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我在北邮的四年———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

imbbs [无奈] 2011-08-12 09:28:52 星期五 晴天 查看:1239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发信人: tony (明光村村长│Fires in the hole), 信区: Talking
标  题: 我在北邮的四年———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

  
  
列目录了,大家拣喜欢的部分看吧,呵呵。PDF版在此http://forum.byr.edu.cn/wForum/disparticle.php?boardName=Focus&ID=9316&pos=3                  
                    
  
                       目录
  
第一篇  开始学会独立生活--我在昌平日子………………3
  
第二篇  励炼意志,体验生活--军训…………………………4
  
第三篇  从农村到城市--回到校本部…………………………6
  
第四篇  从打工仔到小BOSS--我来往中关村的日子………7
  
第五篇  爱的初体验--谈谈感情吧……………………………9
  
第六篇  工科学校里的另类--英语角的故事…………………10
  
第七篇  考研--大多数同学所经历的和好多人正要经历的…11
  
第八篇  找到真正的自己--我的求职历程……………………13
  
第九篇  写在最后的话--再次思考人生………………………16
  
  
  
  
  
  
     离毕业还有两个月了,现在每天忙着做毕业设计,偶尔和同学出去吃吃饭,过着紧张而平淡的日子。偶尔想想,大学生活过的真快,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应该写点什么来记录我四年的点点滴滴。
  
             第一篇  开始学会独立生活--我在昌平的日子
  
     2004年九月六号,父亲陪我我来到了北邮报道。在本部办完手续之后马上乘校车去了昌平。一路上风景秀丽,那时的我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要去的地方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校区。到了昌平校区,热心的师兄师姐帮我搬行李,指路,在异乡感觉到无比的温暖。到了寝室,收拾好东西之后,我和父亲出去买点东西。记得那天下午雷阵雨,瓢泼大雨,感觉我的心情也和当时的天气一样,灰蒙蒙的,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父亲把一切安顿好就走了,我当时对一切都很好奇,居然忘了送父亲到车站。事后父亲说那天他很伤心的,我还记得父亲离开学校时掉了眼泪。我从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从没有独自在外过,父母也是放心不下。
  
     我的大学生活正式开始了。第一天,我记得专业开会要每个人介绍一下自己,我记得当时有个人说大家看新闻联播吗?他的名字就叫新闻。呵呵,很容易记住。还有好多人的介绍也比较有特点。我不记得我介绍什么了,只是上台随便说了一下自己的家乡,估计很多人没听说过,还说自己乒乓球打得好,想找人切磋。呵呵,当时刚从高中生变成大学生,说话难免有点儿紧张。
  
     其实我后来知道,宿舍里六个人里,就我没有住过集体宿舍,过过集体生活。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没啥认识的人,而且我本来就有点儿内向。我在西北的小城市生活了将近二十年,从来没去过什么大城市,本来期望来到北京,能够见到多少高楼大厦,我也是很喜欢热闹的人,可在这昌平,就是农村。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很失望。由于自己的圈子太小,朋友自然不多,昌平大多数时间感到很孤独,呵呵。现在当然没有了,只是人总有个适应的过程。
  
     昌平的饭菜我不习惯。西北吃面比较多,但学校食堂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米饭多。我几天不吃面就憋得慌,还好三楼北邮餐厅的羊肉面很好吃,也算换换口味。有时候还去交大食堂吃饭,感觉饭菜还可以,但就是不卫生,和本部的风味食堂有的一比。但毕竟当时昌平校区食堂少,菜的质量也一般,但我属于那种口味比较挑剔的人,在昌平每天都在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家好好吃一顿。其实当时也傻,约个同学出去常平镇大吃一顿也花不了多少钱的。其实那个易梅红餐厅和四川饭店还是不错的,只是我们寝室没有集体出去吃饭的习惯。
  
     大学的课程比高中难多了,尤其是数学。我是那种懒得思考的人,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是记定理,做题的时候会用就行,不在乎推倒过程。这个错误的思想导致我在第一次数学考试中惨遭失败,好像没有及格。惭愧哪,我当时还是大班学习委员,反正感觉自己很丢人。我其实大一的成绩一直都不怎么样,现在想想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只记得自己很用功,花很多时间,但效率极低,成绩没有很大提高。但我最喜欢上的课就是英语课了,因为我本来比较喜欢英语,而且上课时老师挺好玩,老讲笑话。给我们上课的Mr徐,典型的黑色幽默。还有大学阶段我认为最好的老师之一,田力平老师,也是我甘肃老乡。她上课经常讲些我不知道的国外见闻,而且经常带有批判的色彩,很有个性,很张扬,虽然她的课上我没怎么学习英语,但觉得学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昌平的娱乐项目不多,真的,现在都不敢想象。没有电视,我平时喜欢听一下收音机,现在这个习惯还保持着。偶尔会买份报纸来看,看看北京城里都发生什么。我还很喜欢音乐的,买了个口琴,还教寝室同学吹呢,我吹的还不错。那是没有mp3,只能买个磁带机放点歌。最过瘾的要数每个周末在教室看电影了。北邮,北信,交大都会不定期放电影,我基本每次都去,看了之后就感觉很爽,很刺激。在昌平看过三岔口,国家公敌,超人总动员,天下无贼等,现在想起来对于那时的我简直是种享受。但就是那些简单的,为数不多的娱乐项目,让我觉得生活充满了乐趣。现在电脑,网络,mp3,ktv,啥都有了,但那份最初的简单的快乐再也感觉不到了。
  
     昌平买东西还是挺方便的。花两块钱坐黑车可以坐到常平镇,就是个小小的城市一样,啥都有。有个小商品市场,里面的东西都还便宜,我们同学经常去的,还可以砍砍价。里面还有假的耐克,阿迪达斯什么的。还有好多的专卖店,各种东西都有,也不贵。但我有时候还会坐车到北京的西单买件衣服什么的,当时就是有兴致跑那么远去买件T恤。
  
     北京的夏天很热,比我们家那边热多了。又没有电风扇,我只好买把扇子,边扇边睡。又一次我半醒来,发现自己的枕头被汗水浸透了。都不知道当初怎么过来的。可当时我并不知道,昌平的气温比起北京城已经算凉爽许多了。
  
     就这样,第一年过去了,似乎过的很慢,因为我急切盼望着回到本部,回到北京。但是当我坐着校车,离开昌平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昌平,承载我一年梦想与理想的地方,我将和你告别。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故事印在了我的脑海。坦白地说,在我脑海中的大学生活,昌平占了有超过三分之一。
  
  
                       第二篇  励炼意志,体验生活--军训
  
     接下来便是难忘的军训。军训前给我们发军服啥的时候别提有多兴奋了,只是感觉当时发的那双军鞋底子很薄,特别垫脚。军训出发那天,北京下起了暴雨,我们顶着脸盆到南食堂前排队上车。等我们上了车,浑身都湿透了,新军服啊。上车之后,大家都觉得无聊,便唱起了歌。我记得当时唱杰伦的世界末日,我想去军训不会是世界末日吧。三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怀柔雁栖,学生军训基地。手里还拎着行李,当兵的就过来叫我们集合,踏步子。一个头头过来,简单的讲了几句话,然后我们排队到了宿舍。把行李放下,立即下去集合。军事训练马上开始。我们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学习立正,稍息,齐步走,搞了一上午。中午该吃饭了,大家排好队来到食堂门口。好壮观呢,几千人排队等候吃饭。进了食堂,分配到一桌。每桌十个人左右。吃饭有规定,只能站着,不准解开皮带,不准摘掉帽子。大夏天的那么热,还要戴着帽子吃饭,汗水都往碗里淌。四菜一汤,两荤两素,说实话菜都不怎么样。军训的十五天内,有两样菜几乎天天都有,西红柿炒鸡蛋,一整盘圣女果。吃完饭回宿舍休息,也是各种规定,不准这不准那的。下午又去了操场,看解放军战士表演。他们表演了走正步,匍匐前进,钻火圈等战术科目。看得我们很过瘾。下午的训练依旧,都是些最基本的科目。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也不准休息,说是要去操场拉歌。我终于等到发短信的时候了,于是把手机揣在了兜里。军队里的拉歌大家都知道,就是互相比谁的声音大,谁的歌儿好。这对于凝聚人心,团结同志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时还是唱那些团结就是力量,没有新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打靶归来。连长还教我们唱其他歌儿,感觉也挺好听的。我唱一会儿,看一会短信,和高中同学聊天,充分利用时间和外界交流。唱完了歌儿,回宿舍。我浑身酸疼,赶紧爬上了床。九点半就熄灯,我还真不适应。熄灯后大家都在悄悄的说话,看得出来都很兴奋。我还带了收音机,悄悄拿出来,发现这里才能收两三个台,没劲,只好听听mp3。军队里果然不一样,睡觉连个枕头都没有。我就把衣服裤子叠好,还有帽子皮带啥的全放在上面当枕头使。那个扣子垫头,但就那么睡着了。
  
军营的第二天开始了。早上五点不到就被他们吵醒,大家都在忙着叠被子。我也爬起来,发现按照昨天班长教的方法还是叠不成豆腐块。我花了十分钟,才感觉叠的像那么回事了。洗漱完毕,穿好衣服马上去集合。五点钟正式开始操练,又是各种技术要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到七点了,开饭。早餐很一般,稀饭,馒头,鸡蛋和豆腐乳。可我们真是饿坏了,都抢着吃,我居然吃了两个大馒头。用完早餐回到宿舍,呆了才十分钟,又下去集合,训练。那时候七月份,天已经很热了,早上十点多的时候我就冒汗了。我终于等到午休了,睡了有一个小时吧。下午的训练同样很枯燥。晚上内容依然是唱歌,不过跟女兵连唱歌还是挺好玩的,那个连长也很擅长鼓舞人心。
  
     记得那时候天很热,汗水直流。站军姿时,我们每个人的军服背后都变成白的了,汗水从指间流过,往眼睛里钻,还不让动弹。其实站军姿对于我来说没什么,我站好了,然后就开始脑子里哼哼歌曲,要么想想开心的事,感觉良好,从未晕倒。但我亲眼目睹了战友们因为天气太热而倒下。军训的十天里,我们就洗过两回澡,这简直不可思议。军训的第四天,我们终于可以洗澡了。规定女生洗二十分钟,男生十五分钟,脱衣服穿衣服的时间都算在里面。因为要抢时间,在门口排队等后进入澡堂的时候,我看到有同学已经开始往头上抹洗发水了,大多数男生都已经把上衣脱了时刻准备冲进去。那场面可想而知,蜂拥而入。洗完澡那叫个爽啊,现在洗澡再也体会不到了,呵。
  
     被子要求天天叠豆腐块。包括我在内的几个人,懒啊,有几次晚上睡觉干脆把衣服盖在身上,被子放在旁边,第二天起来就不用叠被子了,呵呵。我还记得当时轮流站岗,我抽签抽到半夜三点站岗。三点钟上一班同志把我叫醒,我便在楼梯口站岗,其实就是站着。好困呢,我拿本书来看硬撑着没睡着,好不容易熬过了一个小时,真够我受的。
  
     接下来是学习打靶。我以前可从来没用过枪,看教官演示,挺酷的。教官还告诉我们,千万别害怕,男子汉大丈夫,玩玩枪算什么。每人一把枪,卧倒,准备射击。在那儿趴了好久,演练算结束了。
  
     训练了几天后,要出去拉练。部队集合完毕,团长指示道:美军即将赶来,对我们实施打击,我们要迅速的战略转移,在路上可能受到生化武器,重武器袭击。我当时差点笑出声来。带着一瓶水我就跟随部队出发了。我们连是最后一个出发的,说是要掩护前面的部队。于是大家边欣赏风景,边慢跑着,怀柔的风景还不错。 好不容易到了靶场,就听见更放炮似的噼里啪啦的响声。进入靶场,吃了专车送过来的馒头和火腿,向靶区出发。前面的同学打,我站在后面看,只看到远处上上的石头飞。我旁边的哥们儿紧张得要死,跟我说他害怕。我说别怕,闭上眼睛扣扳机就好了。其实我也没打过,有点紧张。终于到我了,卧倒,也没有瞄准,主要是教官把枪给我固定了,我没法瞄准。听到其他人的枪响了,我就扣扳机,但我打得好像太快了,四发子弹打完了他们还在打。教官确定每个人子弹打完之后,我没等他们同意就站了起来,教官一下子把我按倒了。打靶结束,回去了。路上我发现手上竟然有火药,都黑了,我晕。回去的路不好走,等我走完四是多里地,我都不行了,脚疼,而且渴,但我已经把另外一个同学的水喝了。回去之后好好睡了一觉。
  
     最后的三天,我们集中训练准备接受检阅。那几天大家都很辛苦,训练也很认真。检阅很快的,完了之后我们就收拾行李回学校了。临走时,看到有女生哭鼻子了,有的教官也难受。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最后虽然没有被评上优秀学员,但觉得军训真的挺锻炼人的。
      
  
  
  
                                  
                     第三篇   从农村到城市--回到校本部
  
     回到了位于海淀区的邮电大学本部,刚下车,便看到墙上贴满了考研,司法,公务员等各种考试的广告,有点压抑的感觉。抬头看到了学八,好高啊,里面条件一定不错。但我后来才知道自己住的是远比不上学八的学六。但我们还算幸运,在帮女同学搬行李时,看到女生寝室学十三简直惨不忍睹,还是八人间。
  
     从农村到城市,感觉一下子变了,很新鲜。到本部的那天晚上,我和寝室一哥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去外面逛逛街。北京的夜好繁华哪,对了,还去了隔壁北师大,听说美女很多,但去了之后好像没怎么见到几个,ORZ。回学校的路上,我们居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最后问问人我们才得以回到学校。
  
     繁忙的大二生活开始了,对我们来说,也许这才是大学生活的开始。由于大一在昌平,没有条件在那里做实验,所以大学阶段的好多试验都集中在大二完成。曾经烧坏管子以致冒烟的电路实验,曾经看分光仪把眼睛看花的物理实验,现在还记忆犹新。告别了枯燥的基础课,现在算是真正的体会到专业名字的含义了。当时回来第一感觉就是找座位难,尤其是临近考试那些天,有时候走遍教三,教四,愣是找不到看书的地方。有时候感觉真是无奈,学校没这么多的教室,招这么多人干嘛,扩招惹得祸。
我第一次尝试去找家教。以前没做过,显示在网上填写了表格,没有回信。之后干脆去北师大那边的家教中心,一幢不大的写字楼,上了二楼每个房间都是一个家教公司,进去瞅瞅,墙上贴着好多信息,薪金还是挺诱人的呢。在付完70元中介费,进行简单的电话沟通之后,我得到了家教的机会。地点是在石景山海特花园,我当时不知道有多远,教高二化学,每周两小时,70元。之后便开始了一段家教生活,感觉那边家长很热情的,而且这份工作也不累,反而是我很喜欢给别人讲东西。其实我觉得我讲课挺生动的,经常是对方笑得不行,因为我比较幽默,这样也可以使教学不那么枯燥。唯一不爽的是,那个地方离我们学校太远了。我坐车要2小时,来回四小时,浪费时间而且很累。做了两个月后我就跟那家长婉言辞职了,有点儿远,感觉得不偿失。那段时间因为在其他事情上花的时间太多,以至于没怎么好好学习,大二第一学期考得比较差。以后我知道了,学习是第一位,至少在低年级是的。
  
     大二时正好赶上咱们学校五十周年校庆,学校焕然一新,花花草草的也添了不少。最有意思的是同一首歌走进北邮,好多歌星来了,来到北邮,我记得有罗大佑,费玉清,羽泉等。但那天是凭票入场,我们没有拿到票,在电脑前看直播。只记得当时好像是学生会的拿了本不该他们拿的票,搞得沸沸扬扬的。同一首歌在北邮的档次显然没有后来在农业大学的那场高。
  
  
                  第四篇   从打工仔到小BOSS--我来往中关村的日子
  
  
     大二的暑假就这么来了,在回家待了有两星期后,我依依不舍告别家人,再次来到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我想去村里找份工作,体验一下。还有我的另一名搭档,小魏,也和我出于同样的考虑决定去村里找工作。其实那些商家都不愿意招新手,更不招短工--我们只有暑假可以工作。看我们是学生,那些人都直摇头。还好,最后另一个同学小邓帮我们联系了一家公司,恩,小公司,在村里就一间房子。主要是卖电脑相关产品。
  
     第一天,我们九点半准时到了中关村科贸大厦4B032,北京余子耗材公司。发现我们来早了,人家还没上班。等人都来差不多了,boss孟姐(三十多,人挺温和的)给我们安排任务。店里有好多得东西,我们先要熟悉一下。她指着一个穿白短袖的帅哥,说我们跟着他学。那个帅哥说,自己是湖南大学的大三学生,这次是来北京打工,顺便看一下女朋友。我发现他特别能说,顾客进店他就会很熟练的招呼。而我们两个啥也不懂,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那样很囧的站着,很尴尬的。一天下来,我们好像什么也没做。第二天再去看看,也许会好一点呢。
  
     第二天我们到公司后,孟姐告诉我们,这边的业务不多,人手已经够用了,而且我们三个人做这边的业务,最后肯定每个人的提成都不多,她建议我们去做他们公司的另一个业务:去推销一款转为中老年人设计的文字输入设备。从了解设备,到学会操作我们自己都花了不少时间,其实我当时就觉得这产品卖不出去,呵呵。过了几天,这产品的公司王码集团还派人来店里搞了个活动,貌似产品发布会吧,当时来了好多人,都问我们问题,我们也非常热心的给他们解答,最后才知道都是问问而已,当天也没有一个人买。
  
     接下来几天,就是那个大哥带我们到处跑,村里所有的大厦都跑过来了。到一些柜台问问,要我们得货不,当时也挺尴尬的,当我说完一大堆诸如此产品有多么多么好的功能的话后,客气的人还笑着说我们不需要,或者留张名片,不客气的人直接说我们不需要,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我当时真想不干了,好像我在怎么渴求你要我的产品似的。当时大哥就跟我说,这没什么,其实做销售的都这样,慢慢就习惯了。还给我指出我说话的方式不对,采取的策略不对。接下来他亲自给我做示范,跟一个阿姨在那儿磨,说了好多,虽然最好也没有成功,但给我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感觉那天学到了很多呢。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有时在店里卖东西,有时出去到海龙,鼎好,e世界,太平洋,硅谷电脑城里推销产品,我觉得好辛苦呢,跑一整天腿都疼了。还好有大哥鼓励我们,帮助我们,我一直很感激大哥,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当时每天中午,我们为了省钱,跑到科贸地下一层去买四块钱一份的盒饭,然后拿到很少有人进出的楼梯口,找张报纸席地而坐,端起来就吃,还跟大哥聊天,好有意思。想在想起来就跟民工一样啊,想想挺可笑的,但村里的人不都那样吗,吃吃苦没有坏处。我现在才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村里好多人每天都过着很辛苦的生活,得来的却是微薄的收入。其实做这份工作,他不给我钱都可以,我只是想体验一种不同的生活,想学到一些东西,想让自己更加成熟
  
工作了大概十天,好漫长,我和小魏商量不干了。一是工作实在太辛苦,其实我们想学的都学到了,继续这样下去我们会产生厌倦心理。其次,我们在村里跑了这么多天,已经对很多客户和产品比较了解,我们想搞点儿创新。我们马上辞职。偶然的一个机会,我们在学校论坛发现有人在代理耳机,mp3什么的,但他的价格实在不低,应该说比直接去村里买要贵一点点,因为有跑路费。我们就想也来做试试。说干就干,第二天我们在论坛上发了帖子,宣布我们的小店Brother Shop开业,还贴上了我们的产品价目表,主营飞利浦系列耳机和紫光优盘。说到店名还真有点儿来历。当时我们冥思苦想,不知道给咱的小店起啥名字。有天突然在中关村看到日本brother打印机的广告,灵感顿生,我们两个小伙的店,brother就行啦!
  
     我们开张的第二天,就有买主了,我们把货送到他手上的时候,他还挺挑剔的,挑好多毛病,还测试这测试那得,最后还跟我死砍价。第一个客户,我也图个吉利,就低价给他了。其实我只挣了他十块钱而已。到后来就顺利多了,订单越来越多,我们也不断扩大我们销售产品的范围。
  
     我们最后发展到代理整个系列数码产品,u盘,mp3,飞利浦及硕美科耳机等。我们的价格都是比村里略低。当时还有好多认识的人也来买,我们就原价给他们了,呵呵,总觉得在他们身上赚钱不合适。就算攒人品啦。
  
     由于要开学了,我们决定洗手不干了。最后清点,一个多月时间,我们就是每天花两三小时而已,利润一共一千多一点。我简直不敢相信,就凭我们随便在网上卖卖东西,竟然也挣了好些,虽然后来发现这些钱都不知道怎么花掉了,但确实挺有意义的。有时候给别人干就是不如自己干,自己当老板。从打工仔到小老板,这一次感觉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还有个收获,当时为了开店特地申请了一个ID-tony。
  
  
  
                  第五篇   爱的初体验--谈谈感情吧
  
     大三整个学年,我都在为一个人而忙碌,而思考。第一次见到她,颇有几分好感,到后来的慢慢接触和了解,觉得我有点离不开她了。我们时常在一起看书,在一起吃饭,一起去公园玩,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我觉得只要每天都这样,哪怕我什么也不向她表明也好。但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要表露自己的想发,也许我们彼此都已了解。呵呵,就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伟大的革命烈士李白塑像下,我向她表白。她笑着说说她觉得好突然,而且暂时不愿意谈恋爱。OK,我随她,但心里怎么能放得下呢。那晚我和她在校园里散步,边边聊,其实还是和朋友一样,她说她很欣赏我的,但她暂时不想谈。还跟我讲,上大学后,我是第九个被她拒的,但我是第一个直接说的,这个比较赞。我哈哈大笑,说自己应该早点表白也能挤进前五名。那晚我们没有丝毫的尴尬,整个过程很轻松。回到寝室,我睡不着,又和她在发短信,随便聊聊什么的。
  
     事情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不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那就不是我了。之后,我们还是依旧在一起,因为她说她没有我陪着也挺无聊的。我也尽量做好每一件事,做的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似的。但我心里还是在想。
  
     过了大概两星期,某天晚上我突然收到短信,说她仔细想了想,愿意答应我。我把她叫了出来,一起在北京的大街上走着,谈着,我感到很幸福。也许是我的努力打动她了吧,她说我对她真的很好。我当时在想,我们要是能这样一直走下去就好了。其实她人挺好的,也比较能够理解我,我这人比较懒,周末睡懒觉,她还早起帮我去自习室占座位,等我过去和她自习。她喜欢吃辣的,其实我也是,我们老在外面吃辣的东西,搞得我经常上火,呵呵。由于她比我小两岁,我经常会比较照顾她,她不开心了,也是我陪她聊天,跟她发短信。最长的一次好像打了两个小时,说了一大堆话,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了,好佩服当时的自己能说那么多。大三整个一年,就只有这一个话题,不管是高兴还是失望。
  
     现在我们已经不在一起了,日子也很平淡。我们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彼此忙着各自的事情,偶尔发信息问候一下。我觉得我们的联系实在是太少了。记得很久前她跟我说过,我们不在一起了,但她不希望失去我,还希望我能够像以前那样一直对她那么好,还希望能够做最亲密的朋友。我当时答应了。但我们后来都没能够做到,联系越来越少,有时候两三个月都不联系。我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我一直很愧疚。sorry for that. 但也希望亲爱的你能够理解我,我真的没有办法每天去微笑着面对一个伤害过我的人,不管有意无意,那样都会让我难受的。原谅我,还是做普通朋友好。
  
     之后,我一直沉寂,每天上课,学习,三点一线的生活,偶尔出去玩玩。就像我好朋友说的一样,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可是,我在内心的最深处,依然存有你的记忆,我从来不说出来。我感谢你对我的好,感谢你对我的理解,感谢你让我成熟,我自始至终都很欣赏你的,有时候可能不用说吧,只希望你一切都好,寻找的属于你自己的那一份幸福。bless you!去青岛之后,我还会和你联系哦!
  
     后记: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打算在我的大学回忆中写这一段,也有好多人问起过我有没有过女朋友,我也避而不答。但这毕竟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让我成熟的一部分,我必须记录下来。我没有用过多的篇幅写我们得不愉快,因为人总要向前看的,不能老去想那些不开心的事。其实快离开了,我一直想着我和你以前的日子,曾今爱过你的日子,是多么美好,但只能想想。我希望,留在我们记忆里的,大多数是那些美好的回忆,这就足够了。
      
  
  
               第六篇--担任Englishbar BM和英语角的故事
  
     很久以前,我只是很少上北邮人BBS,后来在小魏同学的带动下,开始学会用telnet,开始灌水。但发现自己太慢了,好不容易上了1k。小魏指导我,要集中时间,不停地灌,不停的水,打点也行。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坐在电脑前,水啊水,有那么十几天我集中搞,很快就上万了。哈哈,不过现在是老人儿了,不怎么和学弟学妹水了。
  
     论坛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我经常去englishbar的,结识了很多牛人。偶然的一次,我突然想做一下斑竹了,便问现任版主rayer妹妹,可不可以申请一下。人家很支持我呢。之后,我便成了englishbar老大,现在想想好爽啊,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呵呵,其实我英语没有特别好。在论坛上还认识了好多人呢,jenty,brivia, ztalent,太多了我就不一一例举了。
  
     大二的时候,偶然在主席像下看到有大哥哥姐姐在练习英语口语。我当时就走过去听,然后加入他们。记得当时我很菜嘛,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还是那些可爱的GGJJ带着我说,我也逐渐会一些简单的句子了。之后还有大三的去人民大学英语角,我有一次也跟着去了。发现那里人好多,有足足一两百人。当时比较害羞,也比较害怕,怕自己说得不好。刚开始也只是在听,听他们讲什么。后来逐渐跟他们聊起来,还说it's my first time to come here and my English is poor. 后来才知道,最忌讳说my English is poor了,不会说可以慢慢来,但千万不能这么说,显得自己很没有自信似的。以后我就经常跟他们去了,自己也慢慢适应了他们说话的速度,也能简单的会话了。三年里,我有时间总会去那里的,去学习,去接触不同的人。我跟企业老总,大学生,一般职员,老师,外国有人都聊过,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我发现,好多人是在工作了以后才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但他们都已经工作好久,现在再学习就力不从心了。还是应该在学生阶段多学习的。现在我每次去,会看到和当年的我一样稚嫩的学弟学妹们在那里,羡慕他们大把的时间,无奈感叹自己有点儿老啦。
  
     偶尔跟小魏聊天,他觉得我在大学里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英语口语比较流利了。恩,怎么说呢,这只是一方面收获,但绝对是重要的收获。在工科大学里,学习英语的气氛不浓,但我还是执着的坚持,以后工作了也一样。因为喜欢,所以去做。
  
  
                  第七篇  考研--大多数同学所经历的和好多人正要经历的
  
     大三下时,我还在犹豫是否考研。当时是觉得,研究生普遍发展前景比较好,而且尤其是通信领域的优势更明显。但我现在不得不承认,有一点随大流的成分在里面,我没有真正的了解自己和社会。当时一说考研,大家都考,其实真正对考研有认识,打算的人也未必是全部。当时还在论坛里问这个人,问那个人,不知所措。
  
     零七年暑假,我只在家待了十四天。回到学校,我买了李永乐复习全书。开始每天去自习。当时暑假人不多,每天都可以有学习的地方,而且有空调,不用在寝室里受酷暑的煎熬。当时和小杨一起自习,中午食堂没饭,我们就跑到隔壁的师大去吃饭。师大的饭味道还可以,就是太少了而且很贵。当时那天叫个热啊,吃完饭我就跟洗完澡似的,而且师大人又多。在学校里自习了一个多月,感觉不是很能看得进去书。因为大多数人还在家,而少数人在学校学习,没啥气氛。开学之后,我们不得不转移阵地。当时我们就在商量到底是去哪里每天占座,还是将来就打游击,找到地方自习,找不到就上其他地方。偶然的机会,爽姐(我未来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在教二有座位赶紧来占。我在教二236占到了一个桌子,其实教室里好多人都是我们专业的。从此,每天早出晚归与236的日子就开始了,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每天还是坚持。
     我们通常都是每天九点多去教室,中午吃饭,休息,晚上十一点才回寝室。每天的学习时间在十小时左右,尽管后来我可能缩短到八小时。学习很枯燥的,记公式,做例题,被政治,做阅读。我们学工科的确实很苦,我觉得我高三很轻松,没想到大四这么累。由于整天学习,很少有时间活动身体,小吴便买了个毽子,没事儿踢毽子玩。之后发展到很多人一起踢,大家都弄得很high的样子,呵呵。我们在楼梯口踢,可能过路的人都觉得我们挺傻的,但这的确是考研阶段唯一的运动方式。
  
     为了鼓励大家,我们在教室的小黑板上做了个倒计时:离考研成功还有**天!每天都有人更新数字。这个注意很不错的,看到他就有动力了。其实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也挺郁闷的,尤其是面对难题无从下手,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有时候也会想想,自己为什么考研,考上了会怎么样,考不上又怎么样。明知道这样想没用,但我还是忍不住去想结果。偶尔对这窗户发呆,望着行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只能安慰一下自己,然后回到书本,回到学习。
  
     到了十一月,十二月,我发现好多人都受不了,坚持不下去了。身边也有人中途放弃,去找工作了。但当时我还是坚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可以成功。每次我觉得自己受不了时,就更多的和同学去谈心,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才得以继续坚持下来。当时我的初中同学小赵跟我打电话,说他要去锐捷了,我好羡慕他,但我还要继续学习,准备考试。当时找到工作的人挺悠闲的,每天看电影,打游戏,而我们还是每天去学习,呵呵,反差太大了。
  
     十月份我报了专业课的考研班,上了七天课,也许是命运在跟我开玩笑,我最后就是砸在专业课上了。其实,考研班真正学不到什么,只是让你能够充分的进入状态,让你觉得这种紧张的生活即将来临。
  
     我们每晚十一点回去时,所有的寝室都熄灯了,校园的夜静悄悄。我们会偶尔唱唱歌,大声吼,仿佛我们这些活跃的精灵要打破这寂静的夜。没有人了解,我们都在坚持着,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说实话,我不是那种可以一直坐在教室看书的人,我有时候会比较活跃。偶尔会出去转转,还有我最喜欢到走廊里打电话了。呵呵,因为自习室里的气氛实在是快要凝固了,我要和别人说说话,透透气。经常和父母,同学通电话,自己也就不觉得无聊了。
  
     到了临近考试的那几天,我们也就随便看看书,做做题找找感觉。即将上战场,我的心也比较平静。一向沉着的我不知为什么,考研的两个晚上都没有睡好,而且半夜醒来好几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专业课考试临交卷前半小时,我脑海里只有一个概念:我完蛋了。前面耗的时间太多,我现在已经答不完这么多题了。
  
     考完最后一门课,我们几个去236收书,心情还算平静。但我被看到的景象惊呆了:好多大三的师弟师妹已经来到236,等着我们把书收走然后占座。难道这就是平时所说的前仆后继?我们这一离开,下一批又要奔赴考研之路?我开始思考考研对于我们,到底都意味着什么。当天晚上,大家吃饭,喝酒,K歌,我没有心情,而且第一次在k歌的时候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早上六点了,是他们把我叫醒的。我这一觉仿佛睡了好久,好久。现在对这五个月,已经没有什么感觉了。
  
  
                    第八篇    找到真正的自己--我的求职历程
  
     考完之后,我觉得自己考的不好,打算初步的投一下简历。刚开始先准备简历,参考了师兄的,然后自己再加些东西。别看是份儿简历,但里面得东西很讲究,我记得当时一共花了有三天的时间写简历,最终才搞定中英文两份。写完之后比较有成就感,呵呵。然后我马不停蹄的就开始狂投简历。刚开始投简历很没有目的性,只要是和通信,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我都投了,岗位不管销售,市场,售前,技术支持,研发都投,其实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些岗位是做什么的。我主要获取信息的地方有: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应届生,北邮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北邮人论坛,水木清华BBS。在这里我一定要说一下,前三个是最有名气的,但我认为也是最不可靠的。那些大网站招人真的就是海选,我平均投二十份简历最后才收到一个笔试通知,效率低下。反而那些小一点的网址,BBS,能够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而且里面不乏大企业,头的简历百分之八十都由回信。
  
     其实当时开始找工作时,心理就不爽。每年的十一,十二月是校园招聘最多的时候,我二月份才开始找,已经错过黄金时期,现在大公司和合适的岗位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现在的我,只能尽力做好来挽回劣势。之前投了一些,发现回信甚少。请教同学,发现我每天投四五份简历根本不行,人家"海选",你也要"海投"。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每天坚持投二三十份简历,坐在电脑前,眼睛都花了。可能投完简历,要等一段时间人家才开始发笔试通知。沉寂了几个星期之后,笔试和面试通知便一个接一个的来了。我记得当时参加了太多太多的面试,这些里面大多数都是补招,效率也相对高一些。因为投很多简历,参加很多面试,最后也拿到了n多offer,虽然不都是很好的offer,但也算是锻炼增长经验吧。宿舍小吴还叫我offer王呢。
  
     找工作非常辛苦。我买了西服,领带,衬衫,皮鞋。但后来发现我不会打领带,之后还是下载了一段《教你打领带》才学会,呵呵,其实现在会打的人也不多,至少我爸不会。找工作经常要跑来跑去,坐公交,坐地铁,有时还要打车。记得又一次是早上十点面华讯网络,下午一点面中国印钞造币公司。早上的面完到十二点了,中午赶快吃完肯德基奥堡套餐,发现时间来不及了,打车过去。花了七十块钱,绕了好多弯,终于找到了那家隐藏的及其隐蔽的印钞公司大楼。笔试,面试,上机,通知回去等通知。可回去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只是找工作中最繁忙,花钱最多的一次。
  
     印象比较深的是面华为的过程。之前通过了专业笔试,通知在西苑饭店面试。刚进去发现好多人呢,在巨大的薪酬水平和完善的培训机制的诱惑下,想进华为的人绝对不在少数。等了有四十分钟,被一个瘦高个儿哥哥叫到会议室。我面的是FPGA逻辑开发,那人先看了看成绩单,又问了我一些基本的问题。接下来考了我状态机什么的,还画了一个图,叫我现场用VHDL编程来描述。整个过程耗时十分钟,我答上来的大概有60%,然后哥哥给我一张申请表叫我填。哈哈,我进入二面了。昨天有同学来面试,我还特意问了一下他们,看来一定要有备而来。等了一个多小时,吃了华为管的午餐--肯德基奥堡套餐(我天天中午吃这个都快不行了),参加第二轮群面。我们一共十二人被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讨论,是排序题。给了好多例如住房,交通,医疗,社保等,要求给出对于幸福的影响程度排名。讨论中,我不是特别的善于组织大家,而且提出了完全不同于大多数人的看法,当时在我看来,我必须有逐渐而不能随大流。后来才知道,华为可能不喜欢与众不同的人。讨论完,三个面试官开始轮流发问,每个人都要问很多问题。我记得当时问我,我简历上写的学习能力强,能够吃苦耐劳都体现在哪里,我话半天去解释。因为简历上写道我口语不错,面试官姐姐现场拿起一本华为的注册表,叫我翻译其中的一段话。我还从来没这样试过,但我还是比较流利的翻译出来了,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而且面试官和我的交流最多了,我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有一点不爽的是,面试官问我旁边的一位同学,说她认为谁最应该出局,她说是我,因为我没有很好的顾全大局而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当面试官问起我同样的问题时,我说是另外一个女同学。那个女同学说,我说的对,他自己的确不善于交流,不能很好的和团队交流,也应该出局。结束了面试,等待结果时,有两个女生还说我的表现最抢眼了,而且面试官问我的问题也最多,我暗自窃喜,我也觉得自己表现得几乎完美。但结果是,包括我在内的八人出局,指出我的和被我支持的女生都进入了下一轮。我当时好沮丧,还觉得是不是他们弄错了。可这就是事实,我被淘汰。尽管我表现得很特别,很有个性,但华为不喜欢我这种人去做技术。
  
对于华为,大家的评论实在太多,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华为还是不错的企业,薪酬高,培训好。至于每年都有人跳楼我觉得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清华不也每年有人自杀吗?联想也有人自杀,只不过大家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华为上了,日久天长,华为就和自杀联系了起来。但我对于华为选择人才的标准表示怀疑,的确,做技术的需要那种能够吃苦耐劳,能够脚踏实地的人,但面试时表现的活跃一点,并不能代表一个人不踏实。况且,我觉得,一个企业要有好的发展,还是需要很多有个性的人的,即便是技术岗位。以前听过一句话:没有个性的老总造就了没有个性的企业,没有个性的企业造就了没有个性的员工。我不是在说华为没有个性,只是真的不理解很多优秀的应聘者被淘汰的原因。这仅仅是个人观点。
  
     现在说说我自己的最终offer。成绩出来前一天,我听说小魏要去面试海信软开,我后悔当初没有投简历,但还是跟着他去霸王了。到了面试地点,跟漂亮的面试姐姐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人家还是蛮通情达理的,收了我的简历,说让我等一下,因为要预约面试的全部结束才可能给我机会。我就等啊等,等了好多人来面试,随便和他们聊一会,发现好多是考完研来找的。最后姐姐过来跟我说,是她搞错了,今天面软开,明天才是硬件。晚上我被通知去笔试了,没有专业知识,类似行政能力测试的那种题,特别多。第二天,我被通知去参加面试。见了昨天的hr姐姐,她显然已经和我很熟悉了,问了我好多问题,有专业知识,还有其他的类似我的人生理想啊,选择工作的标准之类的,过程很轻松,我答的还算行。当被问到我对第一份工作的看法时,我说,首先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对我来说,就是硬件开发;其次,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海信以技术为根本,说明她充分重视人才,重视技术,能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是幸福的;最后,对于工作地点的归属感,我对于北京没有特别多的依恋(现在发现还是有的,呵呵),想换个环境试试。面试大概十几分钟吧,说如果有可能,下午还会有工程师从青岛打电话过来电话面试。其实下午我还在参加另一个工作座谈会时,人家就打电话过来了。问了好多问题,有PCB,PROTEL的基本问题,还有我做过的项目,最后还问我对于音频传输,噪声分析的理解。因为是海信移动技术,进一步问了我GSM, TD-SCDMA的问题,这方面我感觉答的一塌糊涂。问的很广,很细,我答出来70%吧。因为他们是补招了,效率很快的。晚上接到电话,说我被录用了,明天可以去签三方。我记得当时没穿多少衣服就跑阳台上接电话,真是非常兴奋,这是我一直期待已久的offer。因为这是我考研成绩出来不到48小时就收到的满意的offer,我一下子感觉到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成绩出来时,我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但还是硬撑着去面试,我不想因为一点失落就影响我接下来的事情。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
  
      其实,在收到海信移动技术的offer后不到12小时,我又收到了航天五院下属的一家公司的offer,解决北京户口,工作内容只要是应急通信。工资一般,但户口诱人。我经过仔细的斟酌,认为岗位>公司>薪酬,我找工作的初衷就是想做硬件开发或者FPGA,即便给我户口,我还是觉得最自己喜欢做的事是最重要的。我毅然据掉了航五的offer。
  
     关于找工作,还有个话题就是我和家里人关于要不要回家乡工作的讨论。其实,家里人包括父母,叔叔,阿姨之类的都跟我讲,回甘肃移动肯定比较好,待遇没的说,而且发展前景也好,回家也方便。外地房子那么贵,累死一辈子挣一套房子。其实我父亲算是比较开明的,说还是支持我自己的看法。我们那个地方,比较偏僻,生活节奏慢,我也曾经幻想过回去挣高工资,买车买房娶媳妇的美好生活。但我现在真的不打算回去了。外面机会多,环境好,有没有房子还自己的幸福感没有必然的联系。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地方,我是我们家族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难道我就甘心我们家的人一直生活在那里吗?不,我要改变一些东西。我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人,也没有什么关系把我安排到哪里去工作,按理说,我和那些同龄人一样,随便找个工作在家乡生后一辈子。但我不甘心,我努力学习,才有今天的阅历和知识。我要改变很多东西,这是我的很多长辈所不能理解的。
  
  
                       第九篇    写在最后的话--再次思考人生
  
     我平时喜欢看一部电影《阿甘正传》,看了少说有七八遍。影片开始和结尾都有一片羽毛在空中飘着,仿佛是在暗示人的命运就和这羽毛一样,飘忽不定,无法预知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影片中反复提到destiny 也就是命运,阿甘妈妈也说 life is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 还有丹中尉也说过destiny ……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有时我们是不能主宰的因为我们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时我们需要去追求,有时却又要学会放弃,"you have to figure that out yourself" 最后一幕阿甘在珍尼坟前也在讲: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我有时候也在思考人生,思考命运,发现人生有时候是命中注定的,而有时候却是可以靠自己来改变的。
  
     上大学前,我曾经向往首都的悠久的历史,繁华的都市,众多的大学,于是来到北京,生活了四年。马上要离开北京了,原来觉得没什么,北京人多,车多,空气不好,但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悠久的文化,有我好多的朋友,在这里生活了四年,离开未免有些许的伤感。其实,我上大学前填写高考志愿,很早就想考海洋大学的,但听了老师的建议,还是选择了北邮。也许注定我要有自己的一段青岛情节吧。对于那个陌生的城市,我了解不多,但期待更美好的东西,更理想的生活,也许干几年我会去其他城市,也许我还会来到北京,走一步看一步,无法预测以后的事,只能尽力做好现在。
  
     其实,这四年,我感觉自己成熟了不少,应该感谢好多人,好多事。感谢小魏,小邓和所有北邮04803班的同学,感谢英语吧认识的所有兄弟姐妹,感谢一直支持我并紧密联系我的初高中同学,感谢在默默支持我的家人,还有所有我认识的和认识我的人。没有你们我将一事无成。
  
     期待并追求幸福,永不停息。再见北邮,再见BUPT !
  
  
  
  
  
  
※ 修改:·tony 于 May  9 08:09:45 修改本文·[FROM: 59.64.214.39]

顶一下(489 写日记 844221 177102
上一篇:4 years & 4 ever下一篇:介意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