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亲密关系》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就像一个好的软件一样。
1. 好的软件一经发布,就开始了漫长的维护周期,它的生命力是由不断的修修补补来延长与完善的,停止维护就意味着这个软件已死;
2. 好的软件以合适的内容和频率进行版本更新,更新太激进太保守,频率过快过慢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长远点看,好软件经过长时间更新就像换了一个更先进更丰富的新软件一样,早已找不到原版的影子了。你无法想象最初版本的windows是什么样子的。
3. 好的软件具有“鲁棒性”,不是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而是具有超强的异常(exception)处理机制。不管遇到多么严重的错误,都有一系列解决方案;或者可以容忍错误的发生不会导致系统崩溃。
4. 好的软件不是没有替代品没有对手,而是往往有很强的竞争对手,除非这软件的类别太无趣太没有价值别人不想涉及;这对手有可能是先前的行业老大,也可能是后起之秀。好的软件没有被对手打倒只是因为它自身的成长以及包容性。就像微软从苹果的操作系统学了太多太多,如果没有先前的macOS,也就没有后来的 windows。
从这四个角度看,亲密关系和软件相比确实没有太大不同。好的恋爱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两个人的磨合,需要两个人一起修修补补,共同成长到彼此都认不出原来的自己;又有超强的异常处理机制,互相包容彼此的错误并一同改进;最后还能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来完善现有的关系。
我与你
一个双方幸福最大化的恋爱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而不是“我与它”的关系。这个观点和理论,最初来自于马丁.布伯的《我与你》一书,心理学者、专栏作家武志红也对这个观点进行过分析:
当我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的关系,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因这个人没被我当作和我一样的存在看待,他在我面前沦为了我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我有预期和目的,ta同样也有。我有我选择的权利,ta同样也有。这势必引起冲突和对抗。
譬如,无数妈妈说,孩子啊,我好爱你,但很多很多妈妈,其实对孩子的真实存在根本不感兴趣,这时,她们与孩子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层面,孩子成了她表达爱的对象和工具。于是,爱越深,越是枷锁。孩子能做的只有反抗这个用“爱”控制他的权威。
恋爱关系中,“我与它”的关系是可怕的。因为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为对方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就算因为幼稚暂时愿意,也总有一天会成长会觉醒。有控制存在的关系中,就缺少了关系本身的美;不管这个控制是用利益诱惑还是权威甚至是暴力。如果分手或者被拒绝或者一切伤害令你痛苦,就是因为你把ta当做了控制的对象。而对方,是有对方选择的权利的。
我放下预期和目的,而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ta的全部本真相遇,这种没有掺杂着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以这一标准衡量,就会知道,“我与你”是很不容易的,前提是——看到并尊重对方的真实存在。而很多人连自己的真实存在都看不清。
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就像王力宏的歌中唱的“爱你就等于爱自己”那样做就好了。自己喜欢自由,也给对方自由;自尊的同时也尊重对方,自己不想被控制,也不去控制对方。“爱情”问题,留给“爱情”本身来解决。对,前提是接受自己“爱自己”;有些人喜欢把自己整的可怜兮兮神经兮兮,也就感受不到爱情的美妙。
恋爱关系不是终点。“我与你”的关系可以应用与整个世界里的任何人及万事万物。当你用心去观察去了解一朵花的本真时,它就会瞬间绽放出最绚烂的美。
因为“我与它”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的痛苦;因为“我与你”是短暂的,真实的爱情才那么珍贵,那么美妙。
改变“我”,也改变“你”
在所谓的恋爱秘籍中总会出现这样一条:“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这句话有点合情,但一点也不合理。如果现有的关系你并不满意(这种情况几乎是全部的),你要做的只有:1. 降低自己的标准 2. 换个关系 3. 用彼此都能接受的方式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使双方达到或超出彼此的要求。
首先,(1)是有问题的,因为恋爱关系的目的是使双方成长,降低了要求,也就剥夺了对方成长的权利。两个人谈恋爱谈了很久虽然很轻松很舒适但没什么长进,确实是挺遗憾的。人总要成长,现在轻松舒适安逸了,以后还是要经历成长的烦恼和痛苦,早经历总比晚经历好些。
(2)没问题。可以这样做。但要考虑清楚:换个关系可能很好,也可能更糟;有时候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的问题,换个环境同样的问题可能还存在;柏拉图都说过了,在麦田里永远找不到“最大的麦穗”。
所以,恋爱的维持与更新,还是要靠改变自己也改变对方。
很多人改变对方不成功,是因为方法不对。如果你控制对方,强迫ta改变(例如“如果不XX,我们就分手”),这势必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如果你用摆事实讲道理去让对方改变,最大的结果是听完了该怎样还怎样。但如果你想让对方做到的,你自己先做到了呢?
“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先把这个东西给出去。”就像你想收获一样东西,你必须先种下这样东西的种子。
这就是《真爱密码》一书想表达的理念。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格西麦克•罗区的故事非常传奇,他去印度做过和尚,蛮自在惬意,但他的上师对他说,你要做生意。他一开始不愿意,但后来一做就一鸣惊人,他做的是钻石生意,从一开始的3个人和一张桌子做到了拥有1万名员工和2亿5千万美元的年营业额。这也罢了,更离奇的是,他做了22年和尚后,他的上师说,你要有一个伴侣。他一开始也不情愿和恐惧,但后来找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精神伴侣,也是这本书的另一作者克瑞丝蒂•麦克纳利,她漂亮、聪明、看得懂《金刚经》,而且中文、梵文和藏文都可以……总之符合格西麦克•罗区的一切期望。
他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就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去做。”他在书中写道:
如果你希望你的伴侣不再生气的话,你自己首先要停止生气,你自己先要停下来,不要等他停下来,他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你首先要停止愤怒。不要跟你的伴侣生气,也不要去求他,说你别生气,别生气,千万别生气……你只要熄灭你内心的愤怒。就这样子,你坚持做一两个礼拜,你的伴侣的愤怒就会消失,这就是阻止你伴侣愤怒的唯一的方法。
事实就是这样,一点也不错。不要觉得这个太唯心了,因为我试过了。你如果没有试过,可以试一下再评论。这是个简单的道理,但往往最好的道理总是简单的。比你想方设法去改变对方又没有任何效果要强的多。
所以,如果想让恋爱关系历久弥新,就要以改变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对方。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先把这个东西给出去。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