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3 一段摘录
《巨流河》第三章“中国不亡,有我!”…… “是的,不论在信上他是如何倾诉他的矛盾、苦恼和思家之情,在战火燎烧、命如浮游的大时代里,他是所有少女憧憬的那种英雄,是一个远超过普通男子、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是像我那样的小女生不敢用私情去“亵渎”的巨大形象。 高二那一年暑假,吃过中饭,我带他穿过中大校园去看嘉陵江岸我那块悬空小岩洞。太阳耀眼,江水倾城,我们坐在那里说我读的课外书,说他飞行所见。在那世外人生般的江岸,时光静静流过,我们未曾一语触及内心,更未及情爱。——他又回云南,一去近一年。 一九四三年四月,我们正沉浸在毕业、联考的日子里。有一天近黄昏时,我们全都回到楼里准备晚餐了,一个初中女孩跑上来找到我,说有人在操场上等我。 我出去,看到他由梅林走过来,穿着一件很大的军雨衣。他走了一半突然站住,说:“邦媛,你怎么一年就长这么大,这么好看了呢。”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赞美我,那种心情是忘不了的。 他说,部队调防在重庆换机,七点半以前要赶回白市驿机场,只想赶来看我一眼,队友开的吉普车在校门口不熄火地等他。我跟着他往校门走,走了一半,骤雨落下,他拉着我跑到门口范孙楼,在一块屋檐下站住,把我拢进他掩盖全身戎装的大雨衣里,搂着我靠近他的胸膛。隔着军装和皮带,我听见他心跳如鼓声。只有片刻,他松手叫我快回宿舍,说“我必须走了。”雨中,我看到他半跑步到了门口,上了车,疾驰而去。 这一年夏天,我告别了一生最美好的生活,溯长江远赴川西。一九四三年春风远矣。 今生,我未再见他一面。”(后文提及他战亡) 《巨流河》是今年为止读到书中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我总对这种叙事方式的书有一种莫名的偏爱,比如茨威格那本并不著名的《昨日的世界》是他的作品中我最爱读的一本,更甚于《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去年看过的《联大八年》,虽不是如《巨流河》这样有着细腻、深沉和温柔的生命体验,而仅仅是摘轶事趣闻之作,也一样能引起我的兴趣。 这段我今天读到,反复看了许多遍,直到感觉许多句子好像已经深深印在心里,这种与作者相溶的感觉是难以言说的。鲁迅批判过,中国年轻人读书爱把自己编排成主角,我笑笑想着自己大概也无法免俗。我读到她写与张大飞的这段“初恋”往事,想起许多自己的故事,却并没有伤逝哀叹之感,反而有一种慰藉的情绪油然而生。她写当年的少年在雨中揽她入怀,她听见他心跳如鼓。我翻出自己的蒙尘回忆,发现也是在高二那年,他去参加什么奥赛集训所以很久没来上课了,我不免由于没有可聊天的人而心有戚戚然,当时两个人也从不提情爱,反而爱聊人生未来这种摸不见的大而空泛的话题,大概彼此都有许多顾虑。就这样的某个春夏之交的午后,我从润园食堂走出来后发现外面下了雨,我站在屋檐边不知道往何处落脚,这时他不知道从哪儿忽然出现,递过一把雨伞给还在惊愕之中的我,与我相识一笑,没有多说就随几个朋友一起走了。留我仍不知所措地呆在原地。我仍然记得那时的感觉,他穿着校服的白衬衫在细密的雨中渐渐走远,我欲落泪,又适可而止。这是我印象非常清晰地一次心动的感觉。 (《巨流河》并不是一本关于爱情的书,但是我最近摘了两端都与爱情有关。并不是我拿爱情去削薄这本书本身的厚重,只是故去的国仇家恨只能令我恸哭却并没有确然的切肤之痛,为了避免误读,宁可避之不谈。)
上一篇:风云散尽,太阳落下。下一篇:飞奔的犀牛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