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网络上看到了红土地热线(http://www.juexiang.com),这里的红土地实际上就是我的故乡--麻城。刚看到红土地时,我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叫红土地呢,其实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了这种地质学上所谓的红壤。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也广泛分布了这种土质,但由于干旱缺水,多为不毛之地。我国却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在这种土壤上有丰富的植被和各种作物,人口稠密,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所以人们对土地都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甚至深化为一种感激和崇拜,从而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也是特别的深厚,其实让许多江南人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其实就是这种主要成分为铁.铝氧化物有黏性和强酸性的红色土壤。这种红壤生长出了富甲天下的江南鱼米丝绸之乡,也生长出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美名。
“红土地”是一个浪漫而激情的名字,难道我故乡麻城的红土格外红,土质格外酸不成,何以独名红土地呢?后来看到这首诗“忆往昔峥嵘岁月,黄麻起义春雷乍响,苏区建设如火如荼,刘邓大军凯歌高奏,这是一块革命的摇篮,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才解开了心中的疑团。在那个我所不了解的年代,这块土地上生长了一些剽悍而又桀骜不逊的人,他们曾用热血浇灌过这片土地。只是人们越来越淡忘了,以为红土本就这么红。
熟悉一点现代史的人,可能都是从黄麻起义以及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知道麻城和黄安的(注:黄安号称将军县,现更名为红安)。其实麻城在很早的时候就建城了,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左传及括地志中有:秦,晋西北,麻城谓之蛮中,在汝州梁县界,城在河南新城东南。在那么早的时候就建城,说明这片土地还是很适合人类居住的,或者是有一定的军事意义。
但麻城毕竟是一个中小城市,绝大部分人是不熟悉的。只是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特定的城市,因为在十岁以前,我是生长在那儿的。弹指一挥间,离开家乡已经十五年了,再也没有回去过。但离开家乡的那个清晨,还是记忆在脑子里。当时还小,只记得在睡梦中被家人叫醒,天还没亮,灰蒙蒙的,我们就匆匆踏上了北去的行程。离开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怀着对即将前往的新环境的憧憬。但不知为何,十五年过去,那个清晨还是留在我的记忆当中。
现在我要回麻城还是很容易的,新修的京九线为了带动老区经济,专门绕弯到麻城建站。红土地热线上有一句宣传语:北京到九龙,麻城当正中。我尝试用残存的家乡口音默念这句话,不禁莞尔,这确实是带着麻城味的话。交通这么便利,但我还是没有回去,主要是因为故乡没有亲人了,但故乡的山山水水还是留在记忆中的,总是让人忍不住地向往。
今年夏天,我去了一趟湖北襄樊,游览了诸葛先生的故居隆中,那里都是后人凭想象建造的一些东西,很多东西都无从考证了,领略着那些景物,心中很疑惑那个伟人确实曾在这里活动过。对于赤壁之战这样闻名的战争,历史学家都还在为确定战场而争论不休呢!连一千多年前的东坡先生都搞不定,说了句:人道是周郎赤壁。没想到从此出了个“东坡赤壁”。
地处江汉平原的襄樊,沃野千里,田地里的秧苗郁郁葱葱,久旱缺水的汉江经过几场暴雨的补给,夹着泥沙的浊浪滚滚不息。从这里很难找到家乡影子。最终给我留下记忆的只是随处可见的大片荷塘,亭亭玉立的菡萏花幽雅温婉地开着,随风飘来缕缕荷的清香。这让我联想到儿时在家乡采莲摘藕,摸鱼捉虾的嬉戏生活。
家乡也有荷塘,但没有这么大片面积,因为那里属于丘陵地带,只有星星点点的池塘点缀在起伏的田地间。荷塘是农民喜欢的东西,它基本上不需要人的照料,任其自然发展,到秋天就能收获成堆的莲藕。在以前的饥荒年月,那怕别的农作物颗粒无收,但只要有水,有荷塘,人们就有了希望。北方也有莲藕,但那藕又短又小,光看样子就很丑,嚼完了有很多渣滓,缺少记忆中家乡莲藕的那份清甜爽口。
谈起家乡的食物,可能将永远成为我的记忆了。有的时候,妈妈来了兴致,也会到市场上搜集一些原料,做些家乡风味的食物来给我们吃,但总觉得味道怪怪的,无法和记忆吻合起来。可能是因为水土的原因吧,就象那藕一样,家乡的藕总是那么清甜可口。
麻城地处大别山麓,记忆中家乡的土地是起伏不平的,小时候看到我们四面好象都被山包围着,那山好似很近,又好似很远。总是很想去山里看看,偶尔会呆呆地想着山外边是怎样的世界。湖北号称“千湖之省”,家乡也自不例外。除了山以外,到处有水,有湖泊,有河流,有人工修建的水渠。水是很奇妙的东西,有了水,万事万物才“活”了起来,植物动物才有了昂扬的生机,南方人也因为水的滋润,平添了一份灵秀之气。
因为水源充分,所以家乡多种植水稻。“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正是南方三月的写照,到了插秧季节,天空飘着真正丝一样的雨,农民披着蓑衣,弯腰在水田里插着秧苗。新插好的秧苗沾满了雨丝,精神抖擞地挺立在水田里,很快就会在温暖的水土中生根,到处都洋溢着蓬勃的生机。远山近水,烟雨迷蒙,大片绿地毯一样的秧苗,身批蓑衣点缀其间的农人,无疑是活的山水画了。过些日子,等油菜开花了,那更是好看。千万朵油菜盛开着金黄夺目的花朵,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起,铺成了花的海洋,蜂蝶飞舞其间,四处草长莺飞,绿意盎然,那就是真正的家乡的春天了。
凭借着零星的回忆,我只能在脑海中勾勒出这些画面了。也不知道现在那片红土地如何了,还是不是我记忆中的摸样了。能在网络上看到家乡的消息,真是很意外,也不禁暗叹中国电信发展之快。这些年来,家乡的记忆是越来越淡了。贺知章曾诗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却不知老大时能否踏上那片红土地去看看,去亲手抚摩翻阅脑海中的家乡画卷。
此时耳边不禁回响起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来: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那酒一样的长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那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红土之恋
上一篇:给我心仪的女孩!下一篇:第八回——宝藏·结义(二)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