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就这样一天一天数着日子结束了。暗暗观察了上海,存心要找出两者的不同。我看到的只是很肤浅的小部分,留待日后仔细研究。
作为无锡人,感情上肯定是和上海更近,看待她时会不觉怀着欣赏的心情,而看待北京时就暗自比较和家乡的不同之处,带着挑剔的眼神。人总避免不了偏见。人之常情。
上海火车站只能用破来形容。南广场还凑合。(我可是知道了只要是个场都能叫广场),北广场,……看得我心都凉了,破,那地上的石头不知是几十年了:脏,原本以为只有北京人才肆无忌惮随地吐痰,事实证明我错了。上海难道是这样的?
上海人步履匆匆,甚至会小跑。地铁门一开,大家迅速就涌出了车,很麻利,然后更迅速地抢占座位,男女老少,毫无例外。他们的身手之敏捷,北京人远非能比。也许这也是精明的一个体现吧。地铁上的上海人和北京人一样,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是看报甚至看书。可惜老人小孩该站着还是站着,尽管广播老说“请为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相比之下,还是北京的老人最幸福。地铁总有电梯,所以楼梯几乎是被遗弃的。那么多人一拥而上,也不用讲乘电梯要站右边这个规矩了——哪都是人。所以很多人都没这个意识。地铁出口n个,换乘时经过的大厅宽阔复杂,只是顺着箭头走。每站的天花板似乎都不一样,花纹有正方形,圆形,really diversified。
以前觉得上海人不说普通话是对外人的不尊重,现在一想,他们讲的不过是方言,北京人讲的不也是北京话吗?只不过它被尊为普通话。上海话和江阴话很象,虽然我的语调和他们不太一样,我都能听懂,也觉得亲切,北京的儿化音和一些读音的区别怎么也不习惯。光这点,就在感情上更亲近上海。上海菜和家乡的没有两样,也相当习惯亲切,只是上外的饭吃得我2小时就能消化完……
上海的绿化挺好,树木很多。说起树,大马路上北方多为杨树和银杏,南方多为香樟和梧桐。老房子和高楼并存。当然老房子只在很少的一些地方还遗留着。走在路上,不经意间就能看见欧市建筑,比如是个饭店。外滩一带都是西式建筑。南京路更是大气,从它们之间可以遥想昔日的繁华。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收旧货的师傅总在三轮车前挂个铃,一边骑铃就一边摇。
两相对比,上海更有生气,更具包容性,在繁华喧嚣之间透着清新的气息。北京更有文化积淀,更加沉静,更规矩。
PS:房间后面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每天听见锅碗瓢盆的碰状声,切菜匀速规律的声音,闻着窗户里飘出的菜香。衣服简单地晾在外边。真实的生活,几十年前的生活。有争吵,有寂寞。看者他一个人默默吃饭,有点心酸。在上海这样的城市过这样的生活不知是什么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