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灯下漫笔话读书

芯为你跳动 [闲逸] 2009-12-16 01:11:31 星期三 晴天 查看:576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文章是案图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一篇好文章,一部好书,一处好风景,乃至一个好人,都会使我们砰然心动,心醉神迷,流连忘返。
写罢题目,自觉搞笑。我本从小爱读书,家父也是语文教师,从小就受语言文化的熏陶、语言艺术书画设计等为伍。然有些同学朋友、甚至中学生朋友告之我喜读吾文,我不禁惶惑了,同时又感到欣慰,于是只好又作文,以求不贻笑大方罢了。
现如今,有谁愿意甘守青灯黄卷忍受孤独,又有几人愿意花费时间听你闲聊读书?生活在现今社会中的人要想静下来读书玩高雅谈何容易,种种诱惑随时可能向你发动进攻,一不留神就会书走茶凉。但不管怎样,培根的教诲总能让人记住读书的好处:诗使人灵秀,哲学使人深刻,逻辑学使人善辩,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对我来说,这诸多好处大于现实生活中其它诱惑的总和。多年的风雨兼程,尽管清贫,尽管疲惫,还是忍不住频频出入大小书店,将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好书摸个够,看个够。
读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睿智的头脑,是人生的经验,是充实心灵,这一切更多的需要从书本身的价值来体验、来获取。朱光潜说过:“人类最上的享受是心灵的享受。”我的一位刘姓朋友说她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这种享受,更重要的是家庭的读书氛围多年来带给孩子耳濡目染的影响,11岁的儿子不知不觉间读完了《资治通鉴》,这个小班长在一次家长会上竟作了半个多小时的即兴发言,引得在座的家长们啧啧称叹。做母亲的深有体会:只有父母真切的爱书读书,创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发掘书的价值,补充自己知识的银行,孩子才会在这个氛围中得到熏陶。
有人曾问我读书后有什么体会?我引用两句名言:读一部好书=交一批好友,读一部好书=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现代文明并不排斥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我们这个有几千年文明底蕴的国家,在接受电脑、汽车以及各种载体传播的现代信息同时,广泛涉列书籍仍然是自我修炼提高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读书,不要象五柳先生那样,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读书时多做做笔记,能记多少记多少。等到再亲近时,自是熟门熟路,随手翻处,便可穿花越柳,直入佳境。兴味缱绻之际,或飞峰蓦至,别有会心;或昔为是者,今反为非。于是对于文章的感受,见血入骨的不说,且亦渗透进个人的生命体悟,人生经验了。
除了闭门苦读,愚以为另一种读书法,就是走出书斋,直接阅读大千世界:读那日月星辰青山绿水;读那梅兰竹菊苍松翠柏;读那风霜雨雪花月雷电;读那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读世间花花绿绿的女人,肥肥瘦瘦的男人,面朝黄土的穷人,腰缠万贯的富人,读形形色色哭态笑态丑态变态,读人生大舞台悲欢离合嘻笑怒骂,读着读着,你会觉得男人是山,女人是水,人心如镜,历史有悔,这时免不得喟然浩叹:唉!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可叹人生不能重来!不然的话,我愿意年轻十年,二十年,更愿意回到十岁,背着书包去上学,因为……
南宋词人蒋捷有首《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斑斑矣。悲欢离合总是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此处的听雨,实际上是一个人不同年龄段对人生的感受及其心路历程也。人生是一部大书,在阅读这部大书中,少年的浅薄浮浪不足为训。在读有形的无形的大小人生之书时,倘能既善于把人生的经验与智慧归而纳之,又不拘泥窠臼,从古往今来中放纵目光,延伸视野,将一个更大更新的世界分而析之,不定又会流光溢彩出怎样的收获和惊喜呢!
书犹大海,读书好比行船,当你读书万卷,你就游行万里。还是读书吧多读读书吧,不必抱怨人情是纸,不必抱怨世风日下,更不必愤世嫉俗,或者浮躁得找不到感觉。沉下心来读读书,读读大自然,对于每个现代人或许是一剂良方,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顶一下(34 写日记 146741 51862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