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日本侵华战争全过程】二十一

民国风云 [感悟] 2010-08-03 18:59:35 星期二 晴天 查看:1876 回复:5 发消息给作者

                        【全面解析长达十四年的中国抗日战争】

 


解析一:【中国抗日战争给世界人类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


          国民党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以轻武器为主重武器为辅的部队对抗日本帝国的坦克飞机大炮。抗战初期虽节节败退屡战屡败,但顽强抵抗。以血肉之躯抵挡住了日本帝国百万大军的步步推进,做到了守土抗战 寸土拼杀!

 

          抗战后期国民党军又将日本百万大军几度逼入绝境,使日军付出了及其惨重的代价和人员伤亡,最终战败投降。可见国民党军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要知道,日本当时是世界一流军事强国,海陆空三军战斗力位居世界第三,武器装备之精良,军事训练之有素,远远非中国军队能够相比!而且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8年武汉沦陷,这7年期间日本采取的都是精兵制,来中国战争打仗的日本士兵都是一等一的精兵甚至是特种兵,战斗力十分强劲!而且日本兵十分信奉武士道且十分效忠天皇,所以宁可战死不做俘虏,而且金钱也根本收买不了他们。仅这点精神就比中国军强的多。

 

         但是,竟然有130多名日本高级将领和200多万的日本士兵成了国民党军的抢下鬼,可见中国国民党政府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抗之英勇,战斗之惨烈!


      美国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 曾在1945年1月6日致美国国会的批文中说到: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忘不了国民政府,在过去近八年的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军队野蛮而又疯狂的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牢牢的牵制住大量的日军主力和精锐并予以打击”。


  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罗斯福又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日军可以将许多师团调到其它战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阿拉伯地区”,“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苏联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到那时盟国的战斗就要全线吃紧,无法积蓄时间和力量开辟第二战场。所以中国的抗日战场对全世界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国民党军在14年的浴血抗战中,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计30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所消灭的日军总和;中国抗战牵制了72%的日本陆军、33%的空军,以及10%的海军,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时,中国也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达4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当然国民革命军也让日本付出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损失!

 

【也就是说被国民党军击毙打死的日本士兵人数实际上是201万人!105万人被毙伤!】

【至于歼灭伪军和韩军的数字暂不统计】

【被共军击毙的日军人数也暂不统计(估计不超过10万)】

 


解析二:【中国抗日战场更胜美国太平洋战场】

时间方面:

中国抗日战争早在1931年的9月18日就已经爆发了,人称九一八事变。而美国与日本的战争直到1941年的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时才打响。也就是说从1931年9月至1941年12月中国和日本单挑了十年

兵员方面:

日本用来攻打中国的兵绝对都是一等一的精兵,因为这是个常识性问题不容争论,一个国家对外发动战争,在战争前期他所用的士兵当然是本国的正规职业军人,都是一等一训练有素的强兵悍将。而我们都知道日本帝国到了战争后期也就是1944年和1945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把征兵的年龄划分到了17岁甚至是15岁的儿童头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娃娃兵,而且日本早在1940年就已经出现兵员紧张问题了,也就是武汉大会战的第三年。可见接下来美国收拾的除了日本海军以外其他都是日本的残兵而已更可见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兵员的枯竭!

有些网友居然大言不惭的说中国消灭的只是日本的杂牌兵而美国消灭的才是日本精锐部队。这更是可笑之极,本人不想多言,我举几个最出名的战役列子大家看看便也就一目了然了:中国抗日战争规模最大的三大战役就是 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以及豫湘桂会战。这三大战役使日军阵亡人数超过35万!而这些阵亡日本士兵平均年龄是25岁左右,我们当过兵的都知道年龄达到25岁的兵都是战斗经验和素质最丰富最强悍的时期所以中国消灭的日本兵自然不用问都是精兵。而我们在看看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规模最大的两次战役,这就是著名的 硫磺的战役和冲绳岛战役,据了解这两场战役日本士兵几乎全是娃娃兵,特别是冲绳岛战役,战死的9万4000名日本兵中,平均年龄只有17岁最小的甚至15岁,居然还有20多岁日本女学生组成的女子敢死队,请问十五六岁的小孩有什么战斗经验和战斗素质?

而苏联红军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进攻那更是狐假虎威,虽然苏联红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横扫日本关东军70万,但是这其中有50万以上都是一脸稚气的新兵蛋子,训练有素的老兵早就因中国关内战事和太平洋战事的吃紧南下了。

记住!精兵只会出现在战争前期而娃娃兵只会出现在战争后期!

数量方面:

据很多网友提供的资料显示说,中国消灭的日军人数只有40多万,而美国消灭的日军人数近140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这是大多数网友没有仔细研究历史而盲目顶下的结论。说到这里本人马上意识到网友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因为美国的二战开始于珍珠港,所以美国的二战指的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至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为止,而1931年的九一八至1937年的七七事变被日本称为“满洲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以后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被日本称为“支那事变”,这些中国的抗日战争都不包括在日本的“大东亚战争”和美国人所说的“二战”里面的!所以,得出的“中国的抗日战争共消灭40万日寇”很显然是错误的!其一,他将中国抗战的时间缩水了,将中国十四年的抗战缩短为只有四年!其二,他将中国抗日的战场漏报了,将东三省抗击日寇的功劳和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上的辉煌战绩给忽略了!这40多万人,仅仅是1941年12月——1945年9月间在中国关内战场上阵亡的日军人数!

而且大家还要注意的是:当年中国国民政府是在1941年的12月9日才正式对日宣战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即美国对日宣战的第二天,而我们现今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在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时候就已对日宣战,所以在中国大陆才有八年抗战一说。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很多历史资料只记载日军在中国的阵亡人数只有40多万人,既然之前的十年中国没有对日宣战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战争的阵亡。

另外如果细心的网友应该去百度上分别搜【抗战】和【抗日战争】你们就会很惊奇的发现【抗战】是指1931年至1941年中国和日本单挑而没有宣战的这十年期间,国民党军歼灭日军150余万人,而【抗日战争】是指1941年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至1945年9月日本战败投降的这四年期间国民党军歼灭日军48万4000人,这两数加起来就是上面所说的 即:1984000名日军被打死在中国战场。如果在加上东北抗日联军和缅甸战场上中国军队的战绩的话,也就是说被中国军队打死的日军总人数超过200万人! 另外我还没算中共的抗日战绩。算出来日军死亡人数更多!

中国击毙日军200余万+美国击毙日军130余万+苏联红军击毙日军10余万+英国和其他国家击毙日军的30余万=370万!这和日本靖国神社里的排位数字以及日本厚生省自己统计出来的阵亡数字一样。可以说根本没有争论!

辅助方面: 说句诛心之论,虽然美国和苏联不是抗日主力,但是如果中国没有美国和苏联的援助和配合,中国想在14年的时间里打败日军绝对不可能本人认为起码20年以上,而且中国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将会更大,反之如果将美英战场和苏联战场的150万日本兵全部调来打中国,虽然不是精兵,但足以组成整整80个师团,如果在加以时间训练,本人认为恐怕中国的抗战胜利将永远是个传说······


解析三:【抗日战争国民党军战绩远胜共党军】

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要列出一组数据就一目了然了:

以下是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


江桥抗战:1931年10月-11月
主要将领: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黑龙江省方面军总司令马占山率领部下与日军在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江桥方向与日军血战数月歼灭日军上千人,最终寡不敌众推入苏联境内。


淞沪抗战:1932年1月-3月
主要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张治中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为了引开国民党政府的注意力在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中国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至此中日双方在上海投入数十万大军,展开了长达近3个月的激战!中日双方均死伤惨重!


长城抗战:1933年1月-5月
主要将领:宋哲元、徐庭瑶(关麟征、杜聿明)
拿下东三省后,日军开始逼近关内,直取长城防线,就此拉开了伟大而又惊心动魄的长城保卫战!

 

热河抗战:1933年2月
主要将领: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阀张学良奉蒋介石之命在热河省抗击由东北南侵的日军,就此展开了血腥的热河会战。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2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傅作义(百灵庙)
国民党晋绥军在关外对日伪军的一次进攻作战,最后宣告全面胜利,在绥远方向彻底击溃日伪军的南下计划!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主要将领:宋哲元、吉星文(卢沟桥抗战)汤恩伯(南口战役)
本战由七七事件所引发,国民党政府与日本政府最终谈判破裂,经过数周的战斗,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平津失守。接下来的南口战役国民党军在南口镇,张家口,八达岭方向与日军血战33天,国民党军以1.6万人的伤亡代价杀伤日军1.5万人!从此拉开了艰苦的8年抗战。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主要将领:蒋介石、张治中、陈诚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国民党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比日军落后,在付出30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10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主要将领:唐生智、刘湘、顾祝同
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5万人。南京保卫战日军死伤1.5万人!


太原会战(忻口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忻口)
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党军由于指挥混,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国民党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日军3万余人。但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池峰城(台儿庄)
日军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军2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主要将领:薛岳
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首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包围。最后由于桂永清的无能,国民党军队最终功亏一篑。不过此战杀伤日军近万人!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主要将领:陈诚、李宗仁,白崇禧(代)、薛岳(万家岭大捷)、徐焕升(空军东征)
历时7个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国民党军死伤超过40万人为结束,但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日军25万人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主要将领:余汉谋
日军控制了广州及附近要地,广州失陷。广增之战,双方伤亡不少:日本防卫厅的《中国事变中国作战史》载:日军伤亡7500名。中国官兵阵亡5500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


南昌会战:1939年3月-4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上官云相
南昌失守。此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军队的首次交锋,日军纠集重兵,先发制人,攻势极为猛烈。国民党守军奋勇抵抗,杀伤日军2万人!国民党方面兵力损失达43000余人。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国民党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击毙日军1.5万人,第5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主要将领:薛岳、罗卓英
日军动用10万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国民党军队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万人,被迫撤退,国民党军伤亡3万多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杜聿明(昆仑关)
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党政府从数百公里外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攻击杀伤日军8000余人,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冬季攻势:1939年12月-1940年3月
主要将领:蒋介石、李宗仁、薛岳
在这次攻势中,国民党军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与敌作战1340次,其中主动出击1050次,击毙日军5万多人,国民党军伤亡10万多人。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日军亦承认这次作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更为重要的是,抗日战争从被动挨打转入主动进攻,一扫全国民众之颓丧之气,树立起抗战必胜之决心。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主要将领:李宗仁
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阵亡10000人后,日军最终撤退。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主要将领:罗卓英、王耀武
为保证南昌及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国民党军队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国民党军队包围而仓皇撤退,死伤高达1.5万人。


晋南会战:1941年5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唐淮源(中条山战役)
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国民党军队伤亡5万余人,被俘3.5万余人,日军伤亡仅为中国军队的1/8约战死1万余人,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
主要将领:薛岳、王耀武
国民党军队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中国军队伤亡失踪7万人,日军伤亡3万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主要将领:薛岳、李玉堂、方先觉
国民党军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共歼灭日军5万余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主要将领:莫德庇、罗逊(加拿大军)
香港沦陷,国民党守军2,233人阵亡 2,448人受伤:日军733人阵亡 1,513人受伤。

 

第一次缅北会战:1942年3月-9月
主要将领:罗卓英、杜聿明、戴安澜、孙立人
戴安澜牺牲。此战,远征军经一个多月作战,在保卫东吁、解救英军诸战中,英勇顽强为世人所赞誉。但由于出国时机过晚,盟军作战缺少协同,多头指挥等原因,使远征军始终处于被动态势,未能达成战役企图。此次会战日军死伤1万人就让国民党军死伤超过4万。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
主要将领:顾祝同、王敬久(衢州)
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国民党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15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25000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
主要将领:陈诚、孙连仲(代)、胡琏(石牌要塞)
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党第18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日军5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
主要将领:孙连仲、余程万
在日军3万优势兵力进攻下,国民党57师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16天。最终中国军队收复常德等阵地,歼灭日军2万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
主要将领:汤恩伯(洛阳)、李家钰
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党军指挥失当,日军只死伤4000人便顺利拿下洛阳,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长衡会战:1944年5月-8月:
主要将领:薛岳、方先觉(衡阳)
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党军在长沙和衡阳两地进行了长达52天的拼死抵抗,共打死打伤日军7万余人,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
主要将领:白崇禧(桂林)、张发奎
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国民党军队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但此次会战共击毙日军3万余人,国民党军死伤近5万。


第二次缅北会战:1943年10月-1945年3月
主要将领: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
在历时两年的缅北会战中,国民党驻印军全歼日军第18、第56师团,重创日军第53师团、第2师团、第33师团和第49师团,共击毙日军3.3万余人,毙伤日军7.5万余人,俘虏323人。缴获大炮186门,战车67辆和汽车552辆。国民党驻印军伤亡1.7万人。


滇西作战:1944年5月—1945年1月
主要将领:卫立煌、宋希濂、李弥(又称松山战役)
我军攻克腾冲、松山、龙陵地区,远征军和驻印军会师芒友,结束了滇西战役。滇西作战,自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零16天,日军共死伤30000人。国民党军伤亡、失踪67364人。


豫西鄂北会战:1945年3月-5月
主要将领:刘峙、胡宗南
此次会战,日军虽然达成进占豫西鄂北控制老河口空军基地的目标,但伤亡惨重,多达2 万余人。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
主要将领:何应钦、王耀武(又称雪峰山会战)
国民党军队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创造了雪峰山大捷,击毙日军3万多人。最终在国民党军队的反攻下,使日军伤亡7万余人,被迫撤退。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8月
主要将领:张发奎、汤恩伯
此役为国民党军对日最后一役,国民党军死伤3500人, 日军4000人死亡, 5000人被击伤。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共计歼灭日军200余万人! 

 

以下是共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

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主要将领有:林彪,彭德怀。次战役发生在山西平型关地区八路军共击毙日军1100余人。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主要将领有:朱德,彭德怀。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共计歼灭日军两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二百五十八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共军共计歼灭日军30万人左右!

 

解析四:【说国民党军假抗战真内战此乃千古笑话】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2002年)我的初中历史老师在讲到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时候,总是在我们耳边强调:中国共党才是抗日主力,而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只是假抗战真内战,想借日本人之手消灭中共,放任着日本军队不打总是袭击中共领导的八路军······

可是如今的我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在受某党派洗脑的新一代21世纪具有自己思想的年轻人!

本人不喜欢虚的那一套。至于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到底是个什么状态和立场?国民党军到底是不是假抗战真内战?到底有没有联合日本人对付中共的阴谋?国民党军到底是更恨日本人还是更恨中共?诸多问题我们纵览一下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所进行过的所有战役就清楚事实的真相了: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与日军之间爆发的各大战役如下:

1931年:东北江桥之战

1932年:上海战役

1933年:热河会战 长城保卫战

1935年:蒙古战斗

1936年:绥远会战

1937年:平津会战 南口战役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南京保卫战 江阴保卫战 山东半岛争夺战

1938年:徐州会战 兰封会战 广州会战 武汉会战

1939年:南昌会战 桂南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随枣会战

1940年:枣宜会战 冬季攻势 福建东山岛大战

1941年:豫南会战 中条山战役 上高会战 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浙赣会战 缅北会战

1943年:鄂西会战 常德大血战 滇西会战

1944年:豫中会战 长衡会战 桂柳会战 滇缅会战

1945年:湘鄂赣战役 豫西鄂北会战 湘西会战 桂柳反击战

国民党军在抗日期间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会战42场,国民党军总共动员军队1000多万,总计杀伤日军250万人以上!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与共军之间爆发的各大战役如下:

1931年:第一次反围剿 第二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1932年:第四次反围剿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

1935年:工农红军长征之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5年:上党战役

国民党军在抗日期间与共军进行大规模会战8场,国民党军总共动员军队90多万,共计杀伤共军20万人。

从以上战列我们不难看出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用来打日本军的总兵力超过1000万(而且大部分都是精兵装备十分先进甚至动员空军海军以及陆军的坦克装甲部队倾巢出动),与日军大战42场!杀伤日军250多万!

而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期间用来打共军的兵力不足100万,与共军之战仅此8场规模也不是很大(跟国民党军与日军之间的大战无法相比,根本没出动海军,空军也几乎没出动坦克装甲部队也极少出击)总计杀伤共军不足20万。

如果以后有人还说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只是假抗战而真内战的话那可就真是昧着良心说话了!更是对不起自己身为中国人的良心,对不起伟大的国民党军曾今血洒抗日疆场上的党国英雄烈士们了!

 

解析五:【中国抗日战争虽然艰难险阻 血腥残酷但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神圣之战】

在中华民族长达5000年的历史潮流中,民国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动荡最艰辛的时代,从辛亥革命至北伐战争,从二次北伐在到抗日战争,最后在解放军隆隆的枪炮声中走完了他不寻常的40年······

而在这最动荡混乱的40个年头里让全体中国人没齿难忘的就是这伟大的【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14年······

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之首,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伟大的中国军民冒着日本侵略军的炮灰前赴后继,共计斩杀日本侵略军200余万人!杀伤100余万!立下了辉煌的战果!但同时也付出了4000万人的伤亡代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抗日战争是遭受疯狂的掠夺与蹂躏的奋起之战!

 

 

                           解放战争  即  【抗共卫国戡乱战争】

 

 

起因: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观点: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10几万人。   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其他国军日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首先提出谈判的程序、议案,双方并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但中共中央以扩张势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从未遵守中国战区统帅的命令,反命令所指挥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   并且,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中国共党方面的观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由于抗战期间日军深入中国腹地,处于正面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的主力大部分位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与此相反,处于敌后战场的中共八路军、新四军等却处于有利的战略位置。为改善不利的战略处境,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国民革命军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当前形势后决定,派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同时不理睬蒋介石的命令,命令所指挥的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收复失地。   在延安八路军总部的命令下,中共所属各武装力量纷纷向附近据守的日军发出最后通牒,令其投降,并对拒不投降者展开攻击。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部队积极向关内进发,配合苏军占领东北地区。   由于中国国民党当局没有谈判诚意,因此对毛泽东赴重庆事先未作任何准备,谈判的程序、议案均由中共方面首先提出,才使谈判筹备工作得以基本完成。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就和平建国等问题直接同蒋介石进行多次商谈。有关问题的具体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中国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之间进行。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其中有的达成了协议,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见。中国国民党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承认要坚决避免内战。   中国国民党军队在蒋介石的部署下,调集兵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原日军占领区推进。但是,国民党无视原日军占领区内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中共领导武装力量的存在,无视中共领导下所建立地方政权的存在,因此遭到中共所属武装力量的坚决抵抗。其中规模较大的冲突有“上党战役”等。

解放战争的开始:

局部冲突——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塞北平绥等地,北上的国军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军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后在进发至山海关时遭遇中共军队阻击。   1946年1月初,在马歇尔的调停下,国共双方下达了1月停战令,以迎接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月,国共达成整军方案,决定整编中共军队为国军,但因政治摩擦最终未能进行。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的宪法修改提议案引起中共激烈反应,4月蒋介石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激起中共报纸攻击。3月,随着苏联军队在东北撤退,国共重新开始在东北爆发军事冲突。1946年4月15日,中共在苏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苏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尔。随后,国共两军在四平街,长春等地激战,东北局势急剧恶化。5月下旬,国军在四平重创林彪部队,从辽北全线追击到松花江畔逼近哈尔滨。此时,在美国特使马歇尔的压迫下,国民政府6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但停战期间国共双方代表仍未就改组政府和江苏北部政权问题达成协议。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主要冲突列表   战斗名称 大致时间 爆发原因 实况

上党战役 9.10-10.12 阎锡山部队与中共军队在中共辖区上党为争夺日本投降军军备发生的战役 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被中共攻占

平汉战役 10.24-11.2 国军沿平汉路北上接受日军投降,中共阻止其北进 中共军合围国军7个师,将其全歼
 
平绥战役 10.18-12.4 傅作义部队在绥远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为打通华北东北交通 中共军围攻归绥,包头两城一个半月,未能攻克最后撤退

津浦战役 10.15-12.14 阻止国军沿津浦路北上受降 中共军队攻占山东大片地区,山东华中两解放区连成一片

山海关战斗 11.15 开进东北之国军在山海关途中遭遇中共阻击 国军突破中共阻击,穿越山海关,攻占锦州

 

全面爆发:


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中共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这一时期被中国共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期间,国民党依靠优势兵力对中共解放区展开了全面进攻,但被解放军挫败。   中共方面并没有摆出主力决战的样子,采用边打边撤的方针将军队转移到山区以保存实力,主动撤出其中国民革命军在刘峙、程潜的统率下,以20万优势兵力攻打中共中原解放区的核心宣化店,解放军被迫开始全线撤退,将主力调往延安地区。史称“中原突围”。    同时转入山区的解放军再度使用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的运动战战略,利用国民革命军分散搜索的契机,集中2-6倍的兵力展开包围进攻。这种方式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首要作战策略。经过8个月的作战,国民党方面战斗减员约71万人,可用于一线作战的兵力由1946年6月的117个旅,下降至85个旅。

 
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7月—1948年9月)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党根据地。   面对20余万国民革命军,中共中央主动从延安撤退,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进入空城,谎报大胜。同时解放军开始在陕北高原进行游击战,运动战,分别取得了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等地的胜利,国民党方面经过3个多月的“蘑菇战”,即游动作战,军力、士气下降严重,最终放弃了陕北高原的战斗。   同时,山东的解放区遭到逾60万国民革命军的围攻。由于国民革命军采用了齐头并进的战术,将军队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导致解放军的游击战术无法奏效。但粟裕提出以山东解放军主力决战的方式粉碎围攻的方式最终被采用。在孟良崮战役中,号称“王牌部队”的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革命军全线撤退。由此,人民解放军军力上升至280万人,装备了重炮兵与工兵,基本具备了同国民革命军决战的实力。   另外,由于国民政府集中兵力进攻延安及山东解放区,导致后方兵力空虚,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这就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它带动了中国各个战场的战略进攻,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的转变。   1948年3月21日,延安重新回到了人民手里。


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

   国民党方面的作战失败,不但丧失大片控制的土地,国民革命军损失了主力近150万人,更有超过100万的部队与国民党政府官员起义。

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53个师,70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先后占领了锦州、长春、沈阳,共瓦解国民党军47万余人,伤亡6.9万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经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瓦解国民党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伤亡3.9万人,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被歼灭被俘和改编,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外,全部获得解放。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共党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举行谈判(即所谓“划江而治”),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送交国民党政府代表团。但是在南京的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这个协定,谈判宣告破裂。

  1949年4月21日拂晓5时许,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九江东北)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击溃沿江防御的国民党军,4月23日解放南京。接着各部队展开猛烈追击,先后占领苏南、浙东、闽北、赣东北广大地区及杭州、南昌等地。5月17日解放武汉三镇,5月27日攻占全国经济中心上海。6月2日解放崇明岛。7月上旬解放军向福建进军,至10月下旬解放了除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福建全省。由于解放军准备不充分,攻击金门战役失败。

   渡江战役后,各野战军立即按照中央军委的既定部署,分别向中南、西北、西南、东南地区进军。1949年4月解放军进军中南,至9月上旬解放鄂西、湘北、赣西北、赣南广大地区。5月解放军进军西北,5月20日解放西安,7月解放兰州、西宁,9月解放宁夏。同月25、26日,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及新疆省政府主席包尔汉通电起义,新疆和平解放,至此解放了西北全境,国民党只剩下西南一隅之地。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先后攻克湖北.湖南和广西,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率第四野战军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西阳、彭水等地,贺龙也率第一野战军翻越秦岭,乘胜追击,歼灭敌宋希濂兵团、促使罗广文,陈克非兵团起义。30日蒋介石匆忙逃往成都,当日重庆解放。

  1949年11月初,云南省主席卢汉和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在云南通电起义,刘伯承邓小平率第二野战军迅速攻占邛崃和雅安,在成都的国民党精锐部队外逃的道路被全部封锁。

  此时蒋介石仍想死守成都,作为反攻大陆的基地,而当时国民党手中的大城市也只有成都和宜宾了,宜宾是成都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共地下党郭汝瑰时任第22兵团司令兼第72军军长,专门负责宜宾防务。

  1949年11月末,郭汝瑰主动找到解放军要求起义,12月11日长江重镇宜宾和平解放。而前一天,也就是12月10日,蒋介石仓惶逃离成都,前往台北。随后第二野战军进至大邑,新津。胡宗南也逃离成都,成都市区在没有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开始谈判,12月30日,贺龙率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成都,1950年2月20日解放军进驻昆明,并相继解放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等省。

   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解放。中国国民党仅能掌控中国东南沿海岛屿(台湾、金门、马祖、乌丘、东引、海南岛、舟山群岛、一江山岛、大陈岛、万山群岛)及西南(云南、广西、四川)部分山区,国共内战大势底定。


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西南的国民党93师无法跟大规模的解放军作战,一路往边界撤退,最后国民党93师退到泰缅边境的三不管地带(泰缅金三角),在当地形成一股特殊的势力。1954年,因缅甸政府向联合国提出抗议,国民党政府开始逐步将这批部队及眷属迁往台湾安置,而在泰国北部的部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人不愿离开,表示要从这里打回大陆去,最后因为协助泰国政府平定山区共党叛乱,获得泰国国籍,在泰国得以合法永久居留与生活

    在东南沿海作战方面,由于中国共党以陆军为主,缺乏足够的海空军专业部队与武器装备,在训练上如登陆战等方面经验亦不足,1949年攻打登步岛与金门岛相继失败后,一时之间不敢贸然作战,而国民党虽然在陆军战斗方面损失惨重,但在海空军整体仍优于中共,甚至还能派遣空军对上海进行轰炸或突袭福建沿海岛屿。不过随着国民党部队主力集中驻守台湾,与台湾距离较远的沿海岛屿让解放军有了机会,1950年,解放军在先后解放海南岛、万山群岛与舟山群岛。后因朝鲜战争爆发,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的作战暂缓。而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曾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解放军攻占了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的大陈岛也不保,最后国民党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1955年2月,解放军取得大陈岛,至此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

1955年后
  1958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驻守金门国民党军队军发动了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11日,金门守军击毁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所支持的八吋大口径巨炮由中华民国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其后十年内,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的纪录,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仍是维持势均力敌的态势。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的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的炮击,国共内战的大规模军事冲突正式宣布结束。

  至今两岸仍维持对峙形势。由于两岸双方并未针对国共内战签署过任何协定,因此就形势上两岸仍是军事对立状态,但两岸有偶尔军事合作的状况,例如南沙群岛两岸驻军即时常共同应付群岛周边事件,1974年中越西沙之战台湾海军更是主动开放航线、导引驰援的中国大陆军舰通过,对抗当时仍是台湾盟国的南越海军。1996年台湾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中国大陆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飞弹试射,台湾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的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当时海空军均有不同、未经证实的接战消息传出,例如台湾海军曾出港于高雄外海进行扫雷、空军则有在海峡中线与中国大陆空军互开火控雷达锁定的传闻,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告缓和,但中国大陆军机“不出海”的默契从此被打破,中国大陆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海峡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的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总书记胡主席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主张,惟台湾方面没有正式回应。

 

                                   对蒋介石的评价

 

       虽然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最后败退到了台湾,虽然蒋介石挑起了内战,但蒋介石一直反对台独,一直希望中国统一,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蒋介石是一个具有优秀品质的伟大的爱国领袖。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最起码把中国彻底统一了,由此看来蒋介石是非常有功勋的。另外蒋介石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让中国从根本上完全统一。抗日战争14年期间蒋介石率领全国军民全力抵抗侵华日军并最终取得胜利。

         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到护国运动蒋介石早年追随陈其美和孙中山,基本参加了一切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和革命,这对中华民族来讲有不可抹灭的功绩,从这点上来看蒋介石是当之无愧的革命先锋,民族英雄。

         如果抗日战争时期不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拼死抵抗那么我们中国早已全国沦陷了。蒋委员长是抗战的英雄,中共应该正视历史,因为如果一个民族把自己的历史都乱改的话是对不起曾经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先人。所以中共不应再计较国民党统治时的迫害。因为对毛主席的评价有的时候还要三七开,所以我们队国民党政府与蒋委员长的功过也可分为7分功3分过!

顶一下(98 写日记 340140 11462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