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
从办公室的窗口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金黄,不由得让人产生大自然万物“一岁一枯荣”的感慨。每次写东西久了,眼睛有些许发涩的时候,我都会站起来,向窗外远眺,借机活动一下筋骨,缓解疲乏。
这一天,在我无意的一瞥中,眼睛突然一亮,心中霎时涌满欢喜:对面的山坡上,枯木衰草中,一棵满是密密红叶的大树悄然静立,仿佛一夜之间换了容颜。那一树的浓红,如火如荼,秋日清风中,尽展最炽烈又最美丽的一份风华。痴痴呆呆望了许久,想要到那棵树旁边去看一看的念头愈睐愈强烈。然而,当我下班后匆匆忙忙赶到的时候,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失落感涌上心头:这远望美丽之极,辉煌之极的红叶近观却都虫迹斑斑,千疮百空,残破难看。——这一趟真是不该来!我默默地转身离去,心里很空、很空。走到很远,忍不住再回头望望,那棵树,那满满的红叶,依旧美的令人心悸。
这才突然明白,距离的远近可以在瞬间改变一个人的心情。一个事物的美与不美没有绝对的划分,只是有的要远望有的则要近观,一旦颠倒,那份本应是美好、和谐的心情也会被随之破坏。
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在一首关于登庐山的诗中这样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距离不同,得到的观赏效果也就不同了。难怪许多美学专家都异口同声道“距离产生美”。连歌曲也竟相符合,有歌为证: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好象是国外的。讲的是一个火车司机,每次开车都要经过一个山间小镇,小镇边上有一座花草簇拥的小白屋。每次开车经过时,都能看到一个年轻的少妇和一个小女孩相依相偎站在白屋门前,远远向他挥手……那情景好温馨,司机好感动。
于是若干年后的一天,司机转业了,他决定去一趟那坐小白屋,见见那一对温馨的母女。当他忐忑不安的敲开门,却漏出一张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的表情的脸。这个向他挥了数年手的女人竟是这种态度,让那个司机始料不及。司机告辞了,心中是说不出的失落与伤感。
其实,人心本是很脆弱的,有时失望的重击会打碎所有曾经存在的感觉,到头来,除了受伤,别无它获。这世上,实在还有许多东西经不起日久天长的琢磨和挑剔,也经不起面对面的观察和审视。
婚姻同样如此。许多夫妻都常问同一个问题:结婚后,为什么他(她)没有初识时的那种感觉了呢?道理很简单。没有走近一个人的时候,感觉他或她风度优雅、温柔体贴、博学多才,所有言谈举止,都有无穷韵味,可是一旦有一天真的走到一起,对方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怒一举手一投足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却猛地发觉,自己以前是太主观太理想化了:近在咫尺的这个人与自己心中曾存的形象,相距的是那么遥远。所以婚姻中的男女,除了要有当初的宽容、责任、爱心等等之外,还要适当保持些距离,留一些神秘的东西让对方去探寻。这样,婚姻才不会枯燥乏味和无奈,才不至于让人失望。不信的话,你可以试试当然,并不是说,与所有的人交往都要保持距离。有些朋友是要把人融入其中的,细细致致耐耐心心地接受和付出;有的可能远望不美,但随着距离的渐进而感觉愈睐愈好,一如咀嚼橄榄的滋味。只是人的一生,真正悦己又能为己悦者毕竟有限。因此,说到底,人也好事也好,物也罢,适当的保持一点距离观望,心情会因此明朗;世界在你眼中也会总存在无限希望。
还是“借我(你)一双慧眼吧,让我(你)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感悟人生之六:距离中的人生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