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unfeigu (yunfei), 信区: Talking
标 题: 牛人告别北邮~~zz~超感动
告别北邮 一
马上就要再一次告别北邮了,恐怕不会再回来重做一次北邮人了。
昨天睡在了新租的房子里,久久不能成眠,谨把自己的北邮生涯记录下来,
作为一个回味吧。
这一天,距我第一次踏入北邮,已经接近10年了,
回想这10年,即感到漫长也觉得短暂
但是无论如何,我想北邮作为一个符号已经深深的嵌入了自己的生活。
我是1994年9月12日进入北邮的,直到今天还记得那一天的情况,因为它记录了自己
生活
中的一个重要的开端。
还记得当时是姐姐送我过来,一路走来打听学生宿舍,结果人家把姐姐当成了新生,
于是指点我去13楼报到, 呵呵, 于是就去了13楼 当时很是尴尬阿 好在自己的同
学都
不知道这个小插曲。
当时一切都感到新鲜,现在北邮的ATM中心是我们的一食堂, 学活是二食堂,学生食
堂
还没有,
后来那个三层的学生食堂我们把它叫做新食堂 这个习惯 我今天还改不过口来。
当时的北邮,和今天的相比,两个特点,第一就是人少,我们当初一届只有800人 自
习
的地方永远是有的
另外一个就是勤奋, 记得我们宿舍的人,基本都是学习到10点才回来。
来到北邮 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压力大,
记得当时的北邮,每年都有至少一个人因为学习压力大 精神受不了而暂时休学
我是中学六年没有考过第二名的人,
结果第一年没有努力 全系206人我只是100多,还记得当时郁闷的差点跳楼了。
幸好,在我的忍耐力到了尽头的时候,自己的成绩变成了系里的前20名,没有变成下
一
个休学的人
大学的四年我平平无奇, 没有值得称道的成绩,也没有什么美丽的故事。
唯一可以说的就是 大学我入了党 成为了我们小班大学时期发展的两个党员之一。
北邮4年本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紧张 ,学习压力很大。
另外知道了学校是个小社会,每个进入北邮的学生都有一个相对辉煌的中学时代
于是在这些个性都很强的人之间的冲撞和磨合中,慢慢的磨掉很多棱角,
变得和气,变得宽容。 还记得很多上学时吵过架的人,再见的时候,大家都为那时
的
争吵哈哈一笑。
告别北邮 二
还记得在大二的时候 1996年初,北邮新开通了互联网,
清华北邮是校园网的第一批试点单位。
当我们很新奇的座在计算中心的机房里小心翼翼的连上国外的网站的时候,
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以后互联网如此深入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而我们有幸成为了国内第一批使用网络的人。
在我们读本科的时候,发生了几个著名的事件。
第一是校庆鸡腿风波,大一刚完的时候,正好学校40周年校庆
我们表演军体拳,
学校给全校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份盒饭, 结果盒饭里鸡腿有问题,
于是当天晚上全校学生上吐下泻 折腾了很久。
第二是罢饭事件,北邮一个学生勇敢的站了出来,组织大家罢饭,
学校则在罢饭当天提供了很好很便宜的饭,让大家去吃。
最后的结果是,牺牲了那位勇敢的学生前途的代价换来了全校两个星期的伙食改善。
我佩服他的勇气,但是又为他惋惜,当时宿舍卧谈 这个人成了我们的中心话题
人生有许多事要做,
为了这个牺牲自己的前途,牺牲了自己对社会,家庭的尽更大责任的能力。
我钦佩他,但我不会这样做, 我要留下自己的学历,为人生敲开更大的一扇门。
第三则是学2 看世界杯预选赛输球风波,
现在97的同学应该还有印象吧,当时中国队输给了卡塔尔从而丧失了出线机会,
我们这届大肆的学生,反应强烈, 把水壶,门,椅子,箱子,旧电视….纷纷仍下了
楼
整个学2楼下堆积了一片废墟。
那么多东西从天而降 场面是很壮观的,又夹杂了许多同学的厉声大喉
其实,作为当时的旁观者和当事人,那场北邮少见的发泄有着更深厚的原因。
绝对不是足球这么简单。
我们作为北邮最后一届本科公费生,毕业时收到了前所未有的限制,5%的留京名额
,
每个省生源的学生只有前30%的学生可以出本省工作,剩下70%的人要是考不上研就要回家乡。
当时北邮一年才招多少研?
一直呆在象牙塔,一直感觉良好的我们,感受的人生的巨大不公。
为什么人仅仅由于出生地地不同就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必须回落后的家乡仅仅是因为我父母在那里工作。
依据出身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比依据资本,依据金钱恐怕更为不公正吧!
于是很多人发现,他们别无选择,只有那里来那里去,北京对于他们来讲只是一个记忆中的梦了
这种不满和愤怒必定要通过什么发泄出来
足球就成了最好的借口。
还记得当年我参加国展的招聘会时,一个记者采访了我,当他听说我是北邮电信系的学生时,
他说应该很好找阿! 我冲口而出 好专业不如好户口阿!
这个话记者认为很经典 上了第二天的报纸。
这个确实是当时一直盘旋在我脑海的话,
因为专业的好坏,往往代表了一个人高考时的奋斗程度,而户口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出身,一个人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的东西,你一出生就决定了你的户口在那里,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等我们奋斗很多年,期待收获的时候,居然说,你们白干了,根据原来的户口分配。你怎么想呢?
北邮的生活中,给我留下印象很深的一幕是,
每天下了早操后,大家为了不排队,早点去教室占座
几百人飞速的跑到新食堂吃早饭。
想想看,几百个人拿着饭盆,为了能占一个好的位置上课而飞奔,
是一个很令人值得回味的场景。
然而就是这样感人的努力,能不能换来合适的回报呢?
关于工作的话题,是在大二的时候。大家激动的谈起上海贝尔,谈起巨大中华,
当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尤其大家说道华为一个月给4000的时候,
不知别人怎样,我是小小的震惊了,这么多钱! 呵呵。
不过我当时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年以后,我却真正成为了华为北研的R&D,
不过那时虽然我拿者双倍于这个数目的工资,也不能让我满意了。
当时我们太幼稚,很容易的被所谓的高薪所吸引。
事实评价一份工作,有很多很多的标准和方法
进入华为实在不能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也许是人的本性是贪婪, 也许是工作改变了我,让我觉得人生中重要的东西不仅仅
是金钱。
而是很多我原来可能并不完全看重的东西。
谈到毕业,也许当时我做出了错误的抉择。
很有幸,我成为了当时少数即可以出省又拿到了留京名额的人。
可惜当时的我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没有选择家乡的省移动,留在了前途莫测的北京。
开始了北漂生涯。
也许当时我少考几分,人生的命运就会完全不同了吧?
如果是现在的我进行选择,会不会是完全相反的选择,我真说不清楚了。
当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分不安分的思想在蠢蠢欲动。没有人选择安稳,
有志向的人都没有选择运营商, 大家都想去制造商,去学技术,不要愧对了自己的10年寒窗,
去制造商,去参与淘金,人生跌宕起伏才觉得是生命的本义。这个可能和今天的北邮人的毕业取向截然不同了
所以当时的北邮学生出现了很酷的一幕, 毕业后去省电信公司报到的,很多第一天就交了辞职申请,
回到了北京,或者去了上海,深圳,找一分工作,开始了动荡的生活。
这个也许就是北邮人的本性,不喜欢安稳,喜欢冒险,喜欢挑战自己的极限。
告别北邮 三
尘归尘,土归土,第一次离开北邮的时候,
也许是虚荣,也许是其它,我没有回家乡的省电信局
(其实当时我有很大的希望去家乡刚刚成立的省移动分局)
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可能是错误的,也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那时的我,对于北邮的教育还是很失望的,大三大四专业课出奇的简单,
使我觉得是科普 很多北邮人都说:这个不是大学,至少不是那种我们梦想的那种大学
北邮从某种意义上,还是叫邮电学院更好些吧。
于是1998年,考研我选择了另外一个学校,非常可惜的是,虽然我基础课考的不错,专业课却差了几分,当时要是考本校的话应该没有问题的。人生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挫折
。
还好那时我年轻,可以承受这样的挫折
当时一方面挣钱的压力很大,我是穷人家的孩子
一方面确实不想在北邮上研了,
于是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当时觉得如果有一个可以改变自己的机会没有把握,那么我肯定是会后悔的, 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吧,即使很大可能要面对失败。人生需要冒险,需要挑战, 虽然我没有成功,但是我确实努力了,确实试图改变自
己
我想这样,我将来变没有后悔的借口。
背起行囊,怀着一个复杂的心情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工作生涯。
其实别人看起来我们好象是很不错,年纪轻轻地就已经见了很多世面,每天西装革履
的
俨然都市白领阶层,可是背后的那些代价呢?谁又能真正了解。
这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你可以选择一个月两三千块钱在电信局上班,每天陪着
老
婆孩子享受温柔生活,工作也没有什么压力,但是你就不要羡慕别人一掷千金毫宅靓车,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个人奋斗出来搏一搏,很可能有享尽荣华的潇洒或者大起大落
的刺激,可是你就
不要再想着“清茶书在手,娇妻儿相伴”的日子,这两种生活谈不上高下之分,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上面的一段话,是我以前的师兄说的,也许我是因为这个感悟才留在了北京?才去了制造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即使选择充满压力的生活, 要想真
正要
潇洒起来,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人生远远不向我们在校园里想像的那么顺利的。
在北京工作的几年 学到了很多东西 成长了很多,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可是也明白了我们这个行业并不向外人想象的那么好
也知道人生当在面前的还有巨大的土坡,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去爬。
告别北邮 四
有时回想起来,我们很是幸运,
当时的北邮人大多出身贫寒,幸好,我们没有赶上收费制度。
大学四年,每年800的学费,60圆的住宿费,成绩好一点的话,总有相应数目的奖学金,每年600的补助,再加上我时不时的做做家教挣钱。(我喜欢家教这个工作,
不花什么时间,也很少备课,却有不错的收入)
大学四年所有的花费加起来也没有朝家里拿超过一万。
等到我上研的时候,毕竟已经有了小小的积蓄,学费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现在的学生就远没有我们幸运了,明明没有差几年,却是多了7-8倍的花销。
一个社会,只有当存在底层向上层流动的通道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稳定的。
当我们的社会进步到变相的剥夺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受教育并借此改变自己命运的权利
的
时候,隐隐不安定的因素变逐渐展现了。
我想我的本科四年中,最悲壮的还是考研,
记得曾经和好友无数次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其实也全面分析了风险,分析了利弊。
可是原来我这样的一个理性的人,也有无比感性的时候,不顾风险,不计成本,像飞
蛾
扑火一样扑了过去,最后自然是失败,等于是自己给自己设计了挫折,
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我想也许是没有答案的。也许是我的北邮生涯里需要
这样
一次磨练吧,人生要有所经历才能更快的成长。
至于毕业,留下最深印象的场景是我们10多个留京的同学去北京站给离开的同学们送行。
火车就要开了,我们在车下手拉手围成一圈,一起唱真心英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人生那能随随便便成功。。。。” 车上的同学也跟着唱,就在这样的歌声中
,火
车缓缓开动,带着和我们一起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同学离开了北京,前面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大家都不知道。
也许一语成咒,我们留在北京的人,就要面临电信行业的狂风骤雨了。
大肆的时候,北邮的bbs正是最火的时候,北邮的bbs历史和水木清华一样古老,曾经是最大的bbs站点之一。可惜被学校一再查封,现在变得走不出校门了。人气只在校内了。
那时的我们,面临毕业,灌了很多很多的水,写了很多很多的感想,现在可能还有一些保留下来了吧。 我想要是我现在再去读读那些文字,心里不知会怎样想了。而我当
时是
标准的潜水员了。
7月骄阳似火,我朝单位叫了一辆车,拖着我简单的行礼,来到了我第一个工作的单位,巨龙北京研究院。
巨龙是我第一个工作的单位,也是深深的改变了我的看法和人生走向的单位。我曾经对它恨之入骨,但是也有时感激那段不长却充满激情的生活。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经历了巨龙由盛转衰的短暂过程。
初入职场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轰然倒下,那种冲击使我们对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进行深思。也许不是有很多人有这个机会刚刚工作就目睹这一切,我们激动的谈论未来
,谈论发展,谈论选择,甚至谈论辞职的方法,如此深刻的危机意识使我们得以迅速的成长。
这个世界上没有待遇菲薄的工作,只有待遇菲薄的人。
一个单位在它盛时的许诺都是不能算数,真正能使自己获得良好收入和机会的不是单位本身,而是自己能否跟上需要,能否把握住命运给自己的机会。
看到今天的移动,我想也是如此吧。 巨龙从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宿舍是3星级宾馆到变成郊区小小的平房小院也不过一年。
也许今天还是福利巨好的庞然大物,明天就可能倒下,这就是IT,这就是通信行业的奇迹。能够把握的,还仅仅是我们自己。
在这里,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也体会到了拼搏的快乐,患难之交最是宝贵吧,至
今我在巨龙结识的同事依然是我的知交好友,他们组成了我在北京的除北邮人之外的另一个小圈子。
那时的制造商也不是高薪,任何一个单位是不可能给刚毕业的新人高薪的,想想你在学校学的那些东西能给企业创造利润吗? 通信行业的高薪,我一直以为是个神话。即使是华为也不算高薪吧,有各种各样扣你钱的手段,真正在这里学到的是本领,是工作中的成就感,当我参与做的IP电话风行神州大地的时候,我想我是感受到这个了的,要想高薪,还是贪污或者创业吧!或者你选择做市场,在这个充满暗箱操作的中国,也许做市场是我们登上企业高层的捷径。
我在巨龙的第一个月的薪水是2500圆,这在1998年,在我的同学当中,已经是中等偏高的了,写到这里,想告诉师弟师妹的事,第一份工作,重要的是机会是方向,而不是薪酬。官方那种先就业再择业的说法根本是不负责任的空谈。第一份工作的内容决定了你的工作经验,同时也决定了你跳槽的方向。如果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代价将是非常
昂贵的。所以找工作可以对薪酬妥协,不能将就的是工作的内容。
我当年所在的部门由于是巨龙重点发展的方向,基本是由这个部门的经理最先挑人,所以巨龙当年招聘的最优秀的一批人进入了这个部门。我很幸运,由于当年做毕设的时候在大唐用过简单的unix开发(那个时候,好像知道unix命令的人还不太多 呵呵,
尽管
我只会几个grep之类的命令),所有被他挑中了,从而结识了几个很优秀的同事,很值得交往的朋友。今天巨龙早已销声匿迹,可是他们除了出国的之外依旧活跃在各大外企
的一线,每次聚会都会给我讲许多业界最新的消息,另外也给了我巨大的帮助。
记得我说过,我不是一个坚定的留京派,但是命运的安排阴差阳错,我还是留在了北京。
之所以选择巨龙,是有几个原因的,第一那时巨龙还是如日中天,巨大中华叫的
正响。
第二巨龙北京研究院刚刚成立,我将是他第一次大规模招聘的员工,我想还是有上升空间的。第三,当时我希望做研发,也许最初的动机有点幼稚,但当时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就是这样想的,不作研发,愧对了自己的苦读。
然而当时的我们,对于通信行业还是一知半解,那时没有这么多面经,没有这样
多的评论。我们对于工作的分析和憧憬 其实是和现实完全脱节的,不仅仅是我,而是绝大多数
人,除了极少数先知先觉的人,我们很多人都要注定挣扎一番了。
最终还是意识到了,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是管理,技术不是万能的,国内有许多昙花一现的企业,大家是否还记得北京牌电视机,小霸王学习机,甚至风光一时的巨人集团
,
它们都到那里去了---??? 技术上的暂时优势使许多企业迅速做大,甚至家喻户晓,然而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终于使其走向衰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想知道技术重要还是体制重要可以看一下IT业的典型代表方正和联想。想一想联想发展里程上的争论和“贸、工、技”路线的确定。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可为什麽爱立信,西门子,通用电器公司等企业百年不衰?管理体制的先
进是其根本。现在联想的挫折也是由于其在研发管理尚为成型的时候就大上研发,杨元庆是做市场起家的人,其实没有什么做研发管理的经验。王选后来总结道:方正的问题在于方正早期排版系统的高额利润掩盖了方正内部的管理不善,当技术优势逐渐丧失
的
时候,管理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成为方正发展的主要障碍。巨龙也是如此,正是巨龙早期的HJD04机的技术优势所带来的高额利润掩盖了巨龙内部深刻的管理危机。
于是 虽然我在巨龙半年就提前转正,虽然我七个月就成了我们部门的五个team leader之一,我还是要走了,不能呆在一艘注定要沉没的船上,我不是船长,我只是一个
普通的水手。
告别北邮 五
经过和巨龙在违约金上漫长的拉锯战,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离开了巨龙,不过我当时的部门领导还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一年多以后,他拉着我们的这个部门,单独出来
成立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今天还在存在。其实这个领导严格意义上不算技术专家,甚至可以说不是很懂技术,但是他有很多别的东西让人敬佩,虽然他是个计算机博士,我看说是文科博士更适合。在我们这个社会,成功需要的东西可不是仅仅懂技术这么简单
,于是许多比他技术更牛的人,都是悄然离去,其中一个牛人去了大唐作项目经理,按照巨龙总裁的话,叫做才出狼窝,又入虎穴。
在这个领导身上,我确实反思了很多东西,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走技术这个路线,我想也是拜他所赐吧。
其实我曾经是非常恨巨龙的,他阻挡了我考研,他给了我很多气受,它在我越级提升的时候居然只给我涨了80元钱,他阻碍了我选择的机会,然而过去以后,回味起,我还是很感激这段生涯。记得我辞职的时候,研究院副主任特意找我过去谈话,她说,几年以后,我相信,你对巨龙还是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竟这个是你第一个工作的单位。现在想想,确实如此。进入巨龙时,我还是一个愣愣的小伙,土土的,虽然锋芒毕露但是没有什么真本领,出来的时候,至少多了一份自信和底气。
算了算,我在巨龙一共呆了16个月。
之所以后来进入华为北研,是我已经决定了考研,对自己的发展的大方向借读研的机会加以调整。由于华为是个进出自由的公司。没有档案被扣住不放考不了研的问题,就象巨龙当年曾经对我做的一样。 另外初出巨龙的我,非常想看看神秘的华为为什么
成功,好进一步反思巨龙为什么失败,这样的反思,对我以后职业空间的开拓将是很有意
义
的,所以尽管那是个去外企很容易的时机,我还是谢绝了Moto的邀请,去了华为。在
我进入华为以前,那本华为基本法的小册子早已让我对它充满向往。
还记得面试的时候,华为的风格就已经使我动容。华为承认知识,承认能力的风格是任何单位无法企及的。当时的我其实也只刚有一年半的工作经验,华为面试我的那个北研副总和我说的是:你当初在巨龙挣多少钱?我说2500,他不容置疑的说,我给你乘
三
,你来吧。要知道当时华为给应届硕士的才是6000。那些北邮的硕士基本都是我师兄。于是我去了华为北京研究所,进入了北研那个最富挑战性的部门。
不过今年的华为居然只给应届硕士开4500的价位,说实话,工资其实还是很说明问题的,华为赖以生存壮大的土狼精神我想是出了什么问题,确实也是,自从我离开华为以后,感觉它一直在走下坡路,恐怕不仅仅只是这几年通信行业不景气这么简单的原因。
也许是我培训中表现还可以,刚刚工作的时候,我进入了总体组,开始从事业整体技术方案分析,竞争对手技术分析和与合作伙伴商谈技术合作事宜。这个是我很喜欢的工作,假如真的一直做下去的话,我恐怕不会考研了,可惜我只做了一个月,就因为华
为缺乏研发人员,被派入了研发团队,当时的说法是借调,可是直到我辞职考研也没有调回来。其实大公司就是这样,他分配人做什么工作往往是偶然和非理性的。在大的公司,机会要自己争取的,要抢着做自己喜欢,并且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事。可惜我那时还没有这个意识,于是考研变成为了必然了。
关于华为 其实我是想作很多评论的,在华为工作的时间不长 只有接近10个月吧。但是我是带着有心人的眼光来看待华为的一切的,和巨龙加以比较,自然有很多话说,可是现在我实在很忙,而且网上已经有了很多评论华为的好文,不得不说,很多在华为工作的人有良好的文采,在华为内部的公告栏上我经常会看到令我感动不已的文章。那我就献丑不如藏拙了。
就这样2000年10月中旬左右,我离开了华为,由于领导不让我能很快的辞职,非要我再留到下一个项目结束,为了保证本来就很短的复习时间,不得不和领导拍了一下桌子,这个成了我小小的遗憾,我本想对华为好进好散的。
从2000年10月15日到2001年1月15日在我的家乡的一所高校里苦读了三个月。没有想到那个时候我还有那么大的学习毅力。每天自习超过12个小时。 最后的结果是384分。
北邮,我的母校,在阔别了接近三年以后,我又回来了。
告别北邮 六
虽然考分还可以,在信息学院大概可以排18名,但是我仍旧不是公费,北邮某些专业某些导师实在是高分太集中了, 而北邮的录取制度没有考虑这些,所以在北邮出现了这样常见的现象,考340的是公费,考390的是自费,而且北邮现在学费这么高,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不公。 考虑到还有比我倒霉的,390也是自费,另外自己当初确实也抽不出更多的复习时间了,比竟还是想在华为完整的做完一个项目再走。所以心里也就平衡了
不过这样一来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因为自己在巨龙那一年半算是白干了,赔了违约金后基本不剩什么了,而自己以后又将很长时间没有收入,不能为家里作些什
么
,所以在把身边的钱留给了家人后,考研完的第二天,我两手空空回到了北京。
幸运的是,这时的我,毕竟和两年前初出茅庐的时候不同了,感谢巨龙,感谢华为,经过这两年的磨练,给了自己即使在这个通信的冬天也可以生存的能力,从2001年2月到10月 在一家小公司打了半年的工,剩了接近6万块钱,这就是我上研的全部经费了。
研究生生活开始了,其实却也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老实说,我的研究生生涯相对过的很平淡, 北邮扩招的恶果逐渐开始展现了,2001级虽然说题难一些,但是305的分数线对于北邮来说实在是太夸张了。到处都人满为患。再加上我必竟在技术领域的研发一线
待过几年,所以对于学校的很多课程实在是不感冒,来到北邮,我感觉只是需要这个学位,中国毕竟还是一个文凭社会,我需要这个文凭,来给自己的将来作些准备,虽然这个是一个大大贬值的文凭,毕竟比没有强。
研究生我经常逃课,甚至有一次原来打工的小公司有问题找我,我还偷偷的溜到齐齐哈尔出了一趟差。不过成绩还算过的去,不高也不低, 最高的是嵌入式系统 93分 。可能是我原来对嵌入式就很熟悉的缘故吧。
来到学校还有一点不适应, 由于我一直在公司研究机构做研发,那里硕士是缺省学位,
所以我一直是最小的一群人当中的 ,刚来上研,一下子变成了我们实验室这一届最大的
,很多人论本科都是我师弟师妹。 按照我一个同学说的 可以倚老卖老了。
在研一的时候,我是有点百无聊赖了, 看了不少小说,也自己学了一些东西,那时开始上qq,同学给了我两个QQ号,开始在qq上偶尔聊聊了。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qq这东西,我的工作圈子里的人,没有人用这个,可能它还是最适合校园吧。
没有考T,没有考G,因为我很看重生活的文化氛围,我是坚决不作移民的第一代人的
,
虽然以前也心动过, 看了一些自己以前忙的时候没有时间看的书,拓展了一下视野,通
信书籍,散文,传记可是看了不少,另外打了打游戏,很大的提高了羽毛球水平 这个就是我的研一生活。
告别北邮 九
还记得离去考研的时候,和一个同事说实在不想做研发了,要去做运营商,从此享受比较安逸的生活。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几经抉择自己还是回到了制造商。那个同事算我的师姐了,本科92级,研究生99年毕业,刚好我进公司半年多的时候,她硕士毕业来到了我所在的公司
,分到了我所在的部门。岁月流转,5年以后,我们再次相逢在了贝尔实验室。人生还是
戏剧性的,我们依然可能会是工作上的搭档。
想一想 人生确实感慨万千,3年不见,她已经有些让我不认得了。然而说话间偶然的一笑,让我看到了她当年的影子。
其实即使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回北邮,毕竟当时在北邮有很多很好的朋友,刚留京的时候,对北邮有一种本能的家的感觉。 还记得我当年刚从巨龙辞职的时候,颇有刑
满释
放的感觉,我本来和巨龙签了5年,本能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个车来到了北邮,走在北
邮的校园,感觉真好。 诸位师弟可能在新世纪刚刚到来没几天的时候,看见过一个人,
手提档案袋,走在北邮的路上,脸上露出傻傻的笑容。那就是我了,不过那个笑很容易
让人误会,呵呵,以为我是沉浸在恋爱的中了。 这个就是北邮,一个让我充满了归属感的地方。北邮人的这个称谓,我们是要带一辈子了。
回顾在北邮的生活,在这里,结识了很多的朋友,有过郁闷,有过开心,总体说来
,
在北邮的生活,我还是很感激的,在这里,学了很多东西,包括怎么做人。而且有几
个
朋友和我相知甚深,这样的朋友一辈子恐怕遇不见几个。
其实Awu和我还是有些性格相似点的,去年看了他毕业前写的文章,还是很有些感
触的
。也和我实验室的一个师妹偶然谈起过。
其实毕业了,回头看看自己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在表面的乐观下其实隐藏这深深的不安。同样,我是一个向往简单生活的人。甚至当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明明有留京资格
,
却不是很想留,想过回家,守着家人过一种平淡而幸福的生活。然而毕竟心有不甘吧
,
毕竟自己在中学的性格形成期是个喜欢做白日梦的人,在自己还不是很理解的时候,
就
懵懵懂懂的闯入了激荡的生活。
本质上说,我也是一个很内敛的人,生平最大的爱好之一可能就是看杂书 ,看了
很多
很多,也很善于做梦。但是接触我不深的人,往往看不出来,他们可能会觉得我是天生
的乐天派,积极乐观,很乐意帮助别人,是很没有心事,对很多东西很无所谓的人,
其
实这正是生活改变了我,在北邮,我积极的改变自我,要open一些 要善于和他人交流,
这个我天天都在提醒自己。人还是复杂的啊。确实我在某些方面性格很直,不藏话,
有
什么说什么,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又是很有心事的人,很多很郁闷的事,往往是自己
默默的承受,不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很成熟 ,有的时候我很幼稚。甚至是幼稚的可笑。很多时候,我都能有效的控制自己,虽然最后我后悔的可能要骂自己窝囊。
生活的选择,往往不是尽如人意的,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沿着这个道路一直走下去。我想对于和我一样留在北京的同学来说,留京的好处是有更宽阔的视野,觉得
人
生多了好几种选择,然而京城米贵,在北京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上升空间也不如我们
在学校里想象的那么大。但是除了少数在非常稳定而垄断的地方有不错职位的人,大家都要为这个压力或多或少的作些什么,也许就是这些压力使我们几年后回头看时,自己
已经截然不同,改变了很多。我想这个就是留京的意义吧。
我们宿舍的同学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北京,今天就要一个一个的给他们送行了。
在这
个两年半的岁月里,大家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马上都走了,心里还是有些伤感。不过他们都有很好的去处,很好的前景就在面前, 还是为他们祝福。离开北京有时也是很好
本质上说,我也是一个很内敛的人,生平最大的爱好之一可能就是看杂书 ,看了很多
很多,也很善于做梦。但是接触我不深的人,往往看不出来,他们可能会觉得我是天生
的乐天派,积极乐观,很乐意帮助别人,是很没有心事,对很多东西很无所谓的人,其实这正是生活改变了我,在北邮,我积极的改变自我,要open一些 要善于和他人交流,
这个我天天都在提醒自己。人还是复杂的啊。确实我在某些方面性格很直,不藏话,有什么说什么,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又是很有心事的人,很多很郁闷的事,往往是自己
默默的承受,不说什么。有的时候我很成熟 ,有的时候我很幼稚。甚至是幼稚的可笑。很多时候,我都能有效的控制自己,虽然最后我后悔的可能要骂自己窝囊。
生活的选择,往往不是尽如人意的,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就要沿着这个道路一直走下去。我想对于和我一样留在北京的同学来说,留京的好处是有更宽阔的视野,觉得人
生多了好几种选择,然而京城米贵,在北京的生存压力是很大的,上升空间也不如我们在学校里想象的那么大。但是除了少数在非常稳定而垄断的地方有不错职位的人,大家
都要为这个压力或多或少的作些什么,也许就是这些压力使我们几年后回头看时,自己已经截然不同,改变了很多。我想这个就是留京的意义吧。
我们宿舍的同学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北京,今天就要一个一个的给他们送行了。
在这个两年半的岁月里,大家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马上都走了,心里还是有些伤感。不过他们都有很好的去处,很好的前景就在面前, 还是为他们祝福。离开北京有时也是很好的选择。
他们和我相比,可能将会更安定一些,走过北邮之后,我知道自己离成功还非常非常遥远。最近的一个星期,一直在利用下班的时间写这个文章。在人生承前启后的关头,反思一下自己走过的道路 ,整理一下思绪,毕竟新的一段人生又要开始了。
在北邮 ,我是平凡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恐怕很大程度上我依旧平凡,我想能够
接
受这样的平凡,能够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走下去,就可以了。今后的路,我想我还是
前
途莫测。然而珍视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是我一直想培养的一种生活态度。于是就有
了
我现在的签名档,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把“热爱生活”很简单的几个字当作了我的座
右
铭。
本来结尾也是想用光阴的故事这段歌词的,不过awu已经用过了。我很喜欢这个歌词
。
还记得自己在华为的时候,看过一个华为的北邮师兄写的文章,开头有一首词,我非
常
有感触,写下来,就当作结尾了:
萍水相逢,相识即是有缘,今宵别后,重逢不知何处;
对酒且歌,劝君休问假真,人生如梦,但愿长醉不醒。
过客匆匆,早晚拱手一别,今又秋风,昨日黄花安在;
古道长亭,且将金樽斟满,隔壁人家,管他旧梦新欢。
岁月如刀,细细雕琢你我,他乡若梦,莫提憔悴容颜;
自君别后,多少伤心故事,情本伤人,奈何我心偏痴。
豪气如风,茫茫此身何惧,柔情似水,淡淡此心何依;
君若知音,举杯听我一曲,心随明月,忧伤悠远游离。
Good luck 北邮!
--
生命在于折腾~
牛人告别北邮~~zz~超感动
上一篇:女学生与男老师 转下一篇:为什么觉得和女生有时聊天很郁闷呢???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