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tch (from hopeful to desperate so forget it), 信区: Talking
标 题: [转帖]北邮历史
由通信产业网整理
1955年
7月20日北京邮电学院正式宣布成立,原天津大学电讯系和重庆大学电机系报话通讯专业师生,经院系调整合并到北京邮电学院。
9月10日北京邮电学院举行成立大会和开学典礼。邮电部部长朱学范在会上讲话,任命:院长钟夫翔、副院长林爽、施光迪、卢宗澄。设有线电通信工程系、无线电通信工程系和工程经济系。
1956年
1月至2月制定1955年~1967年远景规划,成立院全面规划委员会。
8月北京邮电学院从北京新外大街迁入明光村校址,即现蓟门桥南西土城路10号。
1959年
3月19日邮电部决定将北京邮电学院、北京电信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北京邮电学院。责成孟贵民、杨思九、杨村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并院工作。
5月29日中共北京市高等学校委员会批准:杨思九为北京邮电学院党委书记,赵磊、方刚为副书记。
1960年
10月22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64所全国重点院校之一。
10月24日邮电部通知:决定将邮电科技大学并入北京邮电学院。11月1日正式合并。
1961年
9月21日邮电部提出关于新专业设置意见:有线电通信设备设计与制造、无线电通信设备设计与制造、无线电物理、自动学与运筹学照常开设;微波通信、半导体器件和电真空技术继续设置;邮电通信机械自动化需在部的指导下,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电子电路专业停办,学生转入其它专业。
1962年
2月制定了学院《关于执行高校六十条的五年规划(l962-1966)》
11月1日-3日第五次团代会召开,王立江被选为团委书记。
12月第五届工代会召开,选举产生工会委员会主席赵连璋。继任主席赵琪。
1963年
3月12日“全国各邮电学校函授部、华北、东北函授科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学院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两年来贯彻“八字方针”的工作及制定《邮电函授教育工作条例》。
12月5日图书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讨论图书馆工作问题。
1964年
5月20日第13次全国邮电教育工作会议在学院召开,会议确定:1964-1965年主要任务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贯彻“少而精”原则,积极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965年
7月24日-29日召开第五次党代会,出席代表117人。选举19位同志组成第五届党委会,杨思九为书记、张惠仁为第一副书记,赵磊为第二副书
记,张惠仁兼监委书记。
7月30日第六次团代会召开。杨兆云当选为团委书记。
1966年
1月28日制定教学改革工作要点:在教师中开展“上好一堂课”的试点;在两个班级试行“单元教学法”;修改教学方案,在三个专业中试行半工半读,初步建立半工半读劳动基地;毕业设计要面向生产。
6月8日邮电部改派政治部主任朱春和率“文革”工作组进驻学院。
1967年
1月23日北京邮电学院东方红公社社委会夺了学院党政领导权。原学院多数党政领导受审查。
5月20日成立北京邮电学院革命委员会。
11月27日中共北邮革委会核心组成立。
1968年
8月27日原工程兵×部郭福海率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我院。同日北京市服务行业陈自民队长率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院。9月底撤出。
11月-12月进行所谓“清理阶级队伍”的群众运动。
1969年
1月-6月继续揭、批、查,“清理阶级队伍”。
9月-10月在河南确山县筹建“五·七”干校。
1970年
5月18日经电信总局同意,由贺伯升、郭奇等五人组成北京电信工程学院筹备领导小组。贺伯升为组长。同时,由贺伯升、郭奇等七人组成军宣队临时党委。
10月北京电信工程学院成立,归通信兵部电信总局领导,实行军事化管理,设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行政军级职权。实行三部(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三级制。
1971年
2月16日全院大会,传达电信总局临时党委关于北京电信工程学院试点招生请示报告批复及招生通知。
7月25日通信兵部党委批复同意组成北京电信学院临时党委、贺伯升任书记。
1972年
1月12日电信总局临时党委,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学制等7个问题作了指示。
1月王蕴纬、王明鉴作为中国邮电代表团成员出席日内瓦国际电联年会。这是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权利后,我国代表第一次出席会议。
1973年
5月2日-3日第七届团代会召开,选出委员15名,常委7名,王宾友任书记。
11月5日经邮电部与北京市商定,北京邮电学院实行北京市和邮电部双重领导。正式恢复北京邮电学院院名。决定设置三个系、两个部,学制三年。
1974年
5月9日邮电部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成立革委会,启用新图章。
11月12日根据邮电部和北京市委的决定,从即日起,学院的党政工作、教育革命由北京市领导。
1975年
3月-10月机电专业学生到市电信局修造厂开门办学,结合承缆机、半自动铣齿机,线路施工工程车三个项目进行教学,经过7个月完成三项任务,投入生产、推广使用。
7月24日第六次党代会开幕。大会代表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安定团结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杨思九任书记,戴玉琢、赵磊、刘宗训任副书记。
8月机电专业彭道儒老师研制成功BY-2接点薄膜润滑剂,为我国通信和电子工业提供一种新型润滑材料。
1976年
5月19日第八次团代会召开,代表135人,高俊峰被选为团委书记。
本年,邮电部批准北京邮电学院和508厂合办721工人大学;和北京无线电仪器厂合办机械班;和761厂合办微波专业班;和北广合办微波通讯专业班。
1977年
12月8日师生员工大会,党委带头深揭狠批“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
本年度教育部再次确定北京邮电学院为全国重点院校,本科学制改为四年。
1978年
1月14日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雍文涛、高沂、刘仲侯等来院检查工作,参观录像机、微带微波机、时分制彩色电视机等研制项目,听取关于发展电视教学的初步设想。
本年度北京邮电学院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3项,市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
1979年
9月10日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成立,有委员61人,主任叶培大,副主任王锡祥、蔡长年、陈德昭、胡健栋、王蕴纬,秘书长张清德、王文。
本年,邮电部决定在原函授部的基础上,成立北京邮电函授学院,恢复邮电管理工程专业。
1980年
6月7日-24日周炯磐、唐人亨参加LCC80中国通信代表团赴美国参加国际通信会议。
9月2日应用物理系成立。
1981年
4月28日世界电联副秘书长巴特勒先生来院检查、了解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项目。
11月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首批3个博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及其3位指导教师。
1982年
9月10日新建11400平方米图书馆大楼破土动工。
本年制定《研究生教学大纲》、《研究生教学试行学分制办法》和《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本年,国家体委、全国总工会授予学院为全国职工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1983年
3月28日原邮电部正式批准学院成立外事办公室(撤销留学生办公室),成立研究生部和外语教学部。
本年,经北京市科委评审通过,学院有3项科技成果荣获北京市优秀科技成果奖。
1984年
9月上旬学院相继成立“计算机应用”、“综合业务数据网”和“质量研究”等三个开发中心。
1985年
5月15日首届全国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学院参展项目有:正反两变交换器、选控图、DJB-823保护剂、BY-2润滑剂、数字信号处理实用软件、气象卫星数字图像处理等。
9月计算机系成立,设有计算机通信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专业。
1986年
1月30日中日双方在学院就“关于在北京邮电培训中心进行技术合作”举行会谈,于2月5日正式签订会谈纪要。
6月2日党政领导办公会讨论决定:学院校风为“团结、勤奋、严谨、活泼。”
1987年
6月20日邮电部决定将北京邮电学院函授分院行政关系划归北京邮电学院领导。
11月16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
1988年
1月25日原邮电部颁发北京邮电学院设计研究所勘察设计资格等级证书。
5月学院获准成立“移动通信研究开发中心”、该中心办公室设在科技处。
1989年
4月5日由图书馆和院团委共同发起的“北邮益友读书协会”召开成立大会,黄金满副书记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12月20日院团委和科技处共同组织学院14个项目参加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挑战杯”首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技术交流会。学院获一项三等奖,八项四等奖。
1990年
3月27日朱祥华院长召集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舒贤林教授以及院出版社、科技处和学报编辑部的有关人员,讨论并部署了学报英文版的稿源,编辑、出版及发行等事宜。
1991年
10月7日由管理系承担的部定项目“2000年邮政通信发展战略研究”,在学院召开评审会。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成果对我国邮政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1月中国专利局中国专利评选结果揭晓,王德隽教授等完成的“数字多频信号提取方法”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1992年
3月2日邮电部同意学院“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系部级机构。
9月9日-12日由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电信流量及网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993年
5月北邮“211工程”委员会成立。
12月6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北京邮电学院更名为北京邮电大学。
1994年
1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北邮题写了“北京邮电大学”校名。
10月11日国家教委和世界银行联合专家组中期检查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11月28日校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
1995年
6月21日朱祥华校长会见了美国GTE公司副总裁雷德蒙一行3人。庄副校长与雷德蒙行政先生签署了“北京邮电大学与GTE公司合作备忘录”。
8月21日北京邮电大学228电话支局(远端模块局)建成,总容量为5000门(著名的6228-)。
1996年
1月12日北邮信息系研制的BTC9402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并实用化的产品、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4月24日北邮与国际ATM论坛共同举办第一届ATM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国外2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997年
2月25日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将原应用科学技术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将原邮电教育与政策研究室改名为高等教育研究所。
5月北邮国家重点实验室、电信工程学院、培训中心、教学电视台、多媒体终端、机器人实时模拟系统等实验室同时向社会开放。
1998年
1月19~23日北邮-湖南省邮电管理局远程教学实验成功,实现了全国第一跨省际的宽带、实时、交互式的远程教学。
2月由北邮ATM技术研究中心研制,上海贝尔公司生产的BTC-9500ATM交换系统,成功地被选为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核心节点设备。
1999年
1月29日北邮网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孟洛明教授负责研制的“电信管理网基础软件测试系统”通过了信息产业部主持的部重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鉴定。
11月5日北邮-中兴通讯光通信联合实验室成立。
2000年
全国院校调整后,北邮直属教育部管理。
2001年
5月17日由北京电信通信学会举办的5.17世界电信日学术报告会在北邮举行。
7月9日北京市教委、市科委决定批准认定北邮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智能通信软件与多媒体实验室为北京地区普通高等重点实验。
2002年
3月12日“北邮第八届学生科技节”开幕。
10月16日叶培大教授荣获200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3年
4月12日教学主管院长纪越峰教授主持召开了电信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会。
11月19日在“第一届摩托罗拉中国科技研讨会”上,摩托罗拉中国研究院特颁给北邮无线新技术研究院“2003年度最佳项目合作伙伴奖”。
2004年
5月19日北邮成功举办北京通信学会纪念“5.17世界电信日”系列活动。
9月29日北邮召开国家973计划项目《新一代通信光电子集成器件及光纤的重要结构工艺创新与基础研究》阶段汇报暨项目专家组会议。
2005年
4月8日北邮召开《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委员会。
--
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来翻白眼机会往往就在你对生活快绝望的时候。用计较的心看别人,都是计较。用友善的心看别人,都是友善友谊不但能使人摆脱暴风骤雨的感情走向阳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摆脱黑暗混乱的胡思乱想而走入光明与理智的思考。 ——你能从这段话中看到什么?
※ 修改:·witch 于 Dec 20 12:04:44 修改本文·[FROM: 210.72.234.*]
[转帖]北邮历史
上一篇:转贴 大家都这样确定恋爱关系的吗?下一篇:男生从女生那买二手凉席有错吗?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