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江南小镇(一)

余秋雨散文集 [开心] 2008-08-09 15:21:04 星期六 晴天 查看:215 回复:1 发消息给作者

    (一)
    
 我一直想写写“江南小镇”这个题目,但又难于下笔。江南小镇太多了,真正值
    得写的是哪几个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个都构不成一种独立的历史名胜,能说的
    话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们全躲开了,那就是躲开了一种再亲昵不过的人文文化,
    躲开了一种把自然与人情搭建得无比巧妙的生态环境,躲开了无数中国人心底的思
    念与企盼,躲开了人生苦旅的起点和终点,实在是不应该的。
    
 我到过的江南小镇很多,闭眼就能想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
    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楼板底下就是水,石阶的埠头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
    来,女人正在埠头上浣洗,而离他们只有几尺远的乌蓬船上正升起一缕白白的炊烟,
    炊烟穿过桥洞飘到对岸,对岸河边有又低又宽的石栏,可坐可躺,几位老人满脸宁
    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比之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河边由吊脚楼组成的小镇,江
    南小镇少了那种浑朴奇险,多了一点畅达平稳。它们的前边没有险滩,后边没有荒
    漠,因此虽然幽僻却谈不上什厶气势;它们大多有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终比较滋
    润的生活方式并没有让它们保留下多少废墟和遗迹,因此也听不出多少历史的浩叹;
    它们当然有过升沈荣辱,但实在也未曾摆出过太堂皇的场面,因此也不容易产生类
    似于朱雀桥、乌衣巷的沧桑之慨。总之,它们的历史路程和现实风貌都显得平实而
    耐久,狭窄而悠久,就像经纬着它们的条条石板街道。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想来想去,没有比江南小镇更足以成为一种
    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征的了。中国文人中很有一批人在入世受挫之后逃于佛、道,
    但真正投身寺庙道观的并不太多,而结庐荒山、独钓寒江毕竟会带来基本生活上的
    一系列麻。“大隐隐于市”,最佳的隐潜方式莫过于躲在江南小镇之中了。与显
    赫对峙的是常态,与官场对峙的是平民,比山林间的蓑草茂树更有隐蔽力的是消失
    在某个小镇的平民百姓的常态生活中。山林间的隐蔽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
    孤傲的隐蔽终究是不诚恳的;小镇街市间的隐蔽不仅不必故意地折磨和摧残生命
    反而可以把日子过得十分舒适,让生命熨贴在既清静又方便的角落,几乎能gou4把
    自身由外到里溶化掉,因此也就成了隐蔽的最高形态。说隐蔽也许过于狭隘了,反
    正在我心目中,小桥流水人家,莼鲈之思,都是一种宗教性的人生哲学的生态意象。
    
 在庸常的忙碌中很容易把这种人生哲学淡忘,但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它就会产生
    一种莫名的诱惑而让人渴念。记得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期,我父亲被无由关押,尚
    未结婚的叔叔在安徽含冤自尽,我作为长子,20来岁,如何掌持这个八口之家呢?
    我所在的大学也是日风起云涌,既不得安生又逃避不开,只得让刚刚初中毕业的
    大弟弟出海捕鱼,贴补家用。大弟弟每隔多少天后上岸总是先与我连系,怯生生地
    询问家里情况有无继续恶化,然后才回家。家,家人还在,家的四壁还在,但在那
    年月好像是完全暴露在露天中,时时准备遭受风雨的袭击和路人的轰逐。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这些大学毕业生又接到指令必须到军垦农场继续改造,去时先在吴江县
    松陵镇整训一段时间。那些天,天天排队出操点名,接受长篇训话,一律睡地铺而
    夥食又极其恶劣,大家内心明白,整训完以后就会立即把我们抛向一个污泥,沼泽
    和汗臭相拌和的天地,而且绝无回归的时日。我们的地铺打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
    从西边墙板的袷缝中偷眼望去,那里有一个安静的院落,小小一间屋子面对着河流,
    屋里进去的显然是一对新婚夫妻,与我们差不多年龄。他们是这个镇上最普通的居
    民,大概是哪家小店的营业员或会计罢,清闲得很,只要你望过去,他们总在,不
    紧不慢地做着一天生活所必需,却又纯然属于自己的事情,时不时有几句不冷也不
    热的对话,莞尔一笑。夫妻俩都头面干净,意态安详。当时我和我的同伴实在被这
    种最正常的小镇生活震动了。这里当然也遇到了文化大革命,但毕竟是小镇,又兼
    民风柔婉,闹不出多大的事,折腾了一两下也就烟消云散,恢复成寻常生态。也许
    这个镇里也有个把“李国香”之类,反正这对新婚夫妻不是,也不是受李国香们注
    意的人物。咳,这样活着真好!这批筋疲力尽又不知前途的大学毕业生们向壁缝投
    之以最殷切的艳羡。我当时曾警觉,自己的壮气和锐气都到哪儿去了,何以20来岁
    便产生如此暮气的归隐之想?是的,那年在恶风狂浪中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
    我在人生憬悟上一步走向了成年。
    
 我躺在垫着稻草的地铺上,默想着100多年前英国学者托马斯·德·昆西(T 
    .De Quincey) 写的一篇著名论文:《论〈麦克白〉中的敲门声》。昆西说,在莎
    士比亚笔下,麦克白及其夫人借助于黑夜在城堡中杀人篡权,突然,城堡中响起了
    敲门声。这敲门声使麦克白夫妇恐慌万状,也历来使所有的观众感到惊心动魄。原
    因何在?昆西思考了很多年,结论是:清晨敲门,是正常生活的象征,它足以反衬
    出黑夜中魔性和兽性的可怖,它又宣告着一种合乎人性的正常生活正有待于重建,
    而正是这种反差让人由衷震撼。在那些黑夜里,我躺在地铺上,听到了江南小镇的
    敲门声,笃笃笃,轻轻的,隐隐的,却声声入耳,灌注全身。
    
 好多年过去了,生活应该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敲门声还时不时地响
    起于心扉间。为此我常常喜欢找个江南小镇走走,但一走,这种敲门声就响得更加
    清晰而催人了。
    
 当代大都市的忙人们在假日或某个其他机会偶尔来到江南小镇,会使平日的行政
    烦嚣、人事喧嚷、滔滔名利、尔虞我诈立时净化,在自己的靴踏在街石上的清空声
    音中听到自己的心跳,不久,就会走进一种清空的启悟之中,流连忘返。可惜终究
    要返回,返回那种烦嚣和喧嚷。
    
 如眼前一亮,我猛然看到了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所画的那幅名扬海外的《故
    乡的回忆》。斑剥的青灰色像清晨的残梦,交错的双桥坚致而又苍老,没有比这个
    图像更能概括江南小镇的了,而又没有比这样的江南小镇更能象征故乡的了。我打
    听到,陈逸飞取像的原型是江苏昆山县的周庄。陈逸飞与我同龄而不同籍,但与我
    同籍的台湾作家三毛到周庄后据说也热泪滚滚,说小时候到过很多这样的地方。看
    来,我也必须去一下这个地方。

顶一下(36 写日记 31152 19643
上一篇:信客下一篇:江南小镇(二)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