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觉得已经到了应该告诉大家过去这一年我所做事情的时候了。
今天,我觉得有必要总结过去这一年所做事情的得失。
今天,我觉得我没有遗憾。
至从去年8月16号我离职后,就一直在想: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成长的问题?我所看到社会中已经存在的解决方式大多是普通以利益为驱动的各类培训,而这些根本就解决不了。所以,必须用一种创造性的新方法来尝试,才可能找到解决之路。
本着这种思考,在8月,9月这两个月中,我思前想后,做了大量调查,最终提出来一个全新的思路:首先,在全国各主要大学创造一个学生公认的平台,然后凭借这个平台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力,让很多商家谋求与之各作,以提升自己在大学生市场的销售份额。在这个合作中,我们的平台便提出要求,商家必须提供多少个免费实习岗位给到大学生,否则不予合作,或者选择其愿意帮助到大学生的竞争对手合作。这样,数以万记来自各个领域的商家就都会加入进来,包括政府行政机构及各事业单位,就会给大学生带来无比庞大的实践机会。而我们的平台,又可以在大学生实践的同时,给予综合性的指导和测评,以实现其在大学时光中全面系统性的素质提升。
而我后来选择的探索步骤是:首先,在全国各主要大学开一家水果连锁店,然后以这个水果店为平台,引入很多跟大学生相关的素质提升项目,逐渐让大学生对此产生巨大的信任,在这个实体壮大的同时,单独分出一个营销策划公司,负责和各个想在大学生市场提升市场份额的商家谈判,以借助自身影响帮助对方提升市场份额为筹码,让对方在附带条件中无偿给大学生提供多少实习岗位,从而实现目标。
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如,假设我们的平台通过在大学生市场的营销策划可以帮助李宁公司每年提升30%的市场份额,那么李宁公司就很可能会考虑合作。而我们的平台在合作的条件中,假设要求对方每年在全国各分公司为大学生设计并提供总计1万个实习岗位,否则不予各作,而很可能答应和其竞争对手合作。那么李宁公司就一定会慎重考虑。一方面是商业利益,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对于公司的美誉度,人才贮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做为一家中国自己的民族企业,我相信这样的公司一定会愿意在增长自己业绩的同时做出这样的贡献。
而为什么选择水果连锁店为平台呢?主要是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水果在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不像餐饮,服装还有不同口味,款式,这样便于复制,不至于因差异化需求而在各地区产生抗拒性。二是介入的成本不高,资金可以满足规模化运转的需要。三是在这个领域,全国还没有一家像样的连锁机构,绝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农民出生,不懂营销和管理,所以出色的企业很少,目前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我就开始了最初的探索。
第一个重点工作是,如何进货。对于我这个不懂水果的人来说,进货首先就是一个大的挑战。记得我第一次进苹果时,我先来到市场里看,到处都是苹果,我一下就懵了,不知道应该进哪种。于是我就开始问各种价格,但是这样还不行,因为我还是不懂什么苹果好吃,性价比更高。这时,我就开始试味。我走到每一家都要求试味,刚开始批发商都不同意,问我要多少货,一般如此严格的挑选的买家都是拿大货(就是进很大批量)。我一直闭口不说,就要求试味,并提出可以支付试味苹果的费用。这样,商家们才勉强同意,尽管后来他们并没有要这个试味苹果的钱,但是我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很快,我就把市场里各家的苹果吃了一大圈,最后来到其中一家决定提货。老板说,你吃饱回来了?要多少。我说,来一箱。这句话一说出,周围老板立即全面崩溃。就这样,我第一次进货就闹了个大笑话。
第二个重点工作是,运营模式的选择。我没有做水果生意的经验,如果盲目的开设店面,恐怕是不行。于是,我创造性的设计了一套电子商务的订送货方案,按照这套方案运作,无须店面,而且易于管理和推广复制。于是,我开始在中南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为试点尝试(当时我就住在中南大学新校区旁)。我通过招聘,演说短期内招到了许多兼职的大学生。我们先从女生市场开始(因为女生更喜欢吃水果,方便切入市场),通过努力,效果逐渐显现。但是,有一个我没有想到的致命性问题产生了。就是很多同学还是更希望能看到水果后进行挑选再采购。这点也可以理解,因为每个水果间都有差异,它无法像方便面那样是一个模子生产出来。在这样的制约下,我决定结合摊位一同进行,之所以不选择店面一方面是因为还不懂水果,另一方面是没有好的位置。为了控制风险,我决定摆地摊。于是,“开心果园”地摊在中南大学升华学生公寓立珊专线终点站那里诞生了。由于我们坚持不缺斤少两,并有前期电子商务运作的基础,所以生意见涨。但是,毕竟是地摊,城管经常要来查,加上水果不能淋雨,搭棚子也不能有效防范。所以,在这样的状况下,我决定要找店面。经过反复的寻找和对比,2010年12月我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后街找到了一家店面。
第三个重点工作是,员工队伍的搭建。最初我找了一位我在长沙房地产做策划时认识的刚毕业的大学生做助手,她跟着我做了有半年左右,这半年里吃了很多的苦,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后来,她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选择了离开。回想起来,我还是很感谢她的这份努力,尽管这段工作中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她,但是她能在那样的困难下坚持走了半年,还是很难能可贵的。后来,我陆续从网上招过几个员工,并聘请在专业的水果连锁店有过店长经历的人来一同工作,而且还尝试过用半承包式管理的方式,可是都不是很合适。最后,我选择了最没有人会选择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我把员工全部安排成在校的学生兼职。将一天划分成几个时间段,由不同的学生根据课表外的时间分别工作,每天人员都有不同,一周下来有十几个人陆续上班。整个店面用监控器进行安全把控。而我,则要重点进行统一性培训和针对性指导。结果获得了成功。于是,我终于可以在一个人打拼的情况下,完成对店面的管理以及进一步复制连锁的模式。
回想起来,这一年来付出了很多心血,所以仍然记忆犹新,每一个画面都深深的刻在脑海里,我跟大家说几个最深刻的回忆吧。
回忆一:我离职后并没有告诉家里人,因为我家人从来不支持我创业,总希望我做个安稳的工作,所以如果告诉家里人,他们会接受不了,并且会百般阻止,最后事情肯定没法进行下去。过去的经历已经说明了这点,只要是告诉过家人的事情,基本都做不成。所以,我选择了不告诉。过年的时候,每个亲戚问我现在的情况,我还要一个个隐瞒,而且要装得很像,才能不暴露,那种感觉很难受。我很抱歉,而且我不喜欢说假话。
回忆二:为了进货,我专门买了一辆小面包车。记得当时买完时接近黄昏,中南汽车世界的员工都要下班了。但是我自己无法把车开回来。08年我在北京考完驾照后就很少开过,每次副驾驶座都坐有人指点,现在让我一个人从长沙星沙开几十公里回中南大学,不出车祸的概率为零。没办法,我好说歹说,卖车的经理终于还是同意帮我开回来。我们沿二环线过了猴子石大桥,一路上车水马龙,耽误了他不少时间。后来我得知后面还有一辆车跟随,等着送我到后再接他回家吃饭。我这时就很不好意思了。于是过了猴子石大桥后,我决定自己开回来。等他走后,我坐在车上好一会,回想怎么发车。终于,我还是把车搞动了。于是我慢慢的,越来越慢的把车开了回来。其实当时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一公里多了,但是感觉好远。接下来的两天,我在中南大学新体育场里练车,逐渐找回08年的记忆。第三天我就要开始进货了,我记得当时我是高度紧张,全神贯注,两只眼睛瞪得好大,嘴巴也总是张着,一会看下左边,一会看下右边,跟多动症似的,深怕撞到别人。每次顺利开到目的地,我都要倒吸一口气。这样的过程,我是绝对不能告诉家里人的,否则父母肯定晚上无法入睡。即便是万一撞了车,我也要自己处理,只字不提。
回忆三:最初的几个月,我们摸索的很艰难,一方面要打市场,另一方面要管理和壮大学生兼职队伍。市场还没有做起来,我每天都在承担着亏损。面对大量繁琐的工作,天天早起晚归,帮我做事的助手情绪也很不稳定。记得当时摆摊时,我们每天要把面包车上的货一个个搬下来摆好,晚上再把货搬上车。水果不轻,在搬动的同时要保持水果不互相压坏,还要不能让棚子桌子板凳这些有棱角的东西碰伤汽车玻璃。于是,收拾东西每晚都要一个来小时,要很有效的利用空间才能妥当放下。把车开回到楼下后,我还要把一箱箱香蕉搬到楼上,因为熟了的香蕉在车上不透气会很容易坏。而我住的是五楼,没有电梯,有的时候搬几个来回,我已经要趴下了。而她也会帮我搬一点,作为一个女孩,真是辛苦她了。在大冬天,寒风刮得人无法忍受,而我们还要在户外守在地摊旁。有的时候,助手会很有情绪,激烈时甚至对我说过:“邓哥,你不是人”。呵呵,我总是笑着说,要学会坚持,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回忆四:由于打市场的艰难,在我们用心做的时候,有很多兼职同学由于收入太低,感觉难而一个个选择离去。她们的心情其实我很能理解,但是作为我能做的也已经做到极限了。本身一个水果就不贵,学生往往买的不多,单一笔算能提成的回报必定只是一个小数目。关键是在于学生接受这种模式后产生的后续稳定的购买力,而这需要坚持。我们不缺斤少两,而且价位定的低,我在维持零利润的观念下去保持着学生兼职的收入。每个人的工资我都一分不少的准时发放,从不缺欠一分钱。但是这样的人员频繁动荡,对于一个初创的事业是一种信心的打击,而我每天都被这样打击着。尽管这样,我们依然在往前走,走一步退半步也是走在了路上。
回忆五:由于电子商务是提前订好货装袋并由学生送到各个宿舍,刚开始我们为了避免学生认为称的不足而买了不少手拿的小称让兼职同学可以带到各宿舍当场称给学生看。后来,慢慢就没有人会去检查这个重量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实现盈利,于是有人就给我提议可以适当装少一点也不会有人知道。是啊,装少一点我就可以赚钱了。但是,我选择绝不装少,保持足额的重量。尽管没有人知道,我也绝不欺骗学生。
回忆六:林科大的店面拿下后,刚开始很少有人来买,因为到处都有水果卖。为了快速打开局面,我必须做广告。而传统的广告方法一是耗资大,二是已经被反复使用,客户早就有了抗拒性,广告效果已经大打折扣。考虑到这些,结合林科大地形特点和大学生这一特定人群的思想文化,我创造性的用手机录制了一些广告并转换格式后用小播放器在林科大后街大门的出口反复播放。这一举动造就了后来风靡林科大的“出门左拐第二家广告现象”。我用幽默性的方式,有机的从各个角度用简单的语言阐述了我们的优势,吸引同学的关注,从而达到推广的效果。其实,我是运用了策划学中的新闻策划的理念,让客户来为我们做广告,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果。下面我列举了一些在林科大盛传过的经典广告:
1, 出门左拐第二家 水果全场特价。
2, 今年圣诞送苹果 出门左拐第二家。
13,有一种神奇的魔法可以将葡萄缩小100倍,我们为得到的结晶取名叫桑椹。出门左拐第二家,真实再现,浓缩就是精华!
3,少称,少称,大学生买水果经常被少称。出门左拐第二家,诚信经营,绝不少称。检验方法,把手机往称上一放,便可看出。
14,男:小美,请你做我女朋友吧,我会好好照顾你!女:想追我就来出门左拐第二家。男:啊!为啥?女:我要吃西瓜。老板:吃西瓜就来出门左拐第二家。
4, 同学们,新年好!出门左拐第二家 你还记得吗?
5,出门左拐第二家 神马水果都给力 Let’s go go go!
15,越战,它摧毁了越南建筑。但有一种神奇的水果却在战火中蓬勃生长,它就是越南山竹。出门左拐第二家,让你和英雄的水果面对面。
6,多好的香蕉啊!so wonderful!它来自出门左拐第二家!
7,多甜的菠萝啊!so 黄 so 黄!它来自出门左拐第二家!
16,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大四的同学们,出门左拐第二家祝您一路顺风!
8,出门左拐第二家 大家开心才是真的开心!
9,不调少称八两 宁守足称一斤 出门左拐第二家 你我心中诚信的水果商。
17,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即将步入大四的同学们,出门左拐第二家祝您珍惜时光 一浪高过一浪!
10,水果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绿色精华 我们的价值源于我一直用一颗真心在关心你。
11,出门左拐第二家 开心果园 绿色生活从这里开始。
18,同学A(长沙话):咦哟!买水果我选择出门左拐第二家。同学B(东北话):哎呀妈呀!买水果我选择出门左拐第二家。同学C(四川话):哎呀!买水果我选择出门左拐第二家。
合:买水果我们都选出门左拐第二家。
英:Buy fruit,I chose zhe second on zhe
left.
12,听 这是大自然的泉水,它孕育了神奇的水果精华。出门左拐第二家,源自天然的绿色之家。
初看起来这些广告比较雷人,其实里面是一种营销思路,当客户不了解你的时候首先就从价格入手,用特价进行吸引,然后突出我们的优势,进而从单个产品开始宣传,接着是品牌整体形象,产品完善度,然后抓住一定时间段的热门商品提前进行突出宣传。最后向服务引导。从自己做宣传变成客户和自己一起做宣传,客户为自己做宣传。其实,广告还没有放完,只有走到最后一段才算完整,我已经录制好了一直没放。那就是“买水果 请认准林科大著名商标 出门左拐第二家”。后来决定不放这一段,是因为现在的转型,已经不必再放了。但是从广告推广的结构看,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确实是一套成功的广告精华。甚至有一次,一个男同学到我店里买水果时说,今天坐公交车一上车突然听到广播里播放“多好的香蕉啊!so wonderful!它来自出门左拐第二家!”这段广告,还有记者进行评论。也不知是真是假。就这样,“出门左拐第二家”在林科大一举成名。
回忆七:这一年最让我痛心的事情就是这点。初到林科大时,我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很多同学觉得我卖的价格高,而事实上我的价格并不高,甚至说普遍是很低的。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很多商家把称调了,缺斤少两的称当然定价就可以低了,而实际上价格比我高多了。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建议我把称也调了,反正学生不懂,不骗白不骗。当然,我果断拒绝了,因为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发生在“出门左拐第二家”。我当即编制了一首对联,并用喷绘把它贴在了我们的收银台前。上联是“不调少称八两”下联“宁守足称一斤”横批:“诚信”。紧接着,我告诉很多来买水果的同学,如何用手机放在称上称重量来检验称是否是足称。慢慢的,才有不少同学开始了解并懂得原来称还是可以调的,原来自己买水果不能光只看价格。但是,能够有这种意识的同学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依然不明白。后来,我索性放了一个八两称,一个一斤称,让进店的客户对价格有异议时可以告知。这样也确实有了一点效果,但是还是不够。不得不说的就是兼职的同学多少还是有点偷懒,我不在的时候就索性懒得去解释。于是有大量的学生听完价格后离去。我为此反复的教育她们,告诉大家我们在做一件好事,让更多的学生避免上当,同时获得一种人格的尊重。但是,人还是有惰性的。后来,我真的生气了。被逼无奈下,我准备了三个称,一个一斤的足称,一个八两称,一个六两称。备份了三种价格,一个一斤的价,对应的八两价,六两价。并规定每个进店的客户,不允许直接报价格,而是让客户看我们的价格表,这样客户一看三种价,就会不明白而发问“这是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进行解释了。另外,我在墙上用毛笔写了一段话:“不管你多么年轻,知识多么匮乏,我们绝不欺骗你成长的心灵!--出门左拐第二家”。这种方法确实好了不少,终于让很多同学真正搞懂了是怎么回事。我真的希望每一个兼职的同学不要去偷这个懒,因为你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帮助到一个学生从此避免上当,为什么不去做呢?话说回来,我的这一举动必然会得罪不少商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面对可能的各种风险,我决定还是要挺身而出。因为,我做水果连锁店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到大学生素质成长,而这点如果我都不敢做,那也就不必在此耽误时间了。其实,当所有商家都不调称的时候,生意还是会一样,同样的市场购买力,同样的消费额,为什么要让自己背负着良心的包袱呢。假设你的孩子买水果被你的同行骗了,你是不是一样要卖水果骗对方的孩子?这是一种恶性循环,让社会失去信任,让大学生这样年轻的一代接受了带有污点的教育,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回忆八:这点我要说明下为什么不决定继续做水果连锁店的原因。我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一直在尝试如何有效的经营,管理,后来走上了正轨。为了快速的走上连锁发展,我去了长沙很多的大学查看商业店面。从市区到郊县,从河西到河东,从南到北,我像一位地质勘探者一样,对大学里及周围的商业分布进行着详细反复的勘察。但是,事与愿违,理想的位置凤毛麟角。这一点我要说明下,基于水果这种特殊商品的特性,店面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带,否则很难存活和发展。记得今年暑假,我在长沙民政学院看重了一个位置,也是很难得我觉得可以做的地方。对方老板是做摄影的,门面有一部分分租,在这种位置不可能有空余的门面等着租。后来我联系并和他见了一面,我们谈话投机,可惜他听我说是做水果,当即就拒绝了,原因是学校不允许。因为这是一条商业示范街,管理非常严格。但是,从他的话中我又能感觉到存在可能性的一面。于是,我决定第二次来找他。第二次我来民政学院没有见到他,电话联系他说在井湾子中建五局附近另一个摄影店里,并告诉了我店名。我其实不大知道他的具体位置,但我又不能表现的很积极,因为我说是过去找他聊天的。这样免得人家在电话里就拒绝我,以至见面的机会都没有了就更不好办。这样,我只好自己过去找。那是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下车后在巷子里转来转去,把整个井湾子全部走了个遍,终于在烈日下苦苦寻找了三个小时找到了他的店面。然后,我跟他聊天。逐渐的,大家都说的比较明了。这个老板对我的印象很好,他自己也想分租出去,于是答应想办法,让我等消息。这样,我的沟通产生了进展。后来的过程就不详细记叙了,最终我准备好了各种设备,试营业了几天,但是由于学校的相关政策问题没能继续经营。我们都很无奈。虽然没能继续合作,但是大家成为了朋友。经过这个事情后,我开始反思水果连锁店这条路是否是一条可行的路。后来,我终于下了决定,中止水果连锁经营实现大学素质成长这种方式,理由是过程太漫长,不可控因素大增。
回忆九:当我用心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只要能附带帮助到大学生的事情我一定要做。从一开始,我就反复的和大家分享我所学到的一些知识和我听过的人生经验。记得今年上半年每周我们都有一个例会,例会有三个事项,一是吃水果,二是发工资,三是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慢慢的,开例会时我会开车把大家(十几个人,超载了)带到外面风景好的地方开会,例如湘江边。然后在工作总结后我总是和大家说很多我觉得能给大学生有启发收益的内容,每次总是打不住最后有学生提出太晚了该回去了,然后我们就一起返回。今年下半年,我突然想到有一个小小的事情可以给大家帮助,于是我决定做。我每天都会在名人名言中找一条对大家有启发的名言发给一个同学,并要求她每天大早上要用飞信发送给大家(我每天晚上睡的太晚,早上实在起不来),以让每个人一起来就能看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话,这个时候记忆是最深刻的。长久如此,一定会给大家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我甚至还想过,每个兼职的同学可以再把飞信转发给自己服务过的客户或者同学,这样会有更多的同学获得成长,但是这样会给不少同学带来一定的负担,暂时可能还不行。
现在,“出门左拐第二家”收缩了水果的业务,增加了烧烤,并即将再增加麻辣烫。这两天我准备了一段话,在店面改造这几天我会用巨大的毛笔字挂在招牌的位置,内容如下:
“由于新增烧烤和麻辣烫,店面进行改造,水果暂停营业几天。
过去的时间里,出门左拐第二家用实际行动坚守了诚信经营,绝不缺斤少两的承诺!
即使面对众多同学在知识严重缺乏下听完价格后的转身离去。我们把苦往心里咽,也绝不调称。
生命中,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
出门左拐第二家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水果,更是诚信做人的精神,同学们,你们要记住。”
大学生素质成长的目标我依然会去做,站在之前的经验基础上,现在的思路更加成熟可行,只是这个计划需要中国几个有影响的名人一起来做才有实现的可能。而它的可行性要比水果连锁店大大增加了。其中之一,我要去找马云。有一天,我会再次开始行动。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大学生,从他/她进大学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一个专业的机构免费为他设计了一套素质成长体系,能够让他在大学四年里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士农工商各方面的实践,能够从他的能力素质角度给予测评,有针对性的为他安排,并结合他所学的专业给予了足够的实习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个机构还对他的道德品质进行了不断的培养。这样,当毕业时这个大学生就是一个理论与素质都具备的全面性人才。这样的人才可以打破应届大学毕业生难找工作的困局,是学生希望看到的,家长希望看到的,学校希望看到的,企业希望看到的,政府希望看到的,社会希望看到的。这样的事情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请让我们并肩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