、生活、学习都是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技能、兴趣、爱好、经历等自身的品质。所以,关于人的定位,也可以从人品质的定位着手和界定。
上两个星期,看了杰克·特劳特关于企业定位的诸多文章,在评论目前多家国内外公司关于定位成败的文章,里面不断强调了定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使我对定位的概念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特劳特关于定位主要强调了三点:
1. 定位就是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与众不同,定位战略就是与对手竞争;
2. 定位就意味着要进行取舍,抛弃那部分自己不擅长、不专业、没优势的地方;
3. 定位需要整个企业围绕自己的定位进行全面的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的、财力的、物力的、工作流程的、方法的、企业组织的、对外宣传等等。
特伦特关于定位的后两个要点归纳的很有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最让人难以抉择。
第一点只要有心,都能够想到并做到,自从企业界从“执行人”跨入“决策人”时代,营销从4P跨入5P之后,都领略到定位的重要性。而第二点谈到的取舍问题,有时令人左右为难。
人们总是喜欢得到什么,而很惋惜或痛恨舍弃什么,很难注意到取舍是并行的。只要作出了选择,得到了某些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必然会失去其他的选择。所以,取舍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应该集中在如何作出选择,正所谓“取舍之间,彰显智慧。”
从这个角度来件,公司重要的就是做选择、做决策,然后才能利用高效、现在的管理手段、营销手段,为自己作出的选择,或者称为定位,实现当初的目标。
特伦特的第三点是战略性的行为指标,能够避免在实际行动当中,人们被中间环节出现的目标所蒙蔽。
想想自己当初稀里糊涂地上了大学,别说是难以取舍,甚至连这种意识都没有。等自己工作之后才觉得要学的很多,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工作之后,知道自己缺少哪些方面的东西了,才知道应该看哪些东西了,也就是找到方向了。
但找到的方向也就是个大的方向,而且工作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知识点很多,一开始真的是无从下手,该学的东西太多了,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不知道重点,也不知道哪些东西真正的有用,而是将要学的东西全部展开,拉开一条很长的战线,当然结果是事倍功半、不得所衷。
人在着手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于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总是有种神秘感,即使很可能一接触就能搞明白的事情,一开始可能会感到很困惑。当然,这种经常接触陌生事物的事情作多了,也就习惯了,对于未知事物也不会一开始那么困惑,会很自信地对其进行接触、学习和了解。
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真的是有太多的事情不知道,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对于初出茅庐的我真的是很匮乏。这种感觉当然不光光我有,通过与同龄人、过来人交流,都或多或少有这种感觉。在这种感觉,或称为危机感的驱使下,我开始有计划地开始了繁重的学习,什么都学,什么都问,但缺乏重点。
等后来意识到学习应有重点的时候,我又困惑了,到底这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呢,哪些应该先学习呢,这直接反映出我对于职业定位的缺乏上来。
通才当然是很难能可贵的,但一个通才的成长也必然是从专才慢慢培养的,所以要得到公司的重用、领导的重视,首先应该在某一方面作出突出的表现,在短期内,在某一领域,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专长。这也就是对于目前每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我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掌握所有的知识点,每个地方都很熟悉是需要时间和经历的;另一方面,有这方面的优势,有时我们似乎就足够了。所谓在其位,谋其职,对于一个基层员工来讲,没必要去考虑太全面、太高层的事情,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如果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话。
特伦特的第三点有点像我平时做项目,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进行必要的取舍。余世维的管理哲学能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快,但不能保证我们做得更对,只有先定好位之后,管理、方法、技术等才能促进我们的成功,反之,只能加快我们的死亡。
原文参见:
http://pillartaku.blog.sohu.com/64444215.html
--
:: 人因梦想而伟大 ::
:: There are no bad road, only bad traffic >>>> Traffic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and Consult ::
:: http://pillartaku.blog.sohu.com ::
上一篇:照相下一篇:Re: 如何跟校友老总拉拉关系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