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长期北漂们是如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的?
本人就是长期北漂的子女,现身说法一下我们家是怎样解决我的教育问题的,介于我还能在此论坛发帖,说明我们家解决的还是挺好的。
小学四年级转学到北京,就读于海淀区西三旗的育鹰小学,那个时候年少无知,不知道老爸给了学校多少钱。学校是计算机传统学校,专设竞赛班,应该挺贵的。
小升初,电脑排位,我是借读生,不仅要交借读费,还要交择校费。凭借小学时参加竞赛获得的奖项,老爸去联系的几所学校都表示愿意接受我入学,当时的价码是:北达资源中学(北大附中初中部)借读费加择校费是十万,清华附中是十二万,其中择校费四万,借读费八万。清华附中的招生主任对我爸做出这样的口头承诺:我去清华附上学,先交十二万,如果我们家能在一年之内把户口办到北京,就退还八万借读费,相当于和北京本地的孩子上清华附一样只交了四万择校费。
这样一来好像一下子省下了八万块钱,但是办个户口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最后的结果是我是去了就近的一所中学:北京二十中,择校费三万,借读费一学期五百。多年过去,不知道现在的行情是多少。
不只是二十中,北京的大部分中学都有这么一个规定:借读生不可以进重点班。因此,小学时期,很多竞赛水平跟我相当的同学,去了各种重点高中的重点班,比我获奖略少的同学,跟我在一个学校,在所谓的“科技重点班”上课。不过这也有好处,在普通班,我初中三年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
借读生在北京上学面临的不公平不仅仅是这些,现在想来简直是一言难尽。借读生不可以……借读生不能……我也不想这么偏激,但是事实是:借读生就是低人一等。
二十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借读生不可以参评北京市级的三好学生,虽然市三好生的参评标准里没有明文规定必须是北京市户口的学生才能参加。经过我的班主任还有各个老师的多方努力,一级一级向上说服各个领导,我成为了二十中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借读生市三好。
我的初中就这样磕磕绊绊的结束了,升高中时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高考必须在户口原籍参加,而且不同地区的高考题目不是一套卷子,出题思路,复习方向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在北京上完高中,再回原籍参加考试,肯定吃亏。而且,我的户口在新疆,新疆是高考移民的重灾区,审查极其严格,如果我没有在新疆的三年学籍,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于是我爸决定把我送回新疆上高中。
但是我们家当时的情况是,在新疆的房子已经被收回(国企),我们家在那边一个亲戚都没有,于是我一个人回去租了三年房子,艰苦的读完了三年高中,而且考上了北邮。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学习。高三最紧张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家长都会给做夜宵,热牛奶,而我必须自己照顾自己。
抱怨的话不知不觉就打了这么多,总结:在北京借读,是一个非常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比起金钱,更可怕的后果是,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无法磨灭的阴影。心理素质好的,能挺过来,现在就无比坚强刀枪不入。如果对自己的引导能力没有自信,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走这条路。
--
我受够了每天坐在床上边啃面包边写程序的生活。
※ 修改:·meiqi 于 Nov 14 21:26:57 2009 修改本文·[FROM: 222.128.134.*]
【 在 meiq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就是长期北漂的子女,现身说法一下我们家是怎样解决我的教育问题的,介于我还能在此论坛发帖,说明我们家解决的还是挺好的。
: 小学四年级转学到北京,就读于海淀区西三旗的育鹰小学,那个时候年少无知,不知道老爸给了学校多少钱。学校是计算机传统学校,专设竞赛班,应该挺贵的。
: 小升初,电脑排位,我是借读生,不仅要交借读费,还要交择校费。凭借小学时参加竞赛获得的奖项,老爸去联系的几所学校都表示愿意接受我入学,当时的价码是:北达资源中学(北大附中初中部)借读费加赞助费是十万,清华附中是十二万,其中择校费四万,借读费八万。清华附中的招生主任对我爸做出这样的口头承诺:我去清华附上学,先交十二万,如果我们家能在一年之内把户口办到北京,就退还八万借读费,相当于和北京本地的孩子上清华附一样只交了四万择校费。
: ...................
我也是所谓北漂一族的子女 看到这位同学的描述,我是深有同感。但是显然你的遭遇要比我痛苦很多,因为我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朝阳区念的,那里的教学资源没法跟海淀比,借读费用还算可以,小学时候就是几百块钱吧一学期,但是最让人郁闷的是,因为你是借读生,要承受好多各种不公,等到小升初的时候也同样面临抉择,本地户口的孩子可以选择电脑排位,也可以通过各种奥数、科技、作文竞赛之类的奖项去找好学校,我作为一个三无产品自然是要无处可去。当然可以上,但是要有3万左右的赞助费用,而且学校怎么样还得另说,既然选择在北京借读,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呢,我父母就为我找到了一个名声还算可以的私立学校 三年下来大概是6万左右 学校的各种氛围都还算比较不错的 但是三年下来后就要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烦人的 没有北京户口的本地的示范性高中是不接纳的 即使接纳了没有户口也还得回去考 所以我也选择了回去 不过我比这位同学幸运的是 我老家的高中是寄宿制的学校 不用考虑租房子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个姑姑在 十一五一什么的可以去她家缓解一下对父母的思念 大家也许不能感受到 从小就在北京长大的孩子口音 举止 习惯等肯定是跟老家的不一样的 高中时的课堂上每每我都不敢大声发言 课后同学们开玩笑我又好多都不解 但总算还好 我慢慢的适应了 这段日子我算是撑过来了 现在想想真是一段人生中值得珍藏的岁月
说了这么多了 对于楼主的问题 从我自身的体会出发我觉得还是希望你能让孩子在身边 你可以陪伴他 而且我觉得北京的小学初中教育还算是比较注重素质教育的 这一点我感受的很多 总体而言 我上高中的时候感觉我高中同学的知识面与北京的孩子比还是要差一些的
嗯 很高兴能拿来我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各位 轻拍
--
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上一篇:100天的大胖丫头下一篇:一些细节来看公司的前景好坏与管理能力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