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第五章:北京公交与汽车尾气

~心跳的回忆 [苦涩] 2008-09-04 09:46:01 星期四 晴天 查看:274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一月一日,晚
    新世纪的钟声早以成为历史,现实中的人们还要继续生存。
    明天还要上课,也就是说,今晚我必须回到学校。
    漫步在久违的长安街上,灯火辉煌的城市毫不掩饰它内心的冲动,前狂欢的余韵依然飘荡在每一个路人的欣喜的面容上,也许,至少在这个时候,在明天的太阳升起之前,人们还有一点时间去梦想
    到了车站的时候,52路还没有来,车站人很多,在对面时代广场的对照下,这一边的世界,显得十分渺小。
    长安街的夜是永不平静的,永远有无尽的车流穿梭来去,却始终没有我所等待的52路汽车,突然在车站旁的报刊厅发现了一本《科幻世界》一月号,于是赶快买了下来,这本杂志一直是我的最爱,可惜发行量不大,特别是上大学以后,在郊区就很难买的到,只能趁周末回家的时候特意去转,这次刚巧赶上考试周,本以为买不到了,没想到,会在自己以前经常来的地方找到了唯一的孤本。
    “好久没来了?”
    没想到老板还会记得我,也的确是很久没有来过了,这次要不是刮这么大的风,我也不会放弃骑车而来坐什么公交,闲谈中,听老板老板说,那一年高考后,《科幻》着实火了一把,直到现在还有些家长特意来买去给高三的孩子看,“有用吗?”“谁知道呢,这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社会,买一本书还要非有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我,现在所做的,将来要做的,又是为了什么理由呢?
    突然,我领悟到迷茫……
    车终于来了,怎么形容呢?滴水不漏?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挤这样挤的车,记忆中虽然也有过挤车的历史,可实在没想到。52路竟会这么挤……
    
    新世纪第一次回学校,所感慨的第一件事竟然会是:没想到都21世纪了,北京的公交还是这么挤——人口和交通问题一并提出。
    然而与这两个问题牵涉最多的却是我们一直在谈的环境问题。
    
    关于人口问题我不想谈的太多,在占世界的5%耕地上塞满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而交通,在汽车成为人们的生活难以割舍的的部分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多少的恼,毕竟它已经伴随人类走过的百年的岁月,而我们更没有理由不让它继续伴随我们走下去。
    让我们简单看一下这该死又无奈的汽车发展史吧!
    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于是许多发明家也纷纷投入到“自走式车辆”的研究中。
    1769年,法国人居尼奥花费了六年的时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这辆样式奇特的汽车,车身用硬木制成框架,由三个一人多高的铁轮支撑。车的前面放着容积为50L的梨形大锅炉,,锅炉后面有两个11L加仑的汽缸,锅炉由简单曲拐把活塞的运动传给前轮,使前轮转动。但同时前轮还是转向轮,由于上面还压着很重的锅炉,所以操纵转向杆很费力。
    这辆车最后在一次试车中撞到了般圣奴兵工厂的围墙上,面目全非。
    对第一辆汽油车有诸多种学说,其中之一认为是奔驰一八八六年制造的三轮汽车,置于后部的发动机为水平单气缸式。时速15公里,是世界上最早装备差动齿轮装置的汽车。
    世界上最早采用规模生产方式的是美国汽车厂家奥尔兹瑁碧尔公司的卡尔多达秀。当时欧洲最大厂家的年产量为1200辆,而卡布多达秀的销售量在1902年为2500辆,1903年为4000辆,1904年已达到5000辆。
    汽车的出现使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科学美国人》的创刊号上有这样的言辞:如果汽车有缺陷,只需要时间就能使这些缺陷消失——没有那种机械更无害,没有哪种交通手段更安全可靠。
    随着时间的流逝,汽车也在不断的成长,如今以和百年前的祖先无法相比了,无论是动力性、舒适性还是安全性,都有了数以百计的进步,可是在结构上大家还是在遵循着百年前的老路。然而,虽然《科学美国人》从4版小报变成了有16个语种的权威杂志,但它也不在坚持这种交通工具无害、安全、和可靠。
    汽车基于汽油机的结构造成了它势必产生尾气的命运,而对于北京的大气来说,尾气,是一个势必解决的问题,从上一章中我们早以知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细微颗粒物,以及臭氧,那样没有尾气的贡献?
    正在迅速“开入”家庭的小汽车理应为我们敲响警钟。1992年,北京市机动车为60万辆,1998年猛增到140万辆,2000年的数字是200万以上。近一二年汽车增长总量中70~80%是私人购车。来势之猛,造成污染之严重,为人们所始料未及。预测今后10~20年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郊区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私人汽车的数量还会急剧增长。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余小萱认为,明智的选择是,在政府政策和居民消费观引导两方面大力实施和提倡“公交优先”,改善公交质量。据测算,大幅度提高公交利用率,可以提高公路利用率7~8倍,有效缓解堵车现象,削减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可达90%。
    在国际汽车行业,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和石油资源的枯竭,许多企业斥巨资研究汽车的环保技术,以避免在竞争中落伍而难以生存。而在我国,很多人在讨论汽车工业时,却还在为数量第一抑或价格第一而争论不休。
    由于必须考虑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各项标准被远远甩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后面。而且,北京过去还沿用着那种也适用于农用车的标准。
    然而,占全国3%城市人口的北京拥有全国城市10%的汽车,如果还执行全国的统一排放标准,北京人受到的环境污染将是全国城市平均数的3倍。
    因此北京有理由颁布比全国标准更为严格的《轻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俗称“电喷令”。
    电喷令”出台后,许多达不到此标准的车被拒之门外,可以在北京销售的仅有35种车型。有人说,这将阻碍汽车的销售规模,从而影响汽车工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然而,过去我们吃够了拼数量、拼能耗的亏,今后这条老路是走不通的。因此,汽车工业必须从数量型发展转移到质量型发展上来。只有技术含量、标准都高的产品,附加值才可能高。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被发达国家远远的抛在了后面。(参见附录二)
    自我封闭、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散、、差的局面,制约着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这些“小船”,无论质量、品种、价格、规模在国际市场的出现权都还没有拿到,如何谈得上去竞争?因此,汽车政策必须提高标准,向国际市场靠拢;重心必须从倾向于保护弱小转向支持强大,否则汽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只能是一纸空谈。
    “主要污染物:氮氧化物,空气污染指数:四级。”这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北京空气质量日报提供给京城市民的信息。据北京汽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亚平调查统计,在北京市区,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分担率分别达到74%和90%以上,北京的大气污染类型正由过去的煤烟型向燃煤—汽车混合型转变。
    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大气污染,北京市被列入目前在我国开展“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12个城市之一。
    臧远伟介绍,为减少汽车铅排放,同时为新车使用三元净化器、执行新排放标准创造条件,北京市从199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汽油无铅化,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实现100%汽油无铅化。
    在实现汽油无铅化的前提下,在京销售的新车开始实行新标准,达标的新车单车排污可减少70%。臧远伟还透露,除轿车外,其他车辆的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近期将公布,并于2000年开始实施。北京市对新车现在采取申报审核与监督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即对新车进行严格审核,审核后才允许在京销售;对汽车制造厂、销售单位、检测场实施监督检查。
    根据环境需要,北京在控制新车排放的情况下,加大对在用车的治理,继续严格执行年检、路检、抽检的“三检”办法。根据北京市政府近日下发的通告,对1995年1月1日以后领取牌证的轿车必须进行排放的治理改造,改造后的车辆排放要符合DB11/105—1998标准。为满足这个标准,车辆必须具备以下的技术条件:闭环电喷发动机加三元催化净化器;闭环电控补气发动机加三元催化净化器。这些技术在国际上已属成熟,在国内也具有广泛基础。通告还要求,对1994年12月31日前领取牌证的化油器汽车安装点火延迟阀,减少氮氧化物排放,并采取增加检测次数和限制车辆行驶路线等措施。对逾期不能完成治理改造者,环保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对经治理排放仍超标的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报废。
    记者采访的几位专家都强调,由于北京市执行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北京大气状况的好转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促进了我国汽车工业迈上一个新台阶。有资料表明,我国汽车工业几十年停留于化油器时代,止步不前。国外的经验也证明,单靠市场无法保证汽车技术的进步,很难杜绝企业的短期行为,还必须有相应的法规。北京市汽车新排放标准的公布,促使汽车制造厂家很快上马电喷、三元催化器等新工艺。环保不仅没有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反而促使其在高水平上发展。
    在采访中,臧远伟也坦率地指出,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目前已深入人心,但加装汽车净化器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往往还会遇到一些阻力,有些同志对此产生一些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他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经济政策,用市场调节的办法,鼓励用户自觉进行污染治理。
    北京,离清洁汽车时代还有多远?
    
    这些年,北京的市区公交车几乎全换成了液化石油气的LPG车辆,可以说北京的大气污染源应该有所缓解,但就笔者观察,这些车辆所排尾气依然是有很大异味的黑烟,所以这些车辆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在关注。

顶一下(37 写日记 59596 18638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