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写停停的运营商2
一份报告写到一半,出来换换脑子。
前一阵子跟一个设备商工作的兄弟聊天,他说sales很可怕,可怕到“比《圈子圈套》里写的更夸张”,完全超乎想象。于是我去看了遍《圈子圈套》,忽然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何等的安逸,因为那部小说的确合理到真实。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里免不了也有圈子。只是这个圈子跟《圈子圈套》里的圈子差太多了。偶尔会看到一点小的心眼——比如上次谈到一半的话题——双头管制下有一种调动很有意思,就是直接挖“对手”的墙角。举例来说,假设市场部管地面局,想了解地面局的具体经营情况以便干涉,当然地面局不会轻易的让你知道底细,这个时候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对口联系人直接挖到市场部——这样一切都搞定了。当然,其实想调动一个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编制问题,领导点不点头等都有影响,不管怎样,大环境给我的感觉还是一家亲,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何必做的那么绝。
见的比较搞笑一点的还有其他的小心眼,其中也不乏什么“权术”之类的。但说到底,都是一些一眼就能看穿的。为了那千八块钱的升职或者讨好领导什么的无所不用其计,只能在心里打一个“至于吗?”的奇怪表情。
遗憾的是人的出走,人才的流失。到了明天,有一个兄弟要走了。跟领导汇报了一下,领导也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以前有个兄弟是被硬生生的挤走了,最后却演变成跳槽去了IBM还挖走了技术部一票人。那次是我第一次亲身听说玩权术的人,除了忿恨以外,更多的是哭笑不得。当那些自以为能够操纵别人生杀大权的人在洋洋得意时,殊不知自己只不过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跳梁小丑。
进电信的人,太多的是那些想过安稳日子的人,领着不高不低的工资,悠然自得。水平低一点的,还会计较于谁多做一点,谁少做一点。大多数人性格宽厚,低调,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听领导话为人老实——当然我指普通员工。
再高一点层次的动心眼就是不要承担责任——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要懂得让别人承担责任。其实这句话也至少应该基本的一分为二:一个是针对职场新人的,常常说新人容易吃亏,狡猾的老员工容易把责任推卸到你头上。其实这句话办对半不对。所谓的承担责任,怎么承担?扣奖金?还是顶头上司对你的印象坏掉了?扣奖金我想大家在职业的初级阶段应该不会那么在意,只是那种被冤枉的堵胸口令人难以抑制怒火。然而其实是,很多情况下顶头上司知道是谁的责任的,很清楚的——当然我指大脑正常的,不排除有变异情况的,其实也不少——即使责任不在你,也会扣到你头上,息事宁人,尤其是在不涉及到奖金的情况下。谁不是从新人过来的呢?谁没有经历过这一段呢?有一次和领导聊,我扯了一句,在公司里资历还是比较重要的,结果他说,不是比较重要,是很重要,论资排辈是我们的特色。前面说的是比较初级的顶头上司,会追究责任或者讨个说法什么的。有技巧的一般都不露声色,替下属抗下这一段——当然是指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于是想到这里我猛然想起了洪钧替小谭扛下Peter的那一段。
另一种情况就比较重要了,普通员工是碰不到的。就是签字。
我们这里签字很频繁,源于审批流程的复杂。外加各种什么文化建设的承诺书。但是重大问题上,尤其是财务问题和工程问题,签字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原本对于此类问题不甚了解,不便多说,但最近也是一工程部门的兄弟,跟我转述了一番与人沟通之困难,怕不能留下半个把柄——本来工程问题就是极其敏感的。在这里只转述其最重要的一句话——签任何字都要有法可依,要把所有的规则都吃透,至于规则外的事情,自己发挥吧。
--
——如果世界少了你。。。
——地球照转
应面条第一行的要求,我把中间某段隐晦的写的透彻一点,其实看完《圈子圈套》,颇有相似的感觉。
就是我那位跳槽去IBM的兄弟,被硬生生的挤走了。他的顶头上司是这么一个人,我举例说明吧。1、技术水平为零,一旦上任故障不断;2、玩政治的,在他的要求下,技术部门不得随意答应业务部门的需求,具体做不做他说了算,但一旦他决定不做,就要技术人员帮他想出技术上不做的理由。这是典型的提高门槛让自己部门变得重要起来,这种现象各地多少都会有一点,但不会做的那么明显。3、对人不对事。这个我具体不说了,《圈子圈套》里写的对事不对人多少有点人情寡薄。但是绝对不会有对人不对事对企业的伤害大。
那么,他又是怎么挤兑部门里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呢?首先要说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上司要自己的部下服从绝对是企业的第一原则。问题在于这个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才会有德才用人之说。回到原来的问题,布局上,他是技术部经理,我兄弟是技术小主管,其实一共也就八九个人,这种地方搞政治斗争真是见了鬼了。第一步要架空,很简单,他跟他的领导说,要引入竞争机制,将技术部一分为几,沟通协作。这个怎么说就看他本事了,反正学学俞威,这个建议初听起来其实没什么大问题,那就做呗。好了,其实是肯定有点问题的,但是问题也不是很大,无非就是本来扁平的组织多了横向沟通的步骤,提高了时间和沟通成本。那么接下来呢?就是制定制度,要计算各个部门的工作量,这样才好比较哪个部门比较积极嘛。那么指定一个衡量工具,叫做工单。这个很关键,问题就出在这里。好吧,给不同小组的工单都差不多,唯独给我兄弟的工单比较少,并且完不成。为什么?因为开发一个接口和开发一个模块都只要一张工单。这下明白了吧?再接下来,就等着开大会批评我兄弟了,当然这是有技巧的,首先他必须再次和他的顶头上司沟通,这就是欺上瞒下的功夫了。具体技巧不多说了,总之就是改革过程中遗憾的发现原来的优秀员工斗志不再昂扬。领导说再教育再沟通。可是此时技术部经理和我兄弟已俨然仇大不共戴天,还沟通个P啊。于是来回沟通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杀鸡儆猴。开大会的时候点名批评,并且做足工单手脚,利用自己地位孤立我兄弟。到了这里其实也谈不上大局已定,但是总体印象总是不好的,无奈矛盾激化以后,年轻人总有冲动的时候。我兄弟想到了奋起反击,直指部门改革有问题。他就没经大脑想一想,这个改革方案是他领导的领导通过了,莫非还想当着众人的面煽领导耳光?记住,合理沟通是可以的,当面挑衅是不允许的。这一下,本来就算能含糊过去的,现在以前总总的技术故障也得找一个落脚点了,于是又中一招。接下来对方倒也没什么过分的,只是有了前面种种铺垫,再不过分的事情也会变得敏感:boss要他交出以前开发的技术代码,本来代码就应该属于公司的,交出来是应该的,无奈年轻人又昏头,不管有意无意的猜测对方是要落井下石,于是出于自我保护种种拖延。于是再一次的授人以柄。挑衅加直接抗命,是个领导都会崩溃了。此时矛盾已经扩大,中间那位玩弄权术的已经悄然脱身,净看好戏了。到了此时,如果双方隐忍,各退一步,事情还是有挽救的余地的,毕竟公司没那么无情。问题是年轻人激动不过,再一次昏头,觉得自己跟领导沟通不利,想让大boss出来调停。此时此刻越级沟通是大忌中的大忌!因为必然有人会把这个情况报给他领导,他领导必然会愤怒到极致,因为无论我兄弟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此时此刻都会被理解成告状。而大boss是绝对不会因为自己副手下面的下面的员工而跟自己副手过不去的。到了此刻,大局已定。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激化矛盾,并非是没有是非,而是因为很多事情的发展因素太多,往往只有华山一条路。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课。
【 在 noodle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很隐晦,看了个大概,呵呵
: 又看了一遍,怎么都觉得似乎跑题了,跟运营商关系不大
: 都是国企的通病,跟通信没啥联系阿呵呵
--
——如果世界少了你。。。
——地球照转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