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方式可以寄托和保鲜惦念。 有一种方式可以沉淀历史的容颜。还有一种方式可以打发时光,是什么呢?谁人也不晓得上帝会给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我的心确确实实的渐渐空了,偶而的回眸,在默默的计算着四万六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去了,就像那针尖的一滴水滴在了大海之中,我的日子也就这样滴在了岁月的流年里了,没有声音,没有惊澜,也没有影子,更没有色彩。我是那么天性的喜欢大海,不止一次的设想我将来的归宿就是大海。有时候真的希望自己象海一样, 总认为自己对海是理解的。以为海从来都是平静的浩瀚无边,只在有风的日子里才会泛起涛卷起千重; 以为海是宽阔无边的,总是拥有着向远方遥望的目光;以为海总是敞开胸怀犹如想去拥抱宇宙,那是海的魄力也是海特立的伟岸; 以为大海是从远古奔流到今日经历过无尽的磨难与历练,脸上写满着苍茫与历史,不会对繁纷的尘世再有微叹; 以为海与山川大地相伴守望满天的星辰和天边明月,把心中灿烂的景致尽收于心底,用久远和永恒承载着属于它自己的世界,满足于它的丰富与饱满对尘世无欲无求。但当我那一次再次站在海的身旁时,我突然认为我好象错了,大海也有自己的思念和自己的情感,晚霞静静的跌落的那一刻它会澎拜, 星月闪动的深夜里它也依然落寞地遥望天边去想起曾经的日子,掀起一条条的珠帘情慢。天边有几朵云在翻卷海的心事在荡漾。云在天海在凡间,遥相呼应,彼此呢喃,。都说海与大地虽然是比邻但互不相干。一个承载着万物,一个永远书写着的巨澜。可在月圆的夜里海却用澎湃的汹涌亲吻岸边的每一粒金沙。几千几万年的时光流逝中它们总不会忘记这个约定,相拥相依,诉说、缠绵,思念。.也曾经间或的以为浪的翻卷那是海的狂躁,是对尘世的滇怨。可有一朵浪花看了便为心中的永远。那是海的一抹灿烂缤纷,是一朵海怒放的花,是海的心中一缕沉醉的馨香。 海的心事也许我永远不会真的去读懂,可我不能不懂自己.过去的,更是现在的。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了,来了的让我沉寂的心醒了。去与来的中又是怎样的时光匆匆呀。日子就象平铺直叙的散文,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细节,却会留下刀刻的痕。有些过往不就如过眼云烟随风即逝吗?有些事不就如镜花月影随即流失吗?当岁月的车轮碾过历史的轨迹,我还留下些什么来值得追忆的?有什么可以让这易逝的韶光留下记号在我暮老年华时能去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呢。 晨起的春的轻寒久久萦绕在心畔,让我感觉到凉意的渗入。那也是一片仿佛的朦胧带着浓浓的意在心底悠游许久,象一团团未拧干的棉絮,若团拢似乎就会拧出大滴大滴的泪来,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润泽而柔弱的。让无端生了恼意。太多的空旷,就会有孤独的衍生。尘封在记忆深处的那些就如一团洇开的墨,点缀着时光深洞的留白。而现时的更有一种不舍,并非刻意象 散落在尘世的时光碎屑,是一场隔世的暖,或者只是一瞬,或者只是恍惚的一段,或如一本泛黄的书,被我们那般自然轻易翻过的居然是最珍贵最美好的时光。是书,就是永恒。守着这本书任凭着被岁月更改容颜,也会真正的感慨岁月如刀,刀刀催老。 尘世岁月本就如河静静淌过,无论是汹涌而来还是迅疾逃离的,都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美好和伤感。只是走过了四万六千多个日子时至此途,印象就是历史,被遗忘的太过仓促了。而今生命已然望见了清空,再回想当年是怎么走过,凄冷的和勇敢的,怎么到最后就只剩下一个的孤独了?那些浮在俗世的欲望与追逐都已无法言明也失去了诱惑的色彩。 红尘喧嚣依旧我却甘愿偶尔于文字里小憩,独自采撷心香几缕 徒添伤感。在孤寂自赏的文字中,其实我真的是想开始新的起步,而不是回到那个到充满回忆的地方,努力地让曾经痛的会呼吸的伤去变得麻木,结疤,脱落,愈合的看不出一点痕迹。所以 我自作主张地浪漫的给四季涂了颜色,春天是嫩绿加粉红,夏天是蔚蓝加碧绿,秋天是金黄与醺红,冬天是单纯的洁白。经过了一个洁白的冬天是该换换色彩了,天是蓝的,云是白的,惟有绿,神奇的绿替换了冬天的洁白才是真正意义的春天来了,再次呼唤了自我,再次用新的文字去续写今天以后仍旧属于 我的心灵絮语,也用我的这支笔去描绘一 朵素艳的“残荷 ” 。我也很喜欢花草,有的时候真能给人的心灵传递某一种气息,就如一首诗就如一支歌。然而个人的遇境不同对花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飘落、消失,那只是花的瞬间,可人们自然的会想到花的一生,也会想到人的一生.。深秋的时节我曾特意的去了植物园,看着那满地飘落的花瓣落叶,犹然想起林黛玉的葬花:“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断断续续默想着曹雪芹笔下的伤感的黛玉葬花,我似乎听到了落花的伤感和葬花的愁绪。虽是葬花,可我体悟出的怎么是一种向往,夏的烂漫,秋的飘零,黛玉的几分伤感与失落,还有那零落的心绪流淌在诗行里。可我依然在伤感中读出几分美丽,林黛玉的葬花虽伤感,但有好多喜欢,喜欢这伤感的诗句,其实是在这伤感的诗句中流露出的是那种伤感的美丽。心绪零落,苍苔露冷,花茎风寒,泪洒芳幽。黛玉的葬花是黛玉的另一番美丽,另一番愁绪,另一种姿容,那是一种伤感的美,零落的美,愁绪的美。孤独与伤感真的蕴涵着一种美吧。还有那“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朱敦儒的这首《卜算子》不也正是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脱俗的风格骨感吗?
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 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我喜欢寂寞与悠闲。也甘于寂寞与悠闲中的那种别人难以承受的宁静。宁静中的平淡宁静中的思考。如果要我每天都在琐碎的事中会让我过的很累,很乏味。在宁静中行于文字,品上一杯清茶,这时候那茶倒不是单单的茶了,而是心绪与文字的共融升华,是沉淀生活杂质与浮华后的雅品。 孤独让我想明白了有些的重要,让我知道有些在我生命里的意义,让我懂得了该珍惜的必须珍惜,因为有些东西一生只能有一次。因此我甘于在这平淡的孤独宁静中走以后的日子,在平淡孤独中去享受生活的本真。 说到享受不外乎于两种:一种是有着金钱的享受;另一种则是自然的享受。前者虽说也是一种享受,但这种享受是虚幻的;后者则是生命的原生态的享受。 明代文学家袁中郎是一个享受主义者。他有一句名言“世难得者为趣也。”就是提倡合乎生命本真的享受,得之于自然,古朴而真实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只要有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必然会得到生活本真的种种快乐。虽然我不是贤哲,但我可以做一个“闲”。是“闲”就会在清闲中感到寂寞,在寂寞中感到“无聊”,在“无聊”中体会生命的乐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生的境界。”在人生的日子空地中徘徊了这么久,似乎才刚刚懂得日子匆匆而清闲与平淡才是我该追求的。 “死死轮回归死死,生生转变再生生。生命,是一个不以生为始,不以死为终的过程。"在这个急匆匆或多或少的日子过程中,走的自我享受真诚吧 一片枫叶秋风过后悄然滑落,它才说看到了落寞。一柱香点燃后整个躯都化了灰烬,它才说看到了苦楚。一只雄鹰几次振翅飞后便坠落到了山脚,它也才说看到了绝望。那么我们人呢?当我们真的走完属于自己的日子到了最后的那一天,谁能说清自己看到了什么?犹然记起曾经蹬上 峨眉山的金顶 ,仰拜那在绛红色岩石雕砌的巨大莲篷基座上的十方普贤菩萨造像,近五十米高的菩萨造像,端坐在六齿白象之峰面向十方,寓示佛家慈悲广播万间。面目丰满、宝相慈祥庄严,无喜、无乐、无忧、无愁,超然俯瞰天地万物众生,塑像通体镏金装饰,即使细细雨中也难掩佛尊的奕奕光辉。我缓缓绕佛台一周,仰视观瞻,威严肃穆的偶像顶天立地,缭绕在十方像的祥云瑞飘飘,在平静安然中给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发自心底的肃然敬畏。 此时此刻无论您是否是佛家信徒,都不由得会从心底悠然升起虔诚与纯静的心绪,如雨洗尘,顿感镜明无暇。那就是自然真善平淡中的无量。
通 www.juexiang.com
镜明无暇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