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南京,不能忘记.

昏迷二十年. [深情] 2008-11-23 23:46:21 星期日 晴天 查看:428 回复:3 发消息给作者
南京,1937年,那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在12月13日的这一天,30万遇难的同胞,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成了今日南京的一座纪念碑,长明的灯火在碑前幽幽地燃烧着,镌刻着遇难同胞名字的石碑,像一双巨大而悲怆的手,绝望又无助地伸向天空,伸向70年前的南京的天空,也伸向中华民族伤痕累累的心中,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伤痛.
30万人,是一个怎样的概念?每个人扔一块石头,就可以堆成一座巍峨的高山;每个人掬一捧水,就可以聚成一个浩淼的湖泊;每个人捧一捧沙子,就可以成一片无际的沙海,可是,30万人的身躯却没有筑起一座长城,而是就那么轻而易举地被极少的人屠杀殆尽了!
为什么?!
临死一搏,是所有的生命的本能,在死亡来临之时,兔不畏鹰,犬不惧狼,人不怕虎,可是,在1937年的南京,在死亡面前坍塌和陨落的南京,你为什么不拼死一搏呢?而是眼睁睁的接受死亡的降临呢?
在东史郎日记中,我读到了这个侵华战争中的日军士兵所记录下来的一个中国农民被屠杀的过程:那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老年农民,在日本人的刺刀和枪口之下,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只有平静的等待,在那沧桑的脸上,有着一双无比温顺的眼睛。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将要死了。他辛苦种地,依法纳税,没有和谁有过不去的仇恨,军阀和土匪他见的多了,只要不招惹他们,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所谓盗亦有道,一般情况下还是能保住自己一家大小的性命的--在他所经历过的那些岁月里,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可是,这次的情形不对了,刺刀离他越来越近了,黑洞洞的枪口就一直对着他,他意识到了死亡的来临了,他依旧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有两行老泪,从那温顺、委屈而又迷惑不解的眼中慢慢地滚落下来。然后,枪声响了,他倒在了撒满了自己的汗水和心血的、自己耕耘的那片土地上。
在日记中,东史郎写到:对于这种情形,他也非常地吃惊。他吃惊的是中国人对死亡的顺从、冷静和不反抗。随后,他看到了太多这样的情形,不仅仅是他看到了,所有的日寇也都看到了,所以,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将一座原本安静的村庄搅得鸡犬不安,他们一个人就可以将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街道,转眼之间就清理得门可罗雀。
这就是1937年的中国,这就是1937年的南京。一个在历史的沉淀中已经学会了柔顺的服从、一个已经被自己的政府和国家将之驯化成了绵羊的南京,而豺狼之所以凶恶,就是因为站在它面前的是一只绵羊,如果站在它面前的不是绵羊而是一只雄狮,那么即使是最凶恶的豺狼,也一定会逃之夭夭的,即使它来不及逃跑,也一定会收藏起它的牙齿,而露出献媚的微笑的。就是在这样穷凶极恶的豺狼面前,你还能指望我们善良的绵羊做怎样的反抗呢?!他们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他们已经习惯于被驱赶、被屠杀、被掠夺了,所以,他们也就只能等待着继续被驱赶、被屠杀、被掠夺的命运了!
 我想起了二站时期的南斯拉夫。一个欧洲多山地的国家,在法西斯铁蹄肆意践踏下的那个国家里,那里也有叛徒、有奸细、有出卖自己同胞的人,但是,那里也有不畏强暴的人、有勇敢的人、有热爱自由的人,有宁死也不肯放弃自己家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武器,他们也夺取敌人的武器,他们也在流血,可是,他们在战斗!
波兰的华沙,历史上也曾经有过最为惨痛的一页。在黎明的曙光即将来临之前,华沙被法西斯彻底地毁灭了,当远远观望的苏联红军进入华沙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片废墟,几乎看不到有活着的人了,只有残余的火焰和硝烟弥漫在这个曾经辉煌和繁荣过的城市的上空。可是,这个城市却因此而被世界记住了,不是因为她的惨烈,而是而为她的不屈和悲壮,因为这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越南,我们毗邻的一个亚洲小国,又曾经有过怎样的表现呢?!也许,曾经做过她的对手的美国人对此印象最深了。所以,即使对于这样的一个既不富裕,也不强大,国土面积也很小的国家来说,那些再强大的对手,在伸出它们贪婪的爪牙之前,能不深思、能不惊惧、能不犹疑吗?!
历史上那惨痛的一页已经掀过,曾经的血泪、曾经的悲壮,能记住的人,至死他都无法遗忘;想忘却的人,也都已经将她悄然遗忘了--那就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那就是1937年12月13日的中国。日本的教科书、日本的靖国神社、日本人在九·一八的时候的那次在中国某城市的集体嫖娼事件--那是一个怎样的民族?--最小的嫖客居然还是中学生!对这样的一个民族,我们能不警惕吗?!我们可以不警惕吗?!
 广岛、长崎的两枚原子弹,就足以令骄傲的日本人在美国人面前俯首称臣,而30万中国人的血泪却无法令他们做一个请罪的表示,那么中国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又是有着怎样的分量呢?!这令我不寒而栗。如果说70年前的日本,依靠的是他们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威作福、不可一世的话,那么今日的日本,如此的强硬和毫无愧疚依靠的又是什么呢?--是日元、是电器、是他们先进的工业技术,在70年前能够能够凭借军事力量在我们的国土上烧杀掠夺,那么在70年之后,乃至更多年之后,他们也是一样可以凭借经济实力进行重新扫荡的。这不可不深思!
与狼为邻的时候,你永远不能将和平共处的美好希望寄托在豺狼的身上,一相情愿地期待着它会露出温和友善的笑容和你握手言欢,而只能让自己强大、再强大起来,强大到即使是站在最凶恶的豺狼面前,瑟瑟发抖、畏惧不前的只能是豺狼,而不是空怀一片和平之心的你!
犹太人在历史上也曾经遭受过很悲惨的命运,即使伟大如莎士比亚,他也在自己那不朽的剧作《威尼斯商人》中,贬低丑化了犹太人。事实上犹太人就如同我们的民族一样:聪明、勤劳、努力、务实、踏实、吃苦、耐劳、好学,犹太人也和我们的民族一样多灾多难,他们也一直经受着被奴役、被驱赶、被殴打、被掠夺、被屠杀的命运,这个残酷的民族命运被书写到极致的,是二战时期,共有600万犹太人被迫害致死。对于这个庞大的数字,也曾经有人提出过了置疑,但是,因为有了幸存下来的犹太人锲而不舍的调查和取证,证明至少有300万犹太罹难者的姓名是有据可查的。死去的人已经死去了,但是,幸存下来的人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那些死难的同胞,他们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那段惨痛的历史,二战结束以后,犹太人重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家,结束了民族史上最漫长的流浪之路,和国家一起建立起来的,是战争中被屠杀的同胞的各种形式的纪念馆、纪念碑,一个国家,从无到有,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安排、筹划和处理,可是,很多的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民族的记忆,是不能等待的,更不能期待别人的提醒。对于二战中的战争罪人,无论是高贵如将军,还是平凡如士卒,即使是死亡集中营中、焚尸炉前的一个司炉,犹太人也没有忘记他们、没有原谅他们,更没有放过他们,即使他们早已远遁他乡,即使他们早已隐姓埋名,即使他们早已白发苍苍,即使他们早已垂垂老矣,即使他们早已弃恶从善,但是,永远也无法抹去自己那段沾满了犹太人鲜血的罪恶历史--决不放过!犹太人自己组织起来,走遍天涯海角、历尽千辛万苦、遭遇层层磨难、历经九死一生,用尽了各种合法和非法的手段,躲过了这些战争罪犯所在国家的保护,最终将他们一一带上了法庭--带上了犹太人自己的法庭,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即使是战争早已结束了,而对于这些战争罪犯来说,惩罚是永远没有期限、也是永远无法逃脱的--因为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等待他们的,一样的是无情的惩罚,即使是已经迟到了的惩罚!
这样的惩罚,也是一种民族的警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惩罚,犹太民族就有可能可以避免再次被屠杀的命运了。试想:谁还敢于对这样一个有仇必报、以血洗血的民族再在施以暴虐呢?!虽然圣经说:当人打你左脸的时候,你要把自己的右脸也伸给他打,西方人信奉圣经由来已久,可是,我只见过他们打了别人的左脸又打人家的右脸,还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自己主动把自己的脸伸过来让别人打的。
看来信奉是信奉,原则上的东西,还是不能放弃的。
我们信奉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也许是佛家对那些作恶多端者的劝戒,是有着佛的大智慧、大慈悲在里面的,但是,这句话,却很值得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解读的,一方面,固然是曾经作恶多端者,一经劝化,仍可成就善果;另一方面,也给了那些急于想成佛的人一个立地成佛的捷径:那就是--赶紧拿起屠刀来,坏事做尽之后,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了,原来无尽的慈悲和宽容并不是对弱者的无限怜悯,而是对恶人的无限纵容,而这样无限纵容的结果只能是,屠刀之下,将牺牲更多无辜的人!而这样无原则宽容的结果就必然导致:宽容者自己也必将成为这样祭坛上的牺牲品!而佛在哪里?难道是在南京大屠杀中“百人斩”比赛中获胜的屠夫手中那滴血的长刃上?难道是在那些毫无人性、沾满了我们同胞鲜血的屠夫脸上那狰狞的笑容里?宽容固然是一种美德,但绝对不是毫无原则的忍让,鲁迅曾经说过:“历尽劫难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只可以宽容的是我们的兄弟,即使彼此之间曾经有过怎样不可化解的恩仇,都可以在历尽劫难之后,相逢一笑之中,恩仇尽泯,因为,兄弟,永远都是兄弟。我们惟独不可以宽容的是我们的仇人!
列宁曾经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顶一下(65 写日记 71089 2942
上一篇:我曾经的网恋.下一篇:《邮差》
最近访客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