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四年生活内涵。

www.qqbbe.com [随感] 2011-07-21 21:17:30 星期四 晴天 查看:10729 回复:2 发消息给作者

刘欢唱的《在路上》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因为它能引起我的共鸣。当我在北京这个城市漂泊了四年之后,听这首歌更是百感交集。这个城市,是个沸腾的城市,也是一个梦想的城市,她吸引无数人踏上了梦想之路。在路上,有我们的青春;在路上,有我们的心酸;在路上,有我们的笑容;在路上,有我们的梦想,在路上,还有我们的爱情。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忍住悲伤,一次又一次的抬起头来。

四年前,我选择来到北京,和我一起来的还有好友小曾和少泽。当火车过了丰台,一栋一栋大楼映入眼帘时,小曾说他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个城市对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甚至是生畏的。在这个城市的火车站小曾再次说,他感到一股强大的压力和莫名的心慌。我开玩笑说,你呼喊一声:北京,爷爷来了。小曾被我逗乐了,他说:“你以为你是谁啊,多尔衮啊。”我知道,我是依靠貌似强大的自信来到这座城市的,能否坚持住,尚无分晓。几个星期后,小亮、小农、小文相继来到北京。半年后,小曾回到了家乡,少泽去了广州,小文去了广西,小亮出国……而我依然在这个有梦想的城市。这个城市是孤独的,也许梦想本身就意味着孤独。

初来北京的时候,我住在中关村的一间半地下室里,四个月后在田村半壁店租了间十平米的公寓房,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子,一个帆布衣橱,一台电视机,这就是我的家。这栋公寓楼四层,所有的房间都做了改造(就是所谓的打隔断),形成很多十平米左右的小房间,住满了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口,也许我可以称他们为寻梦者。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梦想,不论他是为了明天不挨饿,还是成为将军,这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基于梦想,我在床头写下了巴尔扎克面对拿破仑小像时说过的一句话:你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我将用笔来完成。至此,我白天上班,晚上趴在桌子上写小说。

在田村公寓住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朋友,也是唯一的一个朋友。那天是星期六,我准备给自己放个假,晚点起床。可是6点左右我就被一阵音乐声吵醒了,还听到几声咒骂。我起初以为是那个房间的电视声音,但是我很快听出来这是某个家伙弹奏着吉他在唱歌。我堵上耳朵,还是无法避免吉他的声音敲击耳膜,我甚至能够凭声音想象出是在拨那根弦。无奈之下,我只好起床洗漱,并寻找“罪魁祸首”。声音来自楼道西边末端的房间,我怒冲冲的走了过去,敲开了门,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至少有一米八高的大男孩,手里提着吉他,微笑着看着我,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就是大杰。大杰毕业于山东大学,是真正的山东人,性格豪爽,酒量好,当时来北京还不到10天。他学的是汉语言专业,但是却热爱音乐,为着音乐的梦想来到了北京。他暂时在一家酒吧唱歌,常常白天睡觉,晚上出动。事实上他唱歌的地方并不固定,所以很难说是上班。有时候他会天天都在家里呆着,有时候连续两三个星期都不见面。他不上班的时候,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聊贝多芬、聊莫扎特、聊猫王、聊鲍勃•迪伦、聊迈克尔•杰克逊、聊我们喜欢的女孩、聊我们的梦想,聊我们的少年时代、聊我们各自的家庭,最多的时候是我躺在他破烂的藤椅上(我一直奇怪他从哪里搞来这把椅子),他翘着一条腿斜坐在写字台上弹吉他,听到高兴处,我常常砸桌子,惹得四邻不安。

大概过了五个月后,有一天大杰敲响了我的门,他流着眼泪。我问他怎么了,他像个小孩一样扶着门框哭着说:“哥,我挺不住了,我想家了。”第二天,我把他送上了回家的火车。

梦想……梦想啊,梦想。我常常想起大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个人如果能在早晨起来在晚上睡下,期间又在干他想干的是,那他就算成功了。这是鲍勃•迪伦的名言,不知他现在是否还记得。

大杰离开后大概一个星期,我也从田村公寓搬走了,因为这个公寓的墙壁隔音效果太差了,简直令人无法休息。房间的墙是用一种夹芯板制作的,隔壁移动桌子,炒菜,看电视……种种声音历历在耳。甚至连喝水,打喷嚏,放屁的声音也非常清晰。我是个睡眠很浅的人,稍微有些风吹草动都会醒来。有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一声长长的叹息惊醒,这声叹息就来自我的床边,惊醒的一刹那我慌忙去摸水果刀,当我握住刀柄的时候我醒悟,这声音来自隔壁。我再也无法入睡,朦朦胧胧的到了天亮。不久之后,不知那个房间搬来一男一女,每到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折腾,开始是床板的咯吱声,之后是喘息声,再之后是惊天动地的狂欢声,最终在一阵浪笑或者哭声中结束。伴随这种声音的还有四邻的咒骂声,砸墙声,要打电话报警的声音,东西被摔在墙上的声音。

周末,我坚决搬走了。

我初次意识到我的卑微,我像一粒灰尘一样。和所有来到这个城市的人们混迹在一起,我在田村公寓住过的地方,有销售化妆品的业务员,有在酒吧做侍者的小青年,有在天桥下画画的画家,有背着笔记本电脑的小白领,有在中关村创业的年轻人,有附近大学的青年情侣……还有一些说不清身份和工作的人。尽管我在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贵族,但我是一个平民意识很强烈的人,我从未轻视过这些被生活玩弄于鼓掌之间的人。再说,我又比他们好多少呢。我相信他们也是拥有梦想的,为着梦想,他们忍辱负重,蜗身在局促的空间

我喜欢真性情的人,不论是贩夫卖浆者流,还是高级知识分子,只要是性情中人,都能成为我的朋友。我在街边认识的老张,就是这样一个性情中人。他是河南人,来北京已经15年了,在大街旁边架着四个蒸笼买馒头,靠着卖馒头在北京买了房子,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每次买馒头的瞬间,我都要和他交谈几句,他总是笑呵呵的,对每一个人都非常热情。是那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笑容。离开田村后,我虽然再也没买过他的馒头,但是每次买馒头我都想起他的笑容。

离开田村,我搬到了西三旗。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院子里有一栋三层楼,出租两个房间,我租了其中一间。这时候,少泽已经从广州记者站回到北京驻地,好友振全也来了北京,因此我们常聚在一起喝酒。尽管初出茅庐的锐气已经丧失,尽管见识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但是我们的激情并未消失,我们心中依旧还有梦想。和所有怀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每次喝酒我们都一再勾画心中的蓝图。我们每天早早的起床,小跑着去挤公交车,在巨大的人流中像一叶小舟。在这群人里,有很多年轻的面孔是为着梦想而来的。其中以租住在中关村周边的人最多,尤其是北京大学附近,找房子非常困难,有太多的年轻人住在这里。北京像一个巨大的磁石一样吸引着怀着各种梦想的年轻人,这里既是年轻人的天堂,也是年轻人的地狱。梦想啊,梦想,你令人头破血流,令人生死相许,午梦回,不知道有多少年轻人脑海里浮现“成功”二字。

北京有很多地方住满了租房子的人,租户撑起了那些身为“地主”者的生活。据我所知,最初来北京的年轻人大多住在田村、回龙观村、上地、天通苑、肖家河、北七家、沙河、驼房营、马房营、十八里店,以及通州的一些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多为城中村,随处都是对外租房子的人。在这些人中,冲着中关村而来的,必定有个IT梦;冲着北大而来的,必定抱着创业梦;冲着电影学院而来的,必定怀着电影梦;还有一些租住在酒吧扎堆的地方,经营一些未成气候的乐队的人,则是为了音乐梦……所有的梦想,皆是因为我们在路上。我们为了梦想来到这里,就必须忍受一切,包括内心的压力,生存的艰难。要么坚持,要么离开,我们所能选择的只有这么两条。

意气风发的岁月已经结束,更多的是挫折感。当我和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李在网络上相遇时,她说自己老了。看着别人生日,别人结婚,很矛盾,却又又那么几分不甘。是啊,梦想还未实现,就此结婚?是有些不甘心,又岂能甘心。这种梦想已经不是最初那种朦胧的梦想,而是清晰的,彻底的。若是做出选择,那选择也很清楚,可是也很残酷。我们的激情,我们的青春,就这么付诸于一个“鸡肋”一样的人么?

四年,四年过去了,生活的内涵是什么?

四年多时间过去了,我先后搬过六次家。而我的朋友们来了一批又一批,有的人离开,有的人又走了。好友吴是个服装设计师,内蒙人,某一天曾对我说,他再也无法忍受北京了,因为这是个寂寞的城市。尽管工作收入还算可观,可是还是无法留住他的心,他决定离开北京,之后就真的离开了。不久,他又回来了,一句话:没有那里比北京更好。这是个令人无奈的城市,却又是个令人发狂的城市。丽君是我的高中同学,她辞掉工作,抛下男友,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北京。她以流利的英语和英语专业八级的自负为自己的梦而来,她是那么意气风发,梦想的色彩闪烁的有些令人着迷。可是一年多之后,她最终还是离开了北京,这是个残酷的城市,无论怀着怎样的梦想,曾经怎样拼斗,有时候它就是冷酷无情。离开的时候,她那么伤感,原来北京是这么美好,可是她必须离开,因为这里没有她的爱情。她最终决定去投奔自己的爱情,像余杰《香草山》里的宁萱一样去投奔自己的爱情了,在上海那个东方之都,她的恋人正翘首以盼。

丽君即将离开的时候,我的同学明阳却来了,她辞掉了成都的工作,揣着还未磨灭的热情来了,又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生活的人。可是仅仅几个月,她就发现了这座城市的残酷,离开,还是留下?要坚持下去么?当初为什么来这里,因为这里能够是我们的生命精彩。这里拥有实现一切梦想的可能,有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图书馆,几乎可以满足所有资料的阅读和查询;有最多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电影院,可以满足自我的艺术塑造……最重要的是这里拥有机会。因此,我们来到这里。当我和她探讨这个问题之后,她坚定决心,留下。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这里确实存在着最大的希望

在我准备把这篇文章收尾的时候,我想起了两个故事,都是我身边的人,我身边的事。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租住在电影学院附近,而这里离他的工作单位很远。原因只有一个,可以去电影学院旁听,因为他怀着电影梦,他的屋子里堆满了各种电影理论的书籍和著名电影的碟子。他曾经说,真正学习的人是那些怀着梦想的人,据说导演贾樟柯就是在北京电影学院旁听的。这让我想起了沈从文,这位大师也曾经在北大旁听。他和今天所有的年轻人一样,从千里迢迢之外的湘西来到北京,租住在狭窄潮湿的房间里,啃着发霉的馒头,但却精神饱满的站在北大的课堂上听课。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另外一个故事,依然是最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是安徽人,一对年轻的夫妻,就在我住的小区的门口卖包子,当我早上六七点出门的时候,他们已经卖掉了一大笼包子,当我偶尔加班回来已经是10点的时候,他们依然在灯下,捧给我热腾腾的包子。他们没有休息的日子,甚至没有星期天。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整整两年时间里我未曾见他们懈怠过一次,每次路过,都是微笑,都是热情的招呼,无论我是否买包子与否。我常常晚班后吃夜宵,而他们依然在灯下,并且和我调侃两句。我常常在内心问自己,假如是我,我能否做到和他们一样,我无法给自己肯定的答案。

自愧不如。

冬天的风,像刀子一样;夏天的太阳,像炽碳一般。所有来北京寻梦的人们,无论是离开,还是坚持,都曾经品尝过其中滋味。那些居住在薄纸一样的隔断房后面的人们,那些每天早起晚睡挤公交的人们,那些住在没有暖气的房间的人们,那些为了网络之梦、音乐之梦、文学之梦、电影之梦……所有为了梦想的人们,我祝愿你们,因为正是心中的梦想,我们才能在这个城市坚持下去。梦想并无高下之分,也许你的梦想只是好好开车,你的梦想只是开一个小店,你的梦想只是今年回家可以多挣一些钱……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总有关心我们和挂念我们的人,我们的父母也许是白发,我们的恋人或许正期待,或者兄弟姐妹,或者娇妻爱子……为了那一份期待,为了那一份梦想,我们一路前行。

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在他的作品《在路上》结尾写道:我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望着新泽西上空的长天,心里琢磨那片一直延伸到西海岸的广袤的原始土地,那条没完没了的路,一切怀有梦想的人们……我知道今夜可以看到许多星星,你知不知道大熊星座就是上帝?今夜金星一定低垂,在祝福大地的黑夜完全降临之前,把它的闪闪光点洒落。

我曾把这段话写在某一本书的序言里,此时我也写给所有因梦想的支撑,而行走在路上的人。

本文由www.juexiang.com原创,支持绝想日记网。

顶一下(296 写日记 825352 144569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