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我与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感悟] 2011-03-24 11:09:49 星期四 晴天 查看:17801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最近一段时间越发地感觉自己读的书还是很少,现在的学习远不如预期中的疯狂和痴迷。 每当读书没有动力的时候,我就会去逛逛图书馆。置身于书海中,我就会再次感觉到:作为一个求知者,我是多么的渺小。然而,在图书馆里看书,不尽己意那是常有的事。于是,我更喜欢把书借回家里面看。可是囿于做学问的缘故,每次借出的几本有限的书总是会限定在文学研究方面。至于文学原著,只要我能买到,我一般是不会从图书馆借的。因为,文学原著常常是要用作文学研究的底本来使用的,一些读书笔记等写在书上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十五日,利用去国家书馆还书的便当,禁不住诱惑,再一次走进了“乡书人书店”。在书店里,转来转去,好多书都想买,可是手里的货币有限,总不免比较一下。五折区的好书很多,三者区和四折区的好书相对就少多了。我在五折区选了一本吴世昌的《词林新话》,三折区淘到了一本《格非作品精选》,在四折区选了一本秦瘦鸥的《秋海棠》、一本张炜的《古船》和一本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
  
张炜和王蒙在当代文坛上一样有名,他花费二十多年创作的四百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吸引了我,故买了一本他的《古船》作为走进张炜的踏板。余华也是进入中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一位知名作家,故买了他的《许三观卖血记》作为收藏。买书的时候,“古船”这个诗意的书名,比起“许三观卖血记”来说更吸引我;可是回到家后,准备阅读时,才发现自己最近需要一些“俗”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因此,就读起了《许三观卖血记》。而《许》也确实是这样一本诗意不是很强的书,却很有吸引力,我断断续续地读了两天,就将这本长篇小说拿下了。
  
  
  

  
“卖血”这件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伴随着许三观一生,以老年卖血失败结篇,这部小说通过许三观卖血和他周围人的日常生活从侧面折射出了这半个世纪里中国的社会风貌。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又不缺乏跳跃性;语言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又各具个性。余华很会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许三观的三个儿子分别叫“一乐”、“二乐”和“三乐”。“三观”,做字面上的解释,可以附会到许三观对三个儿子的看法,这一点也确实是故事的一个主要情节。
  
全书始终跳跃着一个个“性解放”和“性禁锢”的音符:许三观的妻子许玉兰与何小勇“睡过”,许三观与他年轻时的心仪女性林芬芳“睡过”,在文革时夫妻俩在家庭批斗时向三个孩子承认“生活错误”…… 读罢全文,读者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会被故事中的家庭之爱所感动。许三观坚持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到后来为一乐卖血看病,一个又一个的镜头,让我们既感受到了自然人性的斤斤计较,又体会到了自然人性的无私伟大。“性”与“爱“基本上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情节,许三观本性中的“爱”为他赢得了一个幸福的晚年。余华为小说设置的喜剧结局出乎我的意料,也许是一直以来被悲剧的力量所折服的缘故吧。许三观为救一乐,在去上海的路上,每隔几天卖两碗血,许三观身体的虚弱至极,让我不禁为他构造了一个悲剧结局:卖血过多致死。可是作者余华逆转了这一结局,使其全家健健康康地又重新生活在了一起。也许在那半个艰苦的世纪里,作者不再希望他的主人公继续像世人一样承受太多的凄苦吧。作者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通读整部小说后,我觉得应该为起初仅凭题目而作的论断做一个矫正。《许三观卖血记》虽然讲的是俗人俗事,可是作者的叙事语言却并不俗,并非没有诗意。小说行文中事件的叙述采用的是生活化的语言,穿插其中的也不乏景语和情语。如第一章中最美的景语:“坐在叔叔的屋顶上,许三观举目四望,天空是从很远处的泥土里升起来的,天空红彤彤的越来越高,把远处的田野也映亮了,使庄稼变得像西红柿那样通红一片,还有横在那里的河流和爬过去的小路,那些树木,那些茅屋和池塘,那些从屋顶WaiWai曲曲升上去的炊烟,他们都红了。”又如最后一章中最感人的情语:“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景语是富有美丽色彩和精致线条的诗意,情语是感人肺腑和荡气回肠的诗意,而生活中的对话语言是富有生活气息的诗意。之前我考虑诗意是仅仅局限在景语和情语上,以至于忽略了文学作品中最本真、最原生态的生活诗意。生活诗意是隐藏在世俗生活下的,生活诗意的美是用心感悟的,这种美是最高境界的。余华这部小说的诗意就进入了这一层面,因为是生活诗意,所以流露在句句人物语言中,故此不做原文的引用例证。
  
  
  

  
写完上面的两节文字,我在网络中搜索了一下《许三观卖血记》,才得知这部长篇小说是余华1995年完成的。它的创作受到了德国作曲家巴赫《马太受难曲》和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画像》的影响。前者如此庞大的音乐,里面却只有一两支主旋律;后者通篇只用对话的形式。余华的这部小说通篇正是用对话的形式谱写了许三观卖血这支主旋律,却耐人寻味,意义深刻。
  
我之前很少阅读当代的长篇小说,一直沉浸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经典中。甚至我在阅读《许三观卖血记》这部小说时,我也把它当做了是七十年代的作品。这部小说入选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2000年入选韩国《中央日报》100部必读书,2004年入选美国巴诺书店——新发现杰出作家,在国内外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它成功的原因,我认为正是在于其用生活的诗意刻画了人物、彰显了时代。这值得中国当代作家深思和学习。 
  
顶一下(115 写日记 705365 15920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