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香港实习日记(10月14日)

金天线爱热刺 [闲逸] 2013-02-27 23:03:26 星期三 晴天 查看:158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目录:

一、“Mind the Gap”的典故——答读者问

二、香港科技大学

三、弥敦道的读法

四、西洋菜南街的新发现

五、香港亚洲电影节

一、“Mind the Gap”的典故——答读者问

绝想网的莫叉叉同学问我,昨天日志中提到的“Mind the Gap”的典故到底是什么。我来说一下:

话说昨天中午我们吃广东点心,欢送一位韩国实习生回国。回来路上他欢迎我们去“Sparkling Korea”找他玩。香港的同事说她见过这个说法(我也见过,那是韩国的旅游广告),还说香港是“World City of Asia”,然后说这两个头衔都是政府自封的云云。然后Lewis(记得吗,昨天日志提到的那个英国实习生)问他那么英国是什么,韩国人回答说是“Mind the Gap”,然后两人狂笑。然后我追着Lewis为什么英国是“Mind the Gap”。他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开玩笑这么说,可能是因为英国有很多的“Mind the Gap”的牌子,就像中国有很多的“Don’t Step on the Grass”一样。

也许香港就是随了英国——其实“Mind the Gap”是我上次来香港的一个重要回忆:地铁每到一站都会用三种语言广播这句话,先是广东话“请小心月台空隙”,然后是普通话“请小心月台与车厢之间的空隙”,最后就是英语“Please mind the gap”。我和孙老师当时觉得这句话特别有趣,不知为什么。确实,香港的地铁站台和车厢之间的空隙非常大,每个站都有差不多10厘米,看下去是深深的隧道底,不知有没有人不幸把手机或自己掉下去。

话说在我到香港之后两天,我期待已久的北京地铁四号线开通了,是港铁(香港的一个地铁公司)参与建设的。所以(?)据孙老师说,在某些站,站台和车厢之间的空隙也很大,因此北京的地铁也开始“Please mind the gap”了。

二、香港科技大学

今天晚上去香港科技大学看了李颖同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这话说得……)。她看起来没什么变化,除了比以前会打扮了。但是半年不见,她的生活却有了两个重大变化——直博了,还有了男朋友。记得当初在昌平的时候,这个聪明过人的小姑娘经常向我诉说一些纠结的想法——但不同于一般小姑娘的纠结,她的纠结层次高一些,往往是些抽象的问题,让我很难解答。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出于我的偏袒。现在看来,她比以前懂事了一些,成熟了一些,应该也不会纠结于那些玄乎的问题了。虽然她的灵气并没有因此而减少,但我还是有点小失望——这是个坏想法,我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跟我一样长不大。

说到昌平——准确说是邓庄,我们的确说了一路邓庄,从彩虹地铁站到科技大学一路的小巴上。(插两句:一,这是我第一次坐香港的小巴,值得纪念;二,香港的地铁几乎都是每站的墙上铺一种颜色的马赛克,一路看过去非常漂亮,也不容易坐过站,但“彩虹”这一站用了7种颜色,呼应站名,就更漂亮了。)我们一致认为科大和邓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位于荒凉而遥远的郊区、需要换乘小巴、不大的校园、几乎是个纯理工科学校但商科也很厉害(对应北邮的经管学院)。李颖还说了一条:校门口的小巴站负责调度的大叔总是大声喊某两个地名(好像是“彩虹”和什么的),激起她对“昌平一块”、“南口两块”的遥远记忆。听说科大的学生可能不认识校长,但不可能不认识他,以至于在非死不可上还为他建立了一个粉丝团。可惜,今天去得比较晚,没能一睹调度大叔的芳容。

不过当我走进科大校园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地方是邓庄不能比的。我也明白了四月份在香港见李颖的时候,为什么她对我们只去港大、中大而不去科大的决定流露出不屑。这不是出于简单的学校荣誉感,而是科大确实太漂亮了,超过中大更超过港大。学校建在海边的山上(难道香港的大学都建在山上?)——往这边看是依山而建的校舍,楼都很漂亮(不知是不是因为天黑);往那边看就直面大海,以至我担心在操场上踢球的同学会经常把球踢进海里。我们一度打算计算一下这座山(也就是这座学校)的相对海拔——不难计算,我们从海边进一座楼,坐电梯上到某一个平台,出来发现还是地面,还可以继续找一座楼从楼下继续坐电梯上去……如此往复,做了四五次电梯,还是在地面,只不过是更高的地面。这样把楼层加起来差不多就可以估算山的高度了——可惜最后还是忘了做这个加法。

探访了李颖同学的实验室,是做模式识别的,郭军院长的方向,也就是我原来的专业通往的方向。实验室里除了说普通话的就是说英语的(有一个德国学生),没听到广东话,我反倒有点不适应。还探访了李颖同学的宿舍,有点儿像北邮的学29,是一个个公寓式的小套间,我从门后的值日表上看宿舍四个同学名字的英文拼法,发现也全是内地人。也许是内地学生能吃苦吧,在这样一个理工科学校……总之我觉得李颖同学会说广东话(她是广东人)在这里真是浪费!

港大有个“民主墙”,这里也有,只是名字更直接,叫“大字报墙”。只是墙上什么大字报也没有,只是糊了一大片白纸……

某个露天走廊中央有一个边长约1米、高20多厘米的正方形台子,不知为什么那样多余地砌在那里。李颖说这个台子名叫“××台”(名字忘了),传说每一个站在上面的学生都毕不了业!我心想反正没有这个台子我也未必毕得了业(毕业论文怎么写啊!啊!!!),于是不由分说地跳上去请她给我拍照,她拦也拦不住。

关于科大,大概就是这些。如果有遗漏以后再补充。

三、弥敦道的读法

上次来香港,我买了一块仿制的“弥敦道”的路牌(路牌是香港非常烂街的一种旅游纪念品)。不成想,这次在香港,我每天的生活都围绕着弥敦道进行。弥敦道是九龙最重要的主干道和商业街,虽然作为北京来的人看来,这条道太窄了,但还是由南向北贯穿了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我实习的机构就在旺角,香港最值得逛街的地方也是旺角)、太子——几乎整个九龙半岛。“弥敦”是很久以前一位港督的名字,英文叫Nathan

昨晚被一个外国美眉问路了,在弥敦道和奶路臣街的路口:“Do you know where is **** Road?” “****”那部分我听起来大概是“内怎”。我说哦,Nelson Street(奶路臣街)啊,这就是啊。她说不是不是,是“内怎”Road。我想了半天,心说我对旺角附近这些街已经够熟的了,怎么就没记得有发音类似“内怎”的路呢。只好说“Sorry, I don’t know”走人。结果人家追上两步,指着一个大牌子说:就是这个“内怎”道,它在哪儿呢?我一看那中英文对照的大牌子——“请走隧道过弥敦道”。我说哦弥敦道啊,这就是啊。

话说上次来第一次见到“Nathan Road”这个路名的时候,我就不假思索地把它念成“乃森”,原来老外念的是“内怎”——ath的发音都跟我选择的不一样——长见识了。

四、西洋菜南街的新发现

西洋菜南街,旺角非常热闹的一条步行街、商业街。可惜“西洋”后面的字是“菜”,所以这条街的名字看起来还是很土。我隐约记得,“西洋菜”是香港对某种蔬菜的称呼,似乎那种蔬菜在内地还挺常见的,可惜我忘了它是什么。

西洋菜南街,我这次在香港经常走过,第一篇日记里说的那个剧团开的T恤铺子就是在西洋菜南街。昨晚我又遇见了他们的一员,Yoko,也是那晚“一人一故事”的演员之一。他们从广州回来了。Yoko和另外一个姑娘在铺子楼下摆摊,当然卖的还是铺子里的那些T恤。她说她们每晚七八点都会在这里街头演出。其时已经快十一点,所以我又没赶上。

不过没关系。那晚那条街上还有好几位街头表演的艺人呢。面前放一个方便面纸桶拉琴的这种我就不提了。好玩的是有一个兄弟在做各种形体表演(也有说话,但我听不懂),面前摆了8个小桶!周围围了一大圈人!我仔细一看,才发现每个小桶下面的纸上写的字是不一样的,从左到右分别是:“入钱会变修炼大师”、“入钱会邪恶”、“入钱会唱歌”、“入钱会跳舞”、“入钱会思想正面积极人生”、“入钱会思想负面大玩颓废”、“入钱会变爱国青年”、“入钱会好感动”。我开始理解错了,还以为这8种情况是对给钱的观众的不同祝福,心说现在连街头艺人都懂得“蓝海战略”了!可当我往“入钱会邪恶”的桶里放了一个钢蹦的时候,发现他开始翻白眼装鬼,我才明白原来这兄弟把自己当成了自动售货机,想看他演什么就选择什么。难怪他刚才时而做打坐状,时而模仿杰克逊跳舞(又是摸裆部又是拉绳子的,还挺像的)。也难怪当有一对男女同时往“思想正面”和“思想负面”各投入一个硬币的时候他会做出那么无辜而忿恨的眼神——这俩观众确实够刁钻!于是我禁不住好奇又往“入钱会变爱国青年”投了一个,他就原地大踏步高唱国歌,然后高呼“祖国万岁”、“香港万岁”的口号——这两句我还是听懂了的。

还是那句话,我从来不觉得香港是文化沙漠,正相反,香港遍地都是艺术家——我在北京可没有这种卧虎藏龙的发现。想一想也有道理,拜金主义对艺术的危害远不及专制主义的危害严重。不信你到王府井大街上街头表演一个试试?

五、香港亚洲电影节

香港不是文化沙漠的另一个证据、为期半个月的香港亚洲电影节明天就开幕了!今天研究了一下排映,发现哪怕只在晚上、只在油麻地的百老汇电影中心(百老汇是香港难得的不那么商业的院线——虽然它也放见过大爷——的旗舰店,旁边就是比它本身更著名的库布里克书店)看,如果不加控制的话,我在剩下的不到10天也可以看十几部亚洲各国的小众电影。垂涎啊!

 10141239

10月15日上午11点15分修改了一个知识错误。

本文由天线原创首发于http://ciccom.ycool.com/post.2619526.html,转载请注明以上出处并保持作品完整(包括这一句)。

顶一下(33 写日记 1163755 22457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