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坦伯格根据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组成了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
第一种是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和承诺,如友谊。显然,友谊并不是爱情,喜欢并不等于爱。不守友谊还是有可有发展成爱情的,尽管有人因为恋爱不成连友谊都丢了。
第二种是迷恋式爱情,只有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激情,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咱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涩情感。
第三种是空洞式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激情,如纯粹为了结婚的爱情。此类,“爱情”看上去丰满,却缺少必要的内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四种是浪漫式爱情,只有激情和亲密,没在承诺,这种“爱情”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第五种是伴侣式爱情,只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跟空洞式“爱情”差不多,没有激情的爱情还能叫爱情吗/这里指的是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
第六种是愚蠢式爱情,只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没有亲密的激情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第七种是完美式爱情,包含激情、承诺和亲密。只有在这一类型中我们才能看到爱情有庐山真面目。
斯坦伯格很聪明,在这些爱情前面都加了一个“式”字,因为在他看来,前面列举的六种都只是类爱情或非爱情,在本质上并不是爱情,只有第七种才是爱情,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类爱情和非爱情的情形实在太多,以致把具备三要素的爱情基本当作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状态。
激情是爱情的发动机,没有激情,爱情就缺少了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亲密是爱情有加油站,没有了亲密,爱情就容易枯竭;承诺是爱情有安全气囊,没有了承诺,爱情就多了几分危险,时刻有崩溃的可能。
激情、亲密和承诺共同构成了爱情,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不能称其为爱情,正如三点确立一个平面,缺少任何一个点,这个唯一的平面就不存在。斯坦伯格之所以把具备三个基本要素称为完美式爱情,是因为建立一段稳定、持续的爱情需要恋爱双方耗尽毕生的精力去培育、呵护,那是一项贯穿人生的浩大工程。
然而,具备这三个要素并不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爱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调节这三者的关系。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屋现在有人认为爱是一种能力。是的,爱是一咱能力,并非天生就有,需要不官兵地锻炼和实践才能培养出来。爱是一种能力,被爱也是一种能力,而且还需要成为一种艺术。在这个连爱情都需要能力才能支撑的时代,艺术地谈一场真正的恋爱谈何容易啊!
从这三个构成要素来看,要找到并享受真正的恋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许多人以为他们正在谈恋爱,但他们不知道那并不是爱情,充其量只是还没有成熟的类爱情或非爱情。
现在那么多大龄青年面临找对象的困难,单身的的越来越多,这些人很大程度上是对理想爱情近乎顽固的执着。他们是爱情最后的信徒和守候者,为真家不惜赔上自己的黄金年代。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这是执迷不悟,但对他们而言,爱情绝对是苛刻的,而不是凑合的,更不是随便的。
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没有能力的勇气,有心无力。虽然如此,芸芸众生并不是等具备了这在一个要素以后才开始谈恋爱。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外一回事。因为在这三个要素里面,除了激情之外,亲密和承诺的实现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转化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是激情,要维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人们常常忽视了这一点。
或许,我们与爱情还有一段永远无法克服的距离,爱情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不断迫近的目标和不断改变的体验。这可能有点残酷,但如果事实如此,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和被爱?
不管怎样,我们仍然仰望爱的星空,在爱的路上,风雨兼程。
- 群号:100474503 欢迎加入 谈人生 情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