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四阶段:【战略进攻阶段】
1945年4月 至 1945年9月
桂柳反攻战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4月至8月,在中日战争的抗日战争中,第2、第3方面军在广西省龙州、南丹、全州、阳朔地区对日军第6方面军进行的反攻作战。
4月,日军第22、第58师团及第13师团一部,根据其第6方面军撤退西江两岸及南宁的计划,准备缩短防线,集中兵力,以防国军反攻。 守军为把握时机,乘势收复桂柳,乃集中第2、第3方面军6个军14个师和地方团队,在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指挥下,发动桂柳反攻作战。27日,第2方面军以第46军一部攻占都安后,主力向都阳山脉进击,节节迫近南宁,地方团队蜂起响应,部队进展迅速,于5月27日攻克南宁。日军一部向龙州、大部向柳州撤退。第64军随即以主力向柳州东南迂回攻击前进,连克宾阳、迁江、桂平、武宣,于6月上旬向柳州攻击前进。第64军一部向龙州追击,连克思乐、江明,在地方团队协同下,到7月3日,克复龙州、凭祥,将日军驱于国境之外。6月19日,第46军一部已迫近柳州。第3方面军5月初,以第29军向河池、黎明关攻击,并以一部攻取天河,复沿柳(州)宜(山)公路北侧,山地前进,以策应主力作战;到21日晨,占领河池县城,并沿黔桂铁路(贵阳至柳州)向宜山追击,连克德胜、宜山。在收复宜山后,日军曾数次由柳州增援,第29军与其反复争夺,到6月14日再度克复宜山。日军第13师团向柳州撤退,第20军跟踪追击。同时第2方面军第46军主力于24日攻抵柳州南侧,会攻柳州。30日,收复柳州。尔后,第3方面军第20、第29军兵分3路沿桂柳公路和湘桂铁路(衡阳至南宁)向桂林并进,至7月17日,克复雒容、中渡和黄冕,日军退守永福,凭险顽抗;24日,攻克桂林南方门户永福;此时,一部沿桂柳公路克荔浦、白沙、阳朔,直逼桂林近郊;另一部攻克百寿,遂三面会攻桂林。第94军向义宁,第26军向全县、兴安间攻击前进,7月10日袭取南圩,26日克义宁,向桂林近郊推进。在各路部队总攻下,27日收复桂林,续向东追击。8月17日收复全县。时日本业已投降,作战遂告结束。此战,国军共击毙日军*0余人、击伤5000余人。
苏日战争 即【东北大反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对法西斯日本进行的战争。主要作战地区在中国东北境内。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开始进攻,到9月2日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在世界上空前孤立,败局已定,于是采取全面收缩、争取体面媾和的总战略方针。日对苏方针是避战求和,如苏军进攻,就退守中朝边境地区,保住朝鲜。日本关东军(总司令为山田乙三上将)总部设在长春,辖2个方面军另2个集团军、1个航空兵集团军,计24个师、12个旅,约78万人,另有伪满、伪蒙军约20万人。关东军沿中苏、中蒙边界构筑了17个筑垒地域,但只配置少量兵力,其主力配置在中国东北腹地。苏联为履行在雅尔塔会议上做出的关于有条件的对日开战的承诺,在战胜德国后,迅速从西线抽调大批兵力和物资器材到东部地区,并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设立了远东苏军总司令部(总司令为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辖3个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黑龙江区舰队,计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兵集团军和部分蒙军,加上海军总兵力达174万余人。苏军总的企图是:3个方面军协同动作,向长春、沈阳实施向心突击,粉碎关东军,速战速决。其作战计划是:外贝加尔方面军从蒙古东部突出部实施主要突击,切断关东军与华北日军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第3方面军于长春、沈阳地区;远东第1方面军在太平洋舰队配合下,从滨海地区实施突击,切断关东军与朝鲜的联系,分割围歼关东军第1方面军于牡丹江、敦化地区;远东第2方面军在黑龙江区舰队的配合下,从北面实施突击,歼灭日军第4集团军;另以第16集团军和堪察加防区的部队进攻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太平洋舰队负责切断关东军与日本的联系,并在朝鲜北部海岸实施登陆作战。
8月9日凌晨,苏军航空兵对中国东北主要城市进行空袭。同时,地面部队各先遣支队越过国境。拂晓,主力发起进攻。外贝加尔方面军未遇抵抗,迅速越过大兴安岭和戈壁沙漠。远东第1方面军从侧后迂回并封锁了日军筑垒地域,用坦克在原始森林中开辟通路,向牡丹江方向进攻。远东第2方面军在黑龙江区舰队协同下,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力沿松花江进攻。与此同时,太平洋舰队在朝鲜北部海岸实施登陆。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8日,日本关东军开始投降。19日至24日,苏军小分队陆续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主要城市机降,并在沈阳机场拘留了伪满皇帝溥仪。苏军先遣支队先后进占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长春和旅顺。8月25日,苏军占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9月1日,占领千岛群岛等岛屿。9月2日,在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受降仪式,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盟国无条件投降(参见彩图1945年9月2日,日本国代表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签字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日本的战败 即【帝国的末日】
1945年2月以后,虽然日本军阀在豫湘桂会战后已基本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来自于内地的美国空军的攻击,再加上太平洋战场已日益吃紧,盟军正逐步逼近日本本土,于是为了消灭美军在中国的飞机场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通畅并早日结束中日战争以集中全力于本土防卫,1945年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在河南,日本军阀于3月下旬从豫中会战之后的防线以东向西发动攻击,其前锋一直冲到西峡口。在湖北,3月日本军阀向西北部发动攻击,于4月8日攻陷老河口;不过之后国民革命军随即发动反攻,收复了除老河口之外所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在湖南,日军以空军基地芷江为目标,于4月向湖南西部发动攻击,但是在国民革命军抵抗之下,日军遭受大挫败而退回原阵地。之后国民革命军乘胜追击,向广西地区发动反攻,于5月27日收复南宁,6月29日收复柳州,7月27日收复桂林,8月收复广西全境。此外,国民革命军原本预定于8月收复广州以打通中国对外运输要道,因为日本投降而未实行。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日本“最后之打击”。由于此时美国的原子弹已试验成功,美国新总统杜鲁门对于苏联的参战并不抱太大兴趣,所以未邀请苏联协商或署名,造成苏联颇为不满。
1945年8月6日,为了避免采取大量伤亡的登陆战以及在先苏联一步拿下日本本土,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3天后又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苏联红军也根据《雅尔达密约》,随即在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并立刻于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此时的日本关东军兵力仅有70万人部署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苏联红军投入到远东战场则多达150万人,双方的装备也相差悬殊,于是苏联红军配合中国军队在中国东北横扫日本关东军并击毙日军近10万人。
同时,由于美国的核武打击与苏联军队的参与,中国内部开始有人感觉到抗日战争终结之日即将到来。毛泽东主席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大反攻阶段。将原本分散的抗日根据地一一连通。国民党方面也在美军空运、海运帮助下,迅速占领各大城市,接受日本投降。*军队则接收经营许久的中小城市、乡村地区,但是在苏军协助下也收复了一个省会城市张家口。而且八路军、新四军因为长期敌后抗战的缘故,控制了大量铁路干线实基础。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华民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正式结束了。
虽然日本政府已宣布投降,但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教育影响的顽固派士兵仍在中国地区和太平洋的其他地区小岛上赋予顽抗,至9月中旬才正式被肃清!
历经了长达14年的沧桑,中国人民为了反击日本军阀的侵略,英勇的与日军进行了27次大会战!1256次重要战役和48000多次武装冲突和战斗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上党战役
上党战役作战要图上党战役发生于1945年中国山西省上党地区(今长治市)境内,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是1945年国共冲突的一部分,成为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序曲。
战役准备
1945年8月下旬,日军投降,阎锡山部队第19军史泽波率4个师在上党地区接受日军投降。但该地区恰好位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行分区与太岳分区两区之间,态势孤立;中共抗战胜利开始即列入应予占领的地区之一。8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在关于各地军事部署的指示中,要求太行军区应即集结主力,“收复上党全区,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彻底消灭伪顽,逼敌投降”,31日再度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阎部一万六千占我长治周围六城,乃心腹之患,必须坚决彻底全部歼灭之。”
据此,刘邓部署对上党地区(即长治地区)作战行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部队在抗战之后编成4个野战纵队,为了进行上党战役,动用了3个纵队。
战役过程:
9月10日,晋冀鲁豫军区出动太行,太岳,冀南3个纵队攻击阎锡山控制的各个城镇,不出10上党战役中,八路军攻克屯留城关天,攻克大部分据点。20日,第19军被围困于长治,史泽波固守待援。阎锡山得知长治被围,一方面给史泽波鼓气告其“上党必争,潞安必守,援军必到,叛军必败”,另一方面调集第7集团军彭毓斌率领第23军和第83军驰援长治。中共采取围城打援的办法,在白晋线设伏,将支援长治的彭部包围在了屯留北部山地。10月5日,援军被全歼。阎锡山见援军失败,急令史泽波突围。10月8日,史泽波突围南逃,12日,在沁水以东被中共拦截消灭,史泽波被俘。
战果:
据中共记载,在上党的整个战役中,中共以损失4万多人的代价共歼敌第19军、23军、83军等11个师约3.5万人。俘敌将官27名,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上党战役歼灭的阎锡山部队占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上党战役使得阎锡山损失11个师,对于阎部是沉重打击;对于中共,这次战斗不仅解除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直接威胁,而且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实现了中共边打边谈,以打促谈的预期目的。从此,中共的晋冀鲁豫地区日益巩固,成为后来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基地,并为后来设立华北局和定都北京奠定了初步条件。
阎锡山失去第19军后,其已经不可能单独据守山西,故不得不请求黄埔系中央军进驻山西,从而结束了阎锡山自民国初年独占山西的割据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