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功夫!”我暗自惊叹。
到中午吃晚饭时间了,在上车后的3个多小时里,因为好奇我和同事在频繁地探头、DaShou势、做鬼脸,不敢大声说话,怕吵醒老者还不好意思下来,在上边“熬”的够呛。当车厢过道里传来叫卖盒饭的声音时,我们趁机悄悄地下来了。
“他肯定有真功夫!” 我们俩在外边的过道上小声地议论着。
过了一会儿,我们买回了盒饭,此时老者也起来了,看见我们端着饭过来,即招呼我们坐在下铺的小桌前吃饭。
我犹豫了一下问道:“师傅,您不吃饭吗?”
他回答道:“我自己带着呢”。
为了不打扰老者,我们又“爬”到了中铺,边吃边聊些和盒饭有关的话题。
这时老者站了起来取下了他放在行李架上的黑色包袱,从里边拿出一大一小两个饭盒,他打开了那个小饭盒,把里面的食物拨了一点到盒盖里,然后把这个小盒递上来对我说:姑娘尝尝这个,这是我们自己做的“菜”……
我们俩受宠若惊:吃师傅的东西,不合适吧?
我既怕出家人笑话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又不知那什么“菜”我们是否能吃得来,可是老者在下边双手把菜合举了上来,那慈祥的表情中透着真挚。
此时我与他四目相对,我看见了一双热情且能传神的眼睛,我没有理由拒绝了,我想就是不能吃(或者不好吃)也得接过来呀。
接过那个“菜”以后我的同事用表情示意我别吃他的东西,但我从内心上感觉这个老者是个“好人”,另外也充满了好奇就夹了一小块大胆地尝了一下……
“这么香?!”
“太好吃了!”我又吃了一口。
“你快尝尝”我边嚼边对满脸疑惑的同事说道。
她做着鬼脸摇了摇头,不想吃得样子。
“韧而不硬、香而不腻,不吃可后悔啊”!此时我开始大口地吃了起来。
她一直在看着我,见我吃得那么有味,开始动心了……
我在一口接一口地吃,她实在忍不住了,真怕没吃到这个特殊的菜而遗憾,随即小心地尝了一口……
“是挺好吃的!”
这到底是什么“菜”呢?
我探出头来问到:“师傅,这菜是什么东西做的?”
他微笑地说道:“豆腐!”
“豆腐?!”
我们两人几乎同时发出了疑问!
豆腐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菜”?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俩在一段“拘谨”之后,终于露出了“俗人”的面目:把豆腐做的“菜”吃的一干二净……
老者可能看出了我上下不方便了,当我的同事去刷饭盒时,他亲切地招呼我:“姑娘,下来坐一会儿吧!”
我小心地从中铺下来,坐在了老者身边,这时我感觉放松多了,所以就问了他一些我想知道的事情。
他告诉我,他今年87岁,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也是中国道教协会的副会长,这次到南京就是开一个道教方面的会议。他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了北京后一定要去白云观看看,他说他会热情接待我们的。
当他得知我们居住的地方离千山很近时,递给我一张名片(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名片的左上角有一个八卦的图案)说道:“那儿有我的弟子,你们到千山后,如果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拿着这个名片去找他们!”
原来老者很健谈,看得出来他对我和他换铺很有感触,在他印象中象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不会拿着自己的下铺和他这个老人换上铺的!
此时我才明白为什么当我说要和他换铺时他会有那样的表情答话。
最后他用非常认真与肯定的口气对我说:“姑娘,象你这样的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我笑了,而且(憋不住地)还大笑起来(其实当时我是很开心的笑),并且连声说“谢谢师傅,谢谢!谢谢!”
“你不用谢我,你这是在修行积德”!
小小的一件事,竟然能让“道上的高人”对我有这样的评价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回到单位后,我的同事大力地渲染我们在车上的“奇遇”以及我“学雷锋”的“事迹”,我当然也津津乐道地讲了我们在车上所见到的关于“奇人”的每一个细节。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到这位老者是否还在,但他“评价”我的话却一直还在我脑海里回荡:“修行积德会有好报”!
它竟然成了我以后做善事的动力了
……
但愿这个老者还健在!
这是我在辽宁省海城镁矿医院工作时的事,和沈伟去南京参加“中国医学检验学术会——”
2001.8.31写于淄博
2002.12.16修改于淄博院
2005.12.7终稿与淄博鲲鹏
2011.3.2再改
“奇遇”下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