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北京流行音乐节,黄勃写的

田昕 [沧桑] 2013-03-07 00:31:09 星期四 晴天 查看:159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北京流行音乐节和迷笛音乐节,是国内两个成型的定期举办的户外大型音乐演出,前者的牌子是“流行”,后者则是地下摇滚的年度检阅。07年是特别的一年,由于北京所有大型体育场馆都进行奥运前的维护,无法举办较大规模的演唱会,于是,继5月迷笛音乐节的空前火爆之后,9月的北京流行音乐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两天的演出一共吸引了3万乐迷,和前两年的相比,今年的规模、操作水准以及周边的完善,都让北京流行音乐节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音乐节之于国人,还是比较陌生的一种东西,观众固然还在找感觉的状态不说,操作和定位其实也尚在摸索阶段,北京流行音乐节名曰“流行”,但参演的国外乐队阵容中,真正的“流行音乐”却几乎没有,即使用“摇滚”的概念来套,nine inch nails或者brett anderson尽管有相对显赫的过去,在当下却很难称为“流行”,此外的ramones或者newyork dolls更是昨日黄花——原因固然有资金的局限,而像很多国内的艺术活动的无规则性一样,少数人的音乐趣味也许就决定了如此大型活动的整体风格。

现场的效果毕竟是好的,brett anderson的suede本来在亚洲有很广阔的市场,02年又在北京有过现场,所以现场热烈,无数美女因他而来。而第二天压轴的nin,一向以火爆的现场表演著称,这次自然让所以中国观众明白了什么叫做“狠”,专门运来的15吨设备、一小时40分钟的演出长度,表明他们是来真的,事后nin向媒体表示由于状态问题,他们只发挥了大约20%的水准!够了,这20%已经是大部分观众从来没见过的。

在nin之前隆重登场的,是中国摇滚的代表人物崔健,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北京的音乐节上,所以非常激动,说了很多诸如中国摇滚要面对西方摇滚的挑战之类,这些话让人不得不将他和接下来的nin进行比较——结论显而易见,和nin流畅、严谨、充满张力的舞台效果相比,中国摇滚缺乏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摇滚乐的本质理解和风格的延续性。

除此之外,别的乐队亮点不多,观众情绪也不是很高。这正是北京流行音乐节的尴尬,一方面,既然有大牌,就必然有受众不多的乐队,二者由于知名度的悬殊,现场的反差也是巨大的,不少观众就是奔着最后压轴的乐队来的,之前的演出对他们来说无所谓。另一方面,不菲的票价让很多年轻的摇滚乐迷望而却步,所以现场很多时候缺乏一个摇滚音乐节的整体氛围。相比之下,北京另一个有独立传统的迷笛音乐节,一直本着国内乐队为主的草根精神,没有大牌乐队,票价也低,吸引的是全国的青年乐迷,因此不论台上是什么人在演,场面始终持续着狂热,更像一个音乐的“节日”。

从市场效应来说,北京流行音乐节是成功的,操作团队只有5个人,更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出色的工作脱帽致敬!当然,我们也要提出希望,希望一个音乐节有更加好的氛围,有更加鲜明的风格,当这些东西积累成为传统的时候,中国的音乐才能真正繁荣起来。北京流行音乐节的操作者走的是没有人走过的路,所有在做与西方音乐有关的事情的中国人,走的都是没有人走过的路。所幸在音乐节上,我们就能看到国外的先进者是如何做的——诚如崔健所言,西方的摇滚乐逼到了我们家门口,但是我并不觉得我们需要“一把刀子”,我们需要放平整心态,认真地学习

做音乐节的人和做音乐的人,莫不如此。

顶一下(33 写日记 1169007 226874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