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转:80后最大悬案:丢纸飞机为什么要先吹口气?

xinxinso [深情] 2011-07-08 14:17:01 星期五 晴天 查看:39998 回复:2 发消息给作者

90后玩纸飞机 飞前不哈气

昨日中午,记者在大坪附近对几位“90后”做了随机采访。石红、程婷和杨玲都出生在1993年,目前正在上高中。记者将几只已经折好的纸飞机递上去,请她们飞一下。“现在谁还玩这个啊。”几个同学很惊讶。三个人笑呵呵地拿着纸飞机,不约而同地直接飞了出去,没有一人对着纸飞机机头哈气。“飞之前,你们怎么不对着机头哈气呢?”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哈气?”几个同学反问。他们称,从没有哈气的习惯。在随机询问的所有“90后”中,玩纸飞机几乎都不哈气,只有少数几个女生称小时候玩的时候,看着别人哈气,自己也不明就里的跟着哈气:“现在想起好幼稚哦!”

释疑

心理学:暗示加油鼓劲

重庆尚悦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罗练:80后这一代小时候大多生活在老房子,小学阶段学习压力相对较小,那时的生活节奏也相对较慢,他们相互交流的时间就增多,放学玩耍常聚集在一起。在玩纸飞机时,先呵一口气从心理上暗示他们为自己加油鼓劲,希望自己的飞机能比同伴的飞机飞得更高更远,是一种积极的游戏玩法。而另一些完全是从众心理,跟着人家学,就变成了习惯性动作。而现在的90后,出生在信息时代,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被电脑、网络所代替,传统的手工益智类游戏已经失传。我们也呼吁对小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将一些经典的游戏传承下去。

物理学:机头变重保平衡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袁宏宽:纸飞机起飞前先哈一口气,和空气动力学有关。纸飞机机头较小,虽然能减少阻力,但又使机头质量过轻、机身质量不平均。先哈一口气,湿润后的飞机头稍重一些,能够使机身整体保持平衡,这样飞机才能在空中飞行较长时间。此外,机头稍重能起到带动作用,如果机身后部质量过重,纸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则容易后翻。

动态

“80年1月1日”

QQ群第一天被加爆

出生于1980年1月1日的人,全重庆有1000多名,昨日,本报特开通了“80年1月1日”QQ群82930200,邀请他们在2010年1月1日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生日PARTY。

从昨天早上7点开始,QQ群就不断有人加入,“我想来和大家一起回忆。”许多网友在加入时都称报道勾起了他们的回忆,让他们感慨,因此很想与这个年代的朋友一起探讨成长之路。到了昨日下午3点过,群内网友们感慨的、叹息的言论不断,使得群内热闹非凡,而这个上限为100人的QQ群也在此时被加爆,目前,该群已经升级为高级群,最多可以加200人。

网友声音

“过眼烟云”:我也是一月份就步入三十的80后,我感叹我们80后这一代,不见高等院校之分配,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却加入到“就业难”之大军,也迎来了房价的节节攀升,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让我们都差点忘了自己已经是而立之年了!

“绝对丑女”:老了,80后初期的真的老了,感叹一声。

“心雨梦”:看了这个报道感慨良多啊,不知不觉从耍泥巴到摸龙虾,从打珠子到打CS,从租自行车到买摩托车,从两楼一底的农村小楼到拔地而起的高价楼房,哎,一混都30了,时间过得真快!

短评

80后忽然怀旧

十几年前,80后们数着分分钱去买搅搅糖,在英语课上读着“李雷”和“韩梅梅”,在下课后做眼保健操、滚铁环,在作文末尾都不忘添一句“长大要为四化做贡献”……而如今,80后们习惯于KFC、乡村基,发现韩梅梅和李雷原来并没有结婚,下班后回家玩魔兽、去偷菜,不再手抄同学作业而直接Crtl+v……80后从小接受着传统的教育,长大后却发现社会需要一专多能;80后不如90后那样容易看清现实,并迅速现实起来;80后是第一批独生子女,很少单独面对社会。三十年来,80后用成长见证了生活的巨大变迁,每天各式大量的信息把他们置于残酷的现实里。在传统与现实的冲击下,80后有着70后和90后都没有的强烈的不适应感,容易逃避现实回忆过去。最老的80后已快迈入而立之年,岁月沧桑洗净了他们的年少轻狂,他们开始回忆着以往的温馨,感叹现在生活越来越方便,却不知为何,在80后们的心里,那种原本普通的幸福却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张思思

拍纸画

玩法:一种印着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各色人物的画片,谁拍得翻过来了,就可以得到对方的画片。

80后:“哈哈,记忆太深刻了。”出生于1984年的伍贤,目前在重庆移动设计院上班,自称当年是常胜将军,赢来的一些纸片是新的,但会故意磨得很旧,证明自己赢的都是“高手”。

90后:“我从来没听说过这种玩法啊。”重庆七中高一八班的曾智,出生于1992年,他说,自己小时候多以玩电动机器人,或者打电动游戏机为主。

抓沙包

玩法:沙包是用六片正方形的布缝成的口袋,内装小米或者玉米,谁一次抓的沙包数最多算谁赢。

80后:“沙包都是我妈妈给我缝的,经常要被抓烂。”出生于1983年的胡晓雨,在中国建筑设计院上班,她说,小学时,在女生之间最流行玩这个,自己回家后还偷偷练习技术。

90后:“这个游戏听起来不是很好玩”,解放西路杏林中学初一学生邓婵说,自己小时候喜欢玩跳皮筋,或者给洋娃娃梳头。

玩弹珠

玩法:弹珠就是跳棋的棋子,玩的时候,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

80后:“哈哈,那个时候男孩子家的跳棋子都没有完整的。”卢望出生于1984年,现在是沙区文化馆的音乐干事,在他小学时,许多男孩一走路口袋里就响得热闹,那准是弹珠。


90后:大坪中学初一学生姚鹏说,不喜欢玩弹珠这种小玻璃球,还是踢足球,甚至打篮球、乒乓球洋气得多。

手翻绳

玩法:只要有一根线在手,通过手指灵活地支撑、钩、挑、翻、收、放等动作,便可以翻出各种造型。

80后:“现在我有时候都会和姊妹伙一起耍一下,耍的是回忆啊。”在沙坪坝电力公司上班的王冕超,出生于1986年,她说,自己小学的时候可以翻几十种花样。

90后:“在电视里面看到过的,但我和周围同学都不会。”在重庆七中读高二的王艺晴出生于1992年。

顶一下(326 写日记 816740 2702
上一篇:回忆.轨迹下一篇:西安经典方言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