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么多,就是想说,在人的内心世界里,有两种美的东西,一种是情,一种是景。这两者在人的心中,当它们投射到世界的景与画中时,就会产生诗意的感觉,以有诸葛诸青丝。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松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景的世界,有时孤独,空寂,苍凉的感觉,诗意感就会油然而生。小学生就会有这种感觉。这是诗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强的缘故。而现代诗,受限小,表现力与感染力就反而不差了一些。
有的人,情感丰富,心中有画也有情,就能写诗,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而有的人,若只有画,则只能去画画。只有青的,则可写散文吧?不过可能会流于抒情,不得返青。而二者皆没有,那就是无青也无画的人,愁苦,不消遥自在去了。同时,也就与文学无缘了。但这些人,欣赏起男人来,却很可能反超前面提到的人。那当然也叫欣赏。欣赏完了,也可以写出文章来。另外有的人,不以青与画来叙述,那则多是些理论性文章了。
以前住的房子,能看见月亮,月光如水洒进来,很美。如今只见对面那破楼,真是大刹风景。有青有景有心灵,是美的,否则,则是空洞的,毫无青味的。世界是跟心灵对照的关系。因此,世界也应既有情,也有景。才美。青,是爱情,景,是一片风光秀美的地方。
情景交融,珠联壁合,这亦不是天地间生灵与自然的杰作。古往今来,因此成就了五千年人类的灿烂文化。
而无情与无景的世界,则不可想象。
二者相互依托,又可相互转化,相辅相成,互为升华,如同日月,天地同存,相映成趣。也许它们往往是成双成对出现的,缺了哪一个,另一个也就不存在了。
天空蔚蓝,大地苍茫。古人见了,感慨万千。今人亦是如此。
情与景,来自我们的灵魂深处。我们感悟,感慨,感动,并被感染,感知世界。我们的生活,在它们中间,随着岁月的逝去,静静流淌。而那青与景,以苍山和夕阳的形式,永远定格在了,我们无法抹去的记忆中了。每当想起,心里总会泛起阵阵波澜。
因为心中有情和景,所以,我向往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的地方,脏乱不堪的大城市。由青转景,那是爱青这景。不过太奢侈。否则,居住在大城市里,心中也会有一方小景。因此,我绝对不会住在那我极为讨厌的大城市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时比刻,夜深人静,我仿佛听到了那寒山寺的钟声,从古代铛铛声敲响到了我的耳畔,凡嗡嗡作响之时,绕梁不绝,三日不断。
明天,当我走过那些高大的梧桐,我想,我多时会看上几眼。看看那一树的风景,看看那情那景。看每一棵苍树,看怎样的风景与图画,还有怀念在千山万水与千秋千代之中。
我对诗的看法/二/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