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适合经历。
因为一旦经历,就无法遗忘。
我不喜欢东北,也许现在还是。
但是现在要快要离开,却开始思念起好几年前。
有可能这种思念,夹杂着肤浅,携带着荒谬,
再可能就是可笑而且没有天理的。
但是思念可贵又可爱的地方,
应该不是它能否轰轰烈烈,感人肺腑。
而在于你陷入里面时,就想期待它可以不变且永远。
不知道思念是什么东西的人,
反而能够真正享受思念的单纯和美好,
可以带着微笑走进去,再微笑着走出来。
不必纠结于怎样维系思念,面对思念,处理思念,
或者不在思念里受伤。
大一在部队的军训时,咬牙切齿说要以后要炸掉部队。
军训第二天结束离开部队,心里空空一片。
大二嚷嚷着要回家复读,假期回家又期待回学校。
大三说打死也不参加活动,结果自己办了一个社团。
大四快要离开了,才发现这个学校其实也是那么可爱着。
大学四年,也许就是个舞台剧。
思念就像一个舞台剧演员,在一幕幕场景的转换中,
熟练而且迅速的换好服装再次回到台上。
大学为什么要是四年呢?
也许就是因为“四年”变个音,就是“思念”。
然后四年就变成思念。
这个思念有形状,也有声音。
它未必会是我人生的主题,但是我在今后的生活,会常常不自觉想起它。
习惯把思念形容成一个“具体”的东西。
有方向,有意识,有动作,时而还会刺痛人。
盲人可以摸象,而我看不到思念,只好凭接触时候的感觉来描述。
那很正常,这不是理解不理解的问题。
因为思念本来就是因人而异的:
有人的思念像一把刀,不断刺入自己的胸膛,可是鲜血不曾涌出,
只是转化成眼泪,静静的流淌
有人的思念却像棉花糖糖,软软的,白白的,
什么时候去品尝,嘴角都会留有甜甜的微笑。
有人的思念像一首老歌,只有阔别之后聆听,才能闻见酸甜苦辣。
有人的思念如海洋般,任何时候想起来都会波涛汹涌,澎湃不止。
也有的人的思念如同冰过的湿毛巾,可以去除燥热,通体清凉。
不管怎样,BeiZi里的水总会满。
如同眼眶里的眼泪,再多一滴就会溢出来。
有时候,一滴眼泪的伤痛,是需要一生来抚平的。
所以,只有把BeiZi里的水倒掉,让BeiZi和水再有新的经历。
这篇日志只是一面镜子,背景的颜色是思念。
文字或许忧伤,或者明媚。
如果你隐约感觉到一股淡淡的悲伤,
那大概你也正在思念着什么。
痞子说,一般人的思念,通常跟时间和空间有关。
时间过得越久,距离拉得越长,思念的温度会越高。
也许,明年我离开这里的时,会被思念烫伤。
拉长为四年的思念,也许就是大学真正的意义:)
2010年12月8日
长春的凌晨
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