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多少千年小城可以游?云南建水、福建长汀、四川阆中、湖北江陵、陕西韩城、安徽歙县、湖南凤凰、湖北襄阳等8个千年小城。
陕西韩城
位置:位于陕西省东部,渭南地区东北隅
始建年代:夏商
古称:夏商时称“龙门”,周初称“韩国”,春秋时谓“韩塬”
主要景点:司马迁祠墓、文庙、大禹庙、普照寺、魏长城遗址、千佛洞石窟、龙门
韩城之最: 韩城最有名的人--司马迁
韩城最不缺的东西--古物
韩城最平静的地方--黄河
韩城最威猛的地方--寨子
韩城最出名特产--大红袍
韩城最重东西--门户蒸食
韩城最拥挤的地方--老城
韩城最有名的人--司马迁
影迷们大都看过电影《刺秦》、《西楚霸王》,这些瑰丽多姿的故事取材于两千年前的《史记》,作者便是司马迁,他在自己饱受屈辱的五十六年的生涯中,孤独地完成了这部浩浩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字字精华的华夏历史奠基之作,第一次将自上古时期轩辕皇帝到汉武帝期间面目模糊的中国历史客观、公允、鲜活地描述出来,后人很难想象他的博学、更难想象他的坚忍。
如今的韩城四处可见司马迁的踪迹:司马迁祠、司马迁广场、司马迁大学、司马迁中学、太史路……。这座城市似乎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出这个孤独而伟大的灵魂给予韩城的精神内核。
韩城最不缺的东西--古建古物古风
韩城最不缺的东西是古建、古物、古风。从市镇到农村,韩城的古建筑比比皆是。举个例子,如今还有多少地方奢侈得像韩城这样,拿元代的建筑群做校舍的?人说韩城老城是“小北京”,韩城有不少四合院以及明清年间留下的老宅子,堪与北京媲美,只是规模小了点儿。
韩城文庙为陕西省现存十三世纪以来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文庙门外不远处有东西两座牌坊,一名“贤关”,一名“圣城”。牌坊上分别书有“德冠古今”和“德配天地”。
司马迁祠墓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距今已有近1700年。“夏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
龙门,又名禹门,在陕西省韩城市北三十公里处,据《禹贡》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亦称禹门渡。《三才图会》记载:“此处两山壁立,河出其中,赛约百步,两岸断壁,状尽斧凿,形状似门,故称“龙门”。
大禹庙为元代建筑,位于韩城市苏东乡周原村北,创建于元代大德五年,明万历和清嘉庆年间重修。大禹庙是为了纪念夏禹而修建的。
普照寺,始建于元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是1992年公布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建在10余米高的古寨堡南端,居高临下,颇有虎踞高山之势。是韩城元建标志性建筑。佛教文化气息浓厚。1999年开始建设的陕西省元代建筑博物馆已初具规模,现已对外开放。近年来,经过修缮保护的普照寺,被当地人称为韩城的”布达拉宫”。
韩城最平静的地方--黄河
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东流不复还,素来以气势闻名于世界。尤其是在韩城的龙门,黄河河面仅宽80米;在龙门上游4公里处的石门河面则仅宽60米,可谓万里黄河的咽喉之处,水势异常的汹涌。黄河通过龙门这道关卡后,水面变的宽阔,水势也变的波澜不惊,想必洪荒时代的大禹开山治水后,桀骜不逊的黄河领教了人的力量,所以会变得这般平静。
韩城最威猛的地方--寨子
韩城180个古村寨或者村寨遗址,反映了礼仪之邦的民众在宗族安全受到威胁时,会采用强硬而巧妙的手段来自卫的史实。想当年叱咤一时的李闯王、太平天国的天兵天将都在这里吃足了苦头。寨子中以曾经富庶一时的党家村的寨子保存最为完好,当年的火炮甚至还可以使用,游客可以发射火药弹玩,每次3元,多则优惠,大家试试,很好玩的。
韩城最出名的特产--大红袍
说来不过是个丁点儿大的小东西,绰号却是英姿飒爽的“大红袍”。这小东西学名叫作花椒,想吃火锅麻辣猪蹄辣子鸡的话可离不了它;除此之外,花椒还是祛邪去寒的中药材。这厨房里和药罐子里使唤的东西个头虽小,力量却很大,足足撑起了韩城的半边天,直接关系到韩城人民的日子能不能过得红火,小姑娘能不能打扮得漂亮,小伙子能不能娶上媳妇-----韩城年产花椒四、五百万斤之多,远销海内外。花椒是韩城经济的顶梁柱之一,客观公正地讲,也实在是个大东西。
韩城最重的东西--门户蒸食
传统的中国人最讲究"礼尚往来",虽说有句古话叫"礼轻情义重",但在韩城农村的各家各户间,来来往往的礼品是以百计数的蒸食(也就是做得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馒头),这礼品可是要用箩筐挑的,例如女儿出嫁,娘家要送三百馍,如果某家有老人去世,女儿、孙女、儿媳娘家每家要送三百馍,侄女、外甥女每家两百,叔伯侄女、外甥女每家一百,什么卷儿馍、馄饨馍、盘子馍、圈圈子,等等等等。这又复杂又沉重的礼品在全国可是独此一家。
韩城最拥挤的地方--老城
韩城的老城区里比比皆是的明清乃至元代的楼阁积满了灰尘,麻雀们在数百年的屋檐下做满了窝,并深情地洒下一堆肥沃但臭气熏天的鸟粪;小媳妇儿把刚买来的煤球儿堆在自家院落外面两个世纪的栓马桩底下,心里还直埋怨这老石疙瘩挺碍事的;在韩城,只要你留心,就可以美美地感受一次美妙的光阴之旅;若是累了,就坐在明朝的回廊里、清朝的石凳上歇歇脚。
韩城人管自己的老城不叫老城,也不叫旧城,而是诗意地叫它"金城",姑且不去探讨这名称所从何来,它无疑象是一首古老的乐曲,不单动听,也激发了人们通常匮乏的想象力,给这片古老的城郭蒙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色。有意思的是,虽然韩城在老城以北开拓出了一座"新城",那里马路要宽敞的多,住房要宽敞的多,还有一座点缀着红花绿树的广场,可是这座新城在韩城人眼里就仿佛从外星球漂浮过来的一只水泥仓库,没有人觉得它跟自己有大不了的关联。于是,金城看上去总是比新城热闹,多少年的老街上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巷子里的颌烙摊子又有什么时候寂寞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