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谈个第一套房选房思路
最近谈房价的帖不少,
其实个人以为,房价是由诸多因素决定影响。
光光只谈某一个因素,譬如中国在很多经济领域还都是政策市,房市亦然,
一方面,中国政府有时会干点比较混球的事儿,有时也做点像人样的事,
另一方面,政府的某一决定还是得权衡各方利益,
近期来,大众和大众媒体的声音是,房价高企损害了平民百姓的利益,应该降,
但刚才看到ANA的那帖,房价大跌,银行拿走抵押房产,会影响到金融安全,
他们拿着极度贬值并且需求量很低的固定资产,难受是一定的。
中国国内现在没有次级债这样的衍生物(不是太肯定),
要是有,房价大跌必然给中国带来一次中国版次级债危机。
所以,单就由政府制定的”政策“这一因素而言,其产生的影响就是变幻莫测的,
要是在确定下“政策”因素影响后,
加入“供求关系”等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将变得更加复杂。
当前不论是“专家”还是个人,都是忽略掉其他因素,
并假设自己考量的因素是重要决定因素,而被忽略的影响都微乎其微,
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个人推测,其不具备较为完美的科学性,
试问,那些“专家”们,敢不敢用它全部的身家为他的言论作“赌注”?
他就是敢赌,也是因为他的嗜赌及胆量。
学过管理和有生活经验的人都会知道,凡事加入了“人”的因素,
结果就变得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绝不是水在标态下,零度结冰这么简单。
不好意思,不太想谈房价的,还是说了不少。
更想说说选房(的位置)。
这里有两种情况的人,以下论述的内容可以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一是,马上要结婚,想买新房的。
二是,自己有车,也烧得起油的。
除了这两类,个人购买第一套房,肯定用于自住,而不是投资。
在这一前提下,一切要以出行的便利为前提。
出行包括上班以及工作外的生活,包括当前以及四五年后的工作单位位置。
想想自己在这五到十年内,是希望在哪类的公司上班,
这类公司的集中区都有哪些,
如果能找到个地方到集中区都比较方便,这是最好的结果。
个人觉得,自住房还是选择在四环内的房子比较好,
贵的话,买个小套的,自住肯定够用。
实在是不太赞成,跑去回龙观、天通苑或者其他更远自住的。
大家都是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无价。
如果上下班路上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毁灭。
再多的报复,再多的理想,再多的创意,没有时间和精力,它们就是个零。
如果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那就选远点的地方吧,
不然还是多考虑考虑。
可以再举两个模拟的例子。
假设说,我选了个很远的地方住,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全交待在路上。
而我要选在三环,一天能相比节省出一个小时。
那我可以利用每天这多出来的一小时,
为所在小区出海报,站街口做宣传,甚至是拉来朋友公司搞活动加人气。
而我要住的远,只能用“无作为”来被动接受其他因素对房价的涨跌影响。
再假设,大家一起在天安门玩,玩到了深夜,一切公共交通都停了,
住三环的人,怎么着咬咬牙还能走回去,五六环的? 那就不行了吧。
要说打车回家,谁花得多,谁花得少,也很明了吧。
例子举完了,也可以做总结了。
自住房,找个交通方便,尽可能离市中心近点儿的地儿吧,贵就买小点。
最后说个,作为投资性购房的人,最好能拥有的资源。
1、能通过拥有的渠道,提前地获知某块区域的交通或经济情况
将得到不小的改善,或者是政府想发展这块区域,那更赞了。
2、自己拥有强大的宣传推广的资源,和政府、媒体的良好关系,
通过一己之力,把那小区搞HI了,这就是牛逼人之举了。
--
二十二岁那年的第一步,三百万——Z4,M6,八十平的房子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