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我心中的团组织

~心跳的回忆 [感伤] 2008-09-04 09:46:03 星期四 晴天 查看:694 回复:1 发消息给作者

    早就听说要写一篇关于团组织的文章,也做了一些准备,可怎么也没想到拿到手上的竟是这样一个题目,更没想到写这篇文章的只有老师选出的几个人。
    回首几年来走过的日子,发现自己对这种现象也曾经是很痛心的,更曾努力想去改变,也曾相信电影中言传身教的作用,更曾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一切,然而这一切都没能成功,我的努力在自己眼前一个个化为了泡影。
    这段记忆我本来是想将它永久封存的,但是,现在我决定让别人分享其中的片段,这是一段心跳的回忆,我叫它“我走过的团组织生活”,想必大家看过以后,就能明白“团”在我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我的团龄不长,但同大家一样,很早便知道有这样一个组织了。小学时,总认为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是十分了不起的,然而老师说,共青团是领导少先队的,那不是比高年级的同学还棒了吗?于是,团员就给我留下了一个比大队长还了不起,无所不知的形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小的我已不再将团员当做神明一样看待,但团员究竟是什么形象,依然是我心中的一个迷团。
    这个迷团一直带到了初中时代。我所就读的初中是家附近的一所三类中学,那一年的教学改革使大多数像我一样表现平庸的学生丧失了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就这样,我带着一气之下放水的成绩和绝大多数的老同学走进了这所离我原来小学不足200米的学校。
    在新的学校,我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成绩总是在中游摇摆,但团课的教育让我解开了心中的迷团,原来是这样,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新鲜的知识……,没过几天,我的第一份入团申请交了上去,在这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对待一篇要交给老师的文篇。
    然而第一批团员只有三个名额,班主任把它们分给了她喜欢的三个学生。而我,大病一场差点休学,耽误了大半学期课所以期末考试大半不及格,排在班里二十多名(一共40人),班里一名并不起眼的普通同学,根本不能算老师的考虑对象。
    初二时,凭着在物理上的天分与努力,加上原有的数学基础,我的总成绩突飞猛进,但是我的第二封入团申请如石沉大海。班主任,语文、英语老师反对,我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扑灭。
    我不知道老师眼中的团员是怎样的,我只知道班里团员的行为是怎样的,我不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更厌恶说一套做一套,而老师却喜欢,更不要说我曾顶撞班主任——虽然她是错的。
    初三时,我们换了语文老师,新老师让我重新找回了儿时的文学梦,我的语文成绩,特别是作文成绩开始回升。另一方面,理科成绩依然保持领先,特别是作为科代表的化学和作为王牌的物理还从未被人超过哪怕半分。我超过了班里绝大部分同学,并且还不断上升,一模时,我是第三名,二模时,第二名。就在这时,最后一次团员发展开始了。自认为条件最好的我第一个写好了入团申请书。
    在交上申请书第三天的放学后,班主任和12名团员煞有其事地把自己关在教室内,一副闲人免进的样子。我,还有其他渴望入团的同学焦急地等在门外。一会儿,屋内传出了笑声,又过了一会儿,还加上了打闹声,就好象在开联欢会。终于,门外有一个同学气不过了,拉开门大喊几句,气冲冲地走了。当时,我有一种被人玩弄了的感觉,但是我却找不到发泄的对象,望着这位班里最文静的女生远去的背影,我也慢慢走出校门,糊里糊涂地到了家。
    第二天中午,“选举”结果正式公开,我榜上无名,可我一点也不奇怪,我已经出离愤怒了。在前一天晚上,在思考许久之后,我拨通了团宣委的电话。于是我便知道了结果:每个人都是12票,包括不想得罪人和讲哥们义气。最后,老师使用了电影中黑帮的方法——抽签、生死签。于是一九零中学历史上最后一批初中团员产生了。随之而来的,是我几个星期的迷茫
    我没有想到我一直认为最神圣的团组织竟会是这个样子。更无法忍受自己崇高的信仰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而且我竟然一直在为加入这群人而奋斗!
    带着这种心情我参加了随后的中考,失意加上又一次教学改革,我的优势瞬间化为无形,以班里27名的成绩进了一所二类中学读高中。从此我的组织生活才真正开始。
    后来,在回忆起初中那次苦痛时,我在回忆中这样写道:“现在想起来,只觉自己当初很傻。这种事情,本来不必看得那么重。就算当初入了团,也不是凭自己。凭运气日后还是会露馅的,不如自己努力当上正牌的团员,可是总也抹不去那一点点气愤。上了高中,思维比以前成熟了许多,但情感还没有成熟,因为情感实在是太丰富多采,又实在太微妙。让人无法用理论去规范,更无法用理智去把握,但我深深地明白了,我正在跨越艰险,走向成熟……”。
    高一的班主任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我又站了起来,并且在当年的期中考试后,我以班里第二名,年级十二名的成绩再次证实了自己的实力,并且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团员。
    在入团之后,我深知“团员”这两字得之不易,应该让它产生应有的作用。于是,我热忱地加入到团组织的工作中去。然而等待我的却是一次又一次挫折,一次又一次失败。
    我所在的高一4班是入学平均分最低的一个班,而马瑞所在的一班却是名副其实的“王牌”班。于是,奋斗的目标自然是为了要超过一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老师过分的夸奖一班而使我们产生逆反。
    正如引言所写,班里根本没有人戴团徽。于是一次推广佩带团徽的活动展开了,收效甚微,我参加的第一次团活动就这样结束了。
    我的团支书是入学时班里分数最高的,人很好,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而其他人多不愿出力,只有我每天陪他跑上跑下,以至于团队老师把我——一个预备团员当成团里的重要干部,开会时点名要我去。也正因如此,三年内,我没能拿到他签发的团员证。
    再一次活动是去参观展览“红岩颂”,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买到了足够的入场券,看着大家一个个入场,刚刚有一点成功的兴奋,又被当头浇了一桶冷水,大部分人径直走向出口,连扫也没扫旁边血染的史诗。我的心在那一瞬间冷了,可以说,对这群人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其后发生的事忘记了,只记得只有不到十人看完了那次展览,其中还有许多并不是团员。
     在那之后,我暂停了对团的幻想,一心努力完成作为组长和课代表以及电教委的工作,由于过于正、过于直,我和同学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老师一直让我和同学搞好关系,可我一直不能忍受他人的放浪,就这样,我得罪了所有能得罪的人。
     第一学期末,评选三好生及优干的会议又一次开始了,像往常一样,我没有得到一项提名,唯一老师有权决定的优秀团员人选还因为我是预备团员而与我擦肩而过.第二学期,我转正了。转正后第一个任务便是到初一去发展新团员,开始我并没有感到这个任务有什么意义,人选是老师挑的,我们所干的只不过是走走形式,无论如何,最后他们一定会当上团员的,所以,接下这件任务时,更多的是让我回想起那一次痛苦的经历。
     当我第一次站在她们面前时,并没有把团徽戴在衣服的外面;然后,在说了一大堆事先准备好的话之后,我请她们吃冰棍,并把棍直接扔在地上;然后我开始把她们同平庸的人划上了等号,当她们吃完了冰棍后,我告诉她们今天就谈到这儿,并告诉她们她们没有通过我的测试,随后我告诉她们测试的内容,并捡起那根棍,扔进了垃圾桶。刚要走的时候,我被一个声音叫住:“你能给我看看团徽吗?”我将团徽从外套内侧摘下,她用双手接了过来,接在手心上,两眼放出异样的光辉,好像捧着一样稀世珍宝,捧在手心端详着,我惊诧于她对团徽的渴望了,当她把团徽郑重的交给我时,我已经认为她有资格做一名团员了。
     我对团的信心就这样被一个小女孩神奇的恢复了,从此,无论多苦多累,我从没错过一次团队活动,更代表本办参加了每一次校级活动,很少一名普通团员,没有担当任何职务,有这种权利和义务参加这种活动。在这一年中,我几乎没能在八点以前赶回家过,而其他同学一般在五点就回家了。在高二分班后,在新班中一度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我的团组织生活就这样结束了。
    现在我正在北京工业大学继续我的求学之路,过去的生活已成为历史,没有任何必要重提,在这里,我要说的是: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我的团徽现在就在我胸前那个可以感觉到心跳的位置;我的团员证永远在我课桌中最显眼的位置,伸手就可以拿到;只有我的团章没有陪在我身旁,在高一时,我把它送给了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
    和其他同学不同,对我来说,“团员”二字,得之不易,为了它,我饱尝人世辛酸,它在我心中的位置永远没有其它可以替代。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不想再写了,徒增痛苦而已。如果大家有兴趣读完,请不要简单报以嘲笑。毕竟,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花季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顶一下(46 写日记 59598 18638
上一篇:第六章:尾声下一篇:我和晨光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