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到物价,就会碰到人们敏感的神经,曾几何时,人们一个月几十块的工资,物价并没引起人们的太多在意。那时,平均主义大锅饭掩盖了商品的本质。直到
改革初期,价格双轨制的施行人们才看到了价格在经济生活中的本来面目,靠价格投机钻营的,以权谋私大发横财的,很多不法商人和达官贵人完成了他们的资本原
始积累,直至引发了社会的强烈震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的加快,物价就成了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北京媒体几天前的一则报道中,提到了中美物价的对比:很多日用品美国比中国便宜,9.9美元的鞋子,39.9美元的牛仔裤,30
美元的T恤衫,同样品牌在国内分别是499元、799元和799元。名牌货差距更大:国内3万元人民币的名牌西装美国只需500美元;50万元的宝马美国
标价2.1万美元。差别最大的是房价。美国二线城市200平方米约40万美元,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房子,而在北京一位30岁的副教授要奋斗到
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去年全美各行业平均年收入为4.44万美元,而2010年中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37147元。两者在绝对数字上相差不多。在美国,简单理发12美元,配一副眼镜300-700美元,健康午餐8-10美元,快餐就更便宜了。网友一比自
己日常的衣食住行,不由感叹:“中美物价大比拼,美国完败。”
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如今人们备受关注的CPI,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一不留神就出来惹是生非,抓狂的时
候,叫“膨胀”,低靡的时候叫“紧缩”。去年,当物价歇斯底里时,就有什么“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油你涨”“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等等
应运而生。
人们不禁要问,我国的生活水平真的达到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的生活水平了吗?这不能不让人们联想到波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几乎一夜之间,以华尔街为标志的金融帝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罪魁祸首,究其原因,就是金融商品价格的泛滥成灾。
物价猛于虎!人们经济生活的压力的同时,也会不断反思,特别是涉世未深的80后、90后们,他们在追求时尚,追求名牌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价格的煎熬,每每谈到房价,那真是谈虎色变。
说起来物价也不是一个“涨”字了得,眼下,当猪肉价格又一路飙升的同时,南方的水果和蔬菜就有烂在地里的。很多人在问物价怎么了?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简单的说:一是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没完全建立,新旧体制的震荡还在延续;
二是全球一体化的影响,特别是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的阴影还没完全消除;三是中央政府的天量拉动内需的货币投放,其消极后果短期还不能完全消除;四是中央政府
的宏观调控手段还缺乏足够的力度;五是商品经济本身的规律无法抗拒。
所以,面对金融海啸也好,面对次贷危机也好,面对离谱的房价也好,牢骚之余还得面对,冷静和理智是必要的。人们在怀念低物价的从前,又渴望现实的高工资,真可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就是生活,就像每天都会来临,每天的太阳都会有东升日落。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