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想比比谁的底线低。
----------------------------------
手一快把题目打成了“推特大婶”,不过倒是也说得通。
周四推的求助信息,在大概半小时的时间里被迅速RT转发,直到冲到 @rtmeme 的锐推榜上。
@rtmeme的follower有10,227人,10%在线,就是1022人都看到。这还没算20多次RT,那些推友本身的follower人数。
这就是传播的力量。twitter早就超越了“病毒传播”的范畴,它的传播门槛太低了。
前几天大学班主任问80年代生人与以往有何不同之处。想了想,在最后加上了一条:公益心。
这一方面是从小关于环保,关于公德的教育使然,另一方面,在推特上,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更可以确认这一点。twitter的中文用户群中,绝大多数是80年代生人,向下则是刚进入大学的90后,少量高中生。向上则是30、40、50岁的社会名人。他们的代表是 @hecaitou @aiww @lianyue @fzhenghu 。无论他们的兴趣是什么,他们的现实朋友圈是怎样,对于twitter上的公共议题,都有着高度的敏感和热情。twitter的简易传播模式使人们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更有现场感和参与感,众人的共同参与也为个体提供了勇气。
不知道@newsinchina 多大岁数,这个从7月那件大事后诞生的ID从最初致力于新闻公开到现在成为“推特教牧师”,估计10月以来的新推友多少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前几天流行过一条推:以后说起来,我就是推特09级的,和 @aiww 同年,哈哈!
我是08级,5月。
最开始中文圈里只有技术推,后来有了生活推,结果08年下来,把大家全逼成了政治推。09年挣扎着加入推特的人们,发现这里是一个崭新的天地。大家 对Google、Apple送上不绝的赞叹和直指核心的批评;小道流传各种擦边段子;一条即时新闻被热情传播;一次求助会有无数热心人应答,不能解答的推 友也会顺手RT一次帮助传播。
开头说的那条求助推,在登上锐推榜不久后就得到了 @geekmedia 的回复。他是北青的记者——在没有twitter的时代,你无法想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与一个不认识的人建立联系。twitter一方面降低了沟通成本,另 一方面,使人们更容易建立信任。从2008年到现在,中文推特圈子里一直保持着这种良好的氛围。热情、幽默、友爱、互助。有从饭否过来的推友说饭否氛围更 好,也许是这样,不过饭否已经阵亡,回归遥遥无期。
twitter如小强般的生命力,正如它的传播力一般,生生不息。可统计的第三方客户端已经上千。Dabr、推特中文圈、API的搭建都已开源,差 不多有点动手能力,用twitter有段时间的推友都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端或API。加上hosts方式访问官网。墙,在twitter面前不堪一击。
如果有新的旗帜,推友们一定是一群最大的功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