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与支持!
自从发出第一份告朋友书以来我享受了很多朋友的鼓励,也体味了太多的质疑、质问、冷眼和诸多的不理解。回顾公司筹备这近半年的时光,我有很多的成长感悟,也有太多压抑许久的苦闷。四月三十号公司筹备会已经过去了有两周多,现在收到的实际打款额度也早已超过了我在第一篇告朋友书中提出的募集额度,我感到很欣喜,心里却也变得沉重起来了,似乎再也找不到去年十月份刚开始起草第一篇告朋友书时每天下午三四点钟在阳台喝茶休息享受北京深秋泛黄景色时的那份宁静。
公司开始筹备以来我和很多朋友都作了交流,也在公司筹备组的博客中发布了很多文字,这期间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我们的筹备工作,很多朋友的关注程度已经超出了我的想象,在和我的一些交流中,我感受到一些朋友逐字逐句地在阅读与揣摩我们发布的内容、对比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他们在和我的交谈中引用我说过的话或是曾经提到的事,这也越发使我感到害怕,让我不得不开始慎重地对待我所讲的每一句话。公司筹备务虚会结束后又有一些朋友参与了进来,大家每天都很热心,也会时常关切地询问公司筹备进展情况以及其他一些事情的进展,这些诸多的热心和关切也让我丝毫不敢有一丁点懈怠。在写这篇告朋友书的时候我又重新翻阅了自从一月份以来收到的来自朋友们的每封邮件,查看和回顾了很多之前和一些朋友的交流内容,重温这些内容也让我有了些新的感悟,也发现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疑问做些更多的解答,在做这些解答的时候我也想和朋友们谈谈我的一些感受,诉说一下我的很多苦闷。
在我的第一篇告朋友书中我提到了发布告朋友书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创业路上的同路人,在第二篇告朋友书中我进一步地阐述了我对同路人的理解:价值取向相同的人。 我是这么写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认识和看法,如果夫妻间在10个问题上有8、9个看法是有分歧的,这对夫妻能走多远不用猜也能知道,我们在一起创业、一起组建团队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们能看到的很多公司的创业元老最终分道扬镳,都是因为经营理念的不合;许多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人员的内讧。因为公司筹备的需要,我们在二月末的时候组建了公司筹备组,然后以筹备组集体的形式继续推进公司的筹备工作。筹备组的组建也对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挑战,虽然我们都是同学,都是走得很近的朋友,但是我们并没有在一起真正地共过事,也时常会因为一些问题产生分歧,有时甚至会有些口角。这些分歧和矛盾让我意识到同路人的重要,为了能够磨合在一起,我们一起学习讨论过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彦宏在百度联盟峰会上的演讲等内容;真正让我感觉到彼此间走得近了还是因为公司筹备务虚会的召开,准备和组织这样的会议对我们筹备组每个人来说都是第一次,会议的每个细节的安排我们都进行过讨论,对会议的准备也做了细致的分工,准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也是一个个分歧产生的过程,同样这也是解决分歧并达成共识的过程。
关于会议之后是否需要为大家准备晚餐当初我们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同样在筹备会后关于会议及晚餐的费用问题我也遭遇了一些朋友的质问;在筹备会后的晚餐开始时我在祝酒词中说到,“今天给我的感觉更像一次同学聚会、同事聚会以及朋友聚会”, 我们也在筹备进展报告中提到“今天,北京云里来软件有限公司迎来了与大家的第一次见面会——北京云里来软件有限公司筹备务虚会,在天通苑隆重召开,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因为这里是我们思想的发源地,力量的聚集地,在这里我们一起思考,一起奋斗,一起追求,这里更记录了北京云里来软件有限公司筹备过程的点点滴滴。”, 主要是我们都住在这儿,朋友们舍弃了五一假期的休息时间来为我捧场,我没有理由不在会议结束的时候招待大家,更何况会议结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左右、该吃饭的时候了,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了,我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回家。关于一些朋友质问的关于筹备会费用的问题,我没有说过这些费用是由股东来核销,不过我还是坚持我们文化内在的这些待客之道。也是由于这些朋友们的质问才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要有关于股东会、董事会等会议的招待标准的制度规范,我想我们可以以制度的形式来规定股东会、董事会会议的招待标准为每人每天补助30元人民币,食宿都自理,未到场的股东和董事将不享有该补助,我想这种以制度规范的形式来透明地公开类似招待支出肯定不会招致股东们的质问吧。如果诸如类似的问题没有预先制定好并且达成共识的制度规范的话,就很有可能让大家的分歧与矛盾会越多,分歧的增多只会让我们不会有相同的价值取向,进而就不能称之为同路人。
筹备会的时候我们都着正装,在会议开始前我们筹备组的三人在会议室的门口恭候大家的远道而来,我们在很严肃地也是在认真地对待这次的筹备会,同时也是让大家能够严肃地对待我们的筹备会。 在筹备会的前两天,也就是四月二十八号,我们公布了公司章程的讨论稿,在讨论稿中我们加入了最低出资额的限制,重新诠释了创始股东和一般股东的定义;也有朋友质问过我关于最低出资额的问题,我们讨论之所以要加入最低出资额一万元的要求,主要是想通过这样的要求让每个股东都能够严肃地对待我们新创立的公司,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尽一点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将公司当成儿戏。
在公布公司章程讨论稿的时候,我是这么说的, “公司章程作为公司的根本大法,奠定了公司的法治基础,明晰了公司股东的责权利等内容”, 我们常说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家为什么要有家规? 国为什么要有国法? 有朋友在最近的一封邮件里提到不太明白“核心团队目前的主要精力明显放在了公司架构的搭建和各项制度、流程的细化上”,试想一下,如果国家没有法律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每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能够得到保护吗? 社会的各个部门能够像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样都有条不紊地在运转吗? 正是由宪法为基础的法律框架的支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规章才使得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才能协调起来按照一定规则来运转,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筹备会后有朋友和我交流中说“看看历史,成功的农民起义,一是看领头者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再就是刚起义时的哪个小团队,这两者很关键,至于起义成功后如何治国,那是后事了;我在担心的是大家在想制定一个很完善大而全的企业制度,其实这个事情很难做到,这是在企业发展过程需要不断改变和完善的一个东西,比如打天下和治天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其实和国家的法律一样,我们的制度规范也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到尽善尽美,这是一个需要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在做到完善,可是如果没有制度的话怎么能够保证公司的各个部门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呢?我们需要以公司章程为基础进而形成公司的法制框架,从而使得公司的方方面面协调起来运转,进而发挥出一个公司应有的效率并且最终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我在第二篇告朋友书中曾引用了这样的话“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如果单从制度这一条来说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是在努力地建立一个中型的企业,如果我们一直是依法照章地去做事,这种行事风格形成一种风气的话不就成为文化了吗?
一月份的时候就有一些朋友提出了很多关于章程中董事会产生等问题的建议,当时我在绝想网上的状态修改为“有许多朋友提出董事会选举需立法明确规则,创始股东不活跃参加活动怎么办的问题,好样的! 希望大家多多提提意见!”,没想到这句话引来了很多的西红柿和鸡蛋。 我摘抄了一些朋友对于这条状态信息的回复:
- 我真不知道创业开公司是件大事呢还是小事,说大事吧?居然跑到绝想问一群不专业的人要意见,说小事吧 还没见怎么的呢 就提到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我真不知道这该说是搞笑还是怎样?难不成一堆同学会比一个专业的律师有用?创业的idea和核心思想都该是保密的,放到这里居然这里供人下载,真好玩
- 有可能太三八了 只是连续看了几天觉得这连作秀都算不上,你说整的尽人皆知那叫炒作 好歹还有商业利益,这叫啥啊?给别人说都成搞笑的段子了
- 楼主如果觉得idea能赚钱,就去找VC。如果VC不愿意投钱就说明很大的风险。在这么早的阶段,并且在无企业管理经验的背景下,拉朋友投资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投资者需了解到软件行业的高风险性...
- 不用解释那么多,别人也没有必要去看,只是出于一个原则给你的劝告,脚踏实地先,成功不是拿个喇叭到处谈理念的事情
- 对了,我打算让我的小卖部也尽快上市。而且我也该成立董事会啊看来
在后续的几个月时间内和朋友们的不断交流中,也有一些朋友表达了很多的质疑,都是很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来创业, 有朋友说,
- 靠集资的行为不靠谱,甚至我怀疑有点非法,要烧钱,就要博得那些投行的兴趣,不是一开始就把公司做的像个公司……
- 你不能为了做公司而做公司……
- 我不看好双宏的能力……
- 你们为什么要弄个董事会? 为什么不是你一个人来做,然后一步步地将其他人添加进来……
类似这样的质疑一点点地充斥着我的脑海,有一段时间让我变得实在不想和任何人讲话,感觉头顶上一下子多了那么多的人,很多时候半夜就会很难入睡,虽然现在收到朋友们的实际打款早已超出了我的计划募集额度,是很欣喜,但也让我变得更加沉重。 怎么花这些钱一下子变得那么头疼,这么多朋友的热心参与,每天关切的询问,都让我不知道如何是好。原本设想的一些支出安排,一一细算下来,加起来却是那么吓人。原来设想在上地附近租一个办公室,这周一的时候我从早上九点多就去了上地,辗转咨询查看了很多的小型办公室,先前在网上查看的骏一孵化器公司提供的小型办公室价格也比他们在网上公布出来的价格要高出很多,最低每个月2800元的办公室没有窗户,说是二十多平米的面积,实际使用面积也就十来平米;看了几处骏一孵化器公司提供的小型办公室后,我又去了西二旗地铁站附近的辉煌国际,看了三间小型的办公室,最小的那间是40平米,实际使用面积也就30平米,算上空调的费用,每个月得3300元。房租、人力成本的支出,一一细算下来实在太高,而且这些成本每年都有,还有可能会增加;再加上购买服务器和办公电脑的费用,公司运营起初的支出看起来太离谱了,房租、人力成本不像服务器和电脑可以使用五六年,使用五六年的设备至少我们可以将成本以五六年来分摊,仔细算下来,我在想也可以推迟办公室的租赁,可以一点点地平滑地过渡到租赁正规的办公室;我们在公司筹备进展报告里说,天通苑是我们思想的发源地、力量的聚集地,暂时坚守着这样的根据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静下心来回想诸多朋友们的质疑,是让人很难受、很受刺激,也让我觉得不得不努力地去争这口气。可是又一想,如果这几个月以来没有朋友对我提出质疑,那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没有挫折的成长能让我变得坚韧吗? 让别人认同本身就是一件很漫长而且很痛苦的事情,没有朋友们独立客观的发问也就不可能让我能够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坚持自己。
越来越多的朋友参与进来,筹备中遇到的各种质疑,都让我意识到只有我们以制度规范的形式将公司运营中的支出以及许多大家关心的运营方面的问题公开透明,才可以打消朋友们的疑虑,以制度的形式继续将我们要创办一个公众公司的梦想一点点地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继续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原则。
有朋友在筹备务虚会上提到朋友们之前和我都是在单线联系,公司筹备自从一月份以来我们也想和朋友们一起对于公司的筹备事宜进行交流,也想借着筹备会的机会让朋友们彼此之间都有些交流和认识,很多朋友都没有想到一下子会来那么多人,当初我们给大家发去筹备会的邀请函之后,一共收到24封回复确认邮件,实际参加会议的人数为38人,后续的很多人都是逐步地告知我要来参加会议的,这也对我们的准备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因为前期我们已经为与会的每个朋友准备了相应的材料,在青年餐厅预定了晚餐的位子,并且也已经按与会的人员情况点好了菜、排好了晚餐的座位,鉴于朋友们的热情都很高,当天最后确认要来的人员又多了十几人,我们又在周六当天早些时候赶紧安排准备了会议需要的相应材料以及晚餐的安排。从朋友们的反馈来看会议开得很成功,对我们筹备组的几人来说,由于是第一次组织这样的会议,我们几人都显得有些紧张,在会议中也出现了一些细节上的失误; 在会议中设立问答环节,没有想到一些朋友的问题会很犀利,对我们几位年轻人来说着实挑战不小,也对我们日后应对类似场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和朋友们交流的增多也是逐步地得到了更多朋友的理解,更多的朋友愿意参与进来,筹备会前就有很多朋友参与了进来,筹备会的时候也有很多朋友是带着支持与鼓励的心态来参加会议;同时也有一些朋友在会上发言说是要来PK, PK是什么意思,全称为player kill, PK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你死我活,而我们不想那样,我们更希望和大家寻求共识,而不是站在大家的对立面,只有共识才会产生共赢的效果,也才会让我们之间变得更和谐;会议中有朋友发言说会议开得很祥和,想想看这不正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吗? 公司的所有股东都是我的朋友,也就是说我们之间有着很多信任的基础,是有一些共识,这种状态是和谐的,也就是我们这种方式组建起来的公司所称之为的人和。有朋友在给我的邮件中说“一般的公司可以说唯利是图,甚至都不敢跟身边的朋友做生意,因为害怕伤害身边人的利益,以至于朋友都没的做”, 我们在很慎重地对待与朋友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花大量的精力来筹备公司,准备许多制度规范的文件就是为了不至于伤害我们之间的朋友关系,以制度的形式来规范我们的运作才可以让我们这种朋友关系能够长久维持下去。这也是为什么一月二十五号我在绝想网上曾发布了这样的状态内容:“今天回复了上次一创业团伙的朋友留言:老兄,上次和你聊天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有好多问题我还没有意识到! 不过,我之所以说团伙,是因为有一点,我想,兄弟、战友,这些字眼只是朋友的初级阶段,真正的朋友也是得有利益在维系,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才能长久做兄弟!”
筹备会后突然发现很多朋友在和我的沟通交谈中变得很是客气,让我一时无法适应。也发觉一些朋友对于公司的筹备变得上心、重视起来了,也切切实实让我们筹备组的三人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筹备会中要和我们进行PK的朋友没有再给我们投来要PK的问题,我想或许在一些问题上我们的认识达成了一致;筹备会中提出“出资少但提供大量智慧等无形资产的股东的收益”问题的朋友也给我打款并参与了进来。上周末收到一位在投行工作的同学的来电,他说正在帮一制药企业做IPO前的改制工作,和他的交谈也让我知道原来他们在帮客户准备的文件其实和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的文件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让我有些欣喜的是他问我想给我添些钱我是否还欢迎, 说实话朋友们的热情我们不会拒绝, 同时我们在董事会下设的公司战略发展咨询小组也需要像他一样的专家来为我们提供指导意见。周末的时候我也和筹备组的成员进行了长达五小时的交流,我们一起讨论了很多关于要准备的文件的起草、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交流也使得我们越发对公司的筹备有着趋同的认识。周一的时候收到他发来的邮件,其中的一些内容让我很有触动:
- 昨日细谈后,夜来辗转难眠,我只想说:压力很大,你的压力更大,确切的说是盈利压力。
- 我们的资金虽然出于自愿,但也如同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而且目前我们面临着盈利压力,你即将作为公司的最高经营管理者,要严格控制成本,如果支出太多,就意味着压力更大;何况在我们现在情况下,更要慎重。我们不能失信于众股东。
- 既然我们要一起做事情,就一定要责权利明晰,我们之间应该有互相监督、制约、鼓励的一种机制。对于公司诸多文件的起草,我们要借鉴其他公司的各种管理制度,参照法律文件,形成适合于我们自己状况的各项制度,这是一个严肃庞大的整体工程,让我们全力以赴,不断学习,认真总结,深思熟虑,字句斟酌,一揽全局。
关于我们公布的公司的组织结构,有朋友提到“公司核心部门:研发部和市场部,如何编制人员更有竞争力、更能体现团队合作,值得我们深思,毕竟早期,支持部门的重要性是不如核心部门的”,也有朋友在问“如果要成立这么多部门的话,相应要有这些部门的人员,有没有计划什么时候招聘员工呢”;“在公司业务这方面,有研发部打前锋,负责产品研发,质量保证部,负责产品质量测试和保证,很好,不过我想,有产品质量把关的部门,是不是还该有个完成产品的部门,比如技术部,负责产品执行,或者这个部分依靠外包的形式完成吗?” 刚开始这些部门的人员不一定都能到位,但是作为公司,我们还是需要这些职能的;另外可能提问题的朋友所从事的行业的特点和我们的软件行业有很大的不同,研发部和质量保证部门属于公司的技术部门,软件产品的研发过程以及相应的质量保证就是产品的执行,这个和化工类的产品的研发以及制造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另外,设立这么多的部门, 还有就是因为我们公司的目的是通过软件来帮助其他企业及组织提升信息化建设, 我们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及相应流程, 完善我们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为其他企业提升信息化, 所以每个部门的设立及制度流程的完善对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 虽然按照传统观念, 有些部门属于支持部门, 不过我们也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没有粮草怎么能行军千里!
筹备会以来有很多朋友也在关切地询问我们所提到的视频网站建设项目的签约情况,我想借此机会也一并给大家作以解答。原计划合同5月4号签约,5月3号他们才将拟定的合同给我们,合同中的几点我们有点接受不了,一是付款方式,他们写的是预付款30%,另外70%在交付后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支付;二是关于源代码的问题,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交付源代码,并且他们享有软件的著作权;三是,他们规定我们不能再给其他公司做类似的软件;四是软件维护的问题,他们规定,维护时间12个月,维护期间他们有权要求我们进行软件的升级及改版。关于这几点我们希望是,要源代码可以,不过肯定得要加钱,并且必须注明我们享有软件的著作权,他们不得将源代码用于其他商业项目中,如果要用于商业项目,则必须通过我们的商业授权;他们规定的不得给其他公司做类似的软件,这点我们不能同意; 这就意味着我们给他们开发了一个特供的产品,当然特供的产品需要一个特供的价格;关于维护期间有权要求我们进行改版及升级,这个我们肯定没法答应,改版和升级意味着大量的开发工作,而这些他们又不算费用,这条是个无底洞;还有支付方式, 如果按照他们说的,另外70%在交付后无故障运行一个月后支付,这个也可能会是个无底洞,我们有可能只能拿到预付款,而收不到余款。主要的争论焦点还是在源代码和不能为其他公司做类似软件的问题上,在这点上他们不愿做出让步,而我们作为一个软件公司,知识产权是我们的核心,就如同餐馆一样,我们提供可口的菜肴的同时肯定不会将菜肴的详细配料等制作方法也一并提供给客户。
朋友们,你们的热心让我感受到了压力,也给了我很多动力。正是有着你们在不断地提出不同的疑问,才让我意识到完善健全公司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只有通过我们都能够认同的制度规范来公开透明地运作,才能够维护好我们之间的关系, 也才能让我们真正以利益的纽带长久地做朋友。
朋友们, 如同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第一句写到的,“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我们需要深入地交流,需要有着诸多的共识,需要继续将我们在筹备会中所看到的和谐继续维持下去。
朋友们,让我们通过深入交流,逐步地减少我们之间的分歧,不断增加彼此间的共识,最终一同走在大路上!
你们的朋友,
李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