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想说,“剩出来的女人”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可是转念一想,假如以婚姻形式来固定女人的生命过程的话,那么,“绝对”就是无疑的了。
那么,“剩下来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就是“自怨自艾”、“刁蛮怪厌”甚至“无可礼遇”吗?其实不是的,只要你走入她们的内心、走入他们的生活。
走近她们,你就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剩女”更像一个丰收果园里的“农场主”,不计其数的单身男人“挂满枝头”从她们挑剔的目光中掠过,她们手中的天平在等量“硕果”的质量而已。
应该说婚姻的“出路”对她们是宽广而辽阔的,难,是难在条件冲突的拿捏与男女平等观念的制衡。
对一些追求婚姻实体的“剩女”来说,一下几条出路是可以考虑的:
1.涉外婚姻
具有一些有涉外关联关系的同时语言适应能力比较强的“剩女”,对国外生活也比较向往,也能够承受并能够化解因为文化观念冲突而带来的压力的,这无疑是一条“阳光大道”;
2.女大男小的婚姻
记得曾经在一篇日本人撰写的关于中青年人婚姻结构研究的文章里谈到,对40岁左右的男女来说,女大男5--7岁是相对合理的年龄搭配,当然这个出发点是充分考虑了男女的寿命比例。
现实生活中40岁左右的女性或多或少都“遭遇”过年龄小于自己的男性的青睐,应该说其中不乏确有婚姻诉求的。
3.离异中的“佼佼者”
这里谈的“佼佼者”是那些钟爱婚姻而又有相应生活实力的离婚者,他们期望相守的婚姻模式,有分担和承担意识,也是“剩女们”可以在意的群体;
4.复婚
“剩女中”的一部分是因为离异而“剩”的,离异女人离异的一部分原因源于对待婚姻的心智不够成熟,一段时间的离婚生活假如“获得清醒”,重新寻觅的艰辛、不如意,一定有所收益,那么,复婚是个不错而需及时行动的选择。要知道,对大多数离异男女来说,男性再婚难易程度和速度都远超于女性,耽误一个男人,可能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一部分正在恋爱的“剩女”应该明白“恋爱时间长新娘不是你”的道理,如果你要的是婚姻,而对方也能给你一个实实在在还满意的家庭,那就结婚吧!
条件合适,为何不可以先结婚后恋爱呢
6.“成婚不成家”
这类模式更适合那些双方都具备较好的居住环境、生活品质而彼此都十分心仪的男女,他们各自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处理各自的日常事务和心理需求,愿意像婚姻一样生活但不需要“法律保障”的约束,往来形式更接近“走婚”;
7.“试婚”
客观地说,有一部分“剩女”基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无法摆脱单身的困境处于不断的“试婚”状态;
8.消费男色
无需回避,消费男色对某些领域的“剩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然,这不能与婚姻相提并论,仅仅是部分单身女性生活的一种方式;
9.被包养
有一部分“剩女”的确在扮演这样一种角色,既能获得一部分生活来源的补充液可以满足生理需求,实为出路之一;
10.守望
极少一部分“剩女”在等待曾经“海誓山盟”的他归来,青春在守望中耗尽却依然痴心不改。她们的内心有着“贵族般”的精神享受,自恋着自己的初衷和神往,令旁观者惋惜;
11.群婚
为数不多的“剩女”不间断地同时与多个异性保持相对较长的性关系,因此获取不当利益、满足心理、生理快感,类似“群婚”;
12.游戏男性、以身试法
这类单身女性也是“剩女”,也在广泛地接触男性,但是她们的目的不是婚姻,目标明确,就是欺骗,甚至诈骗,以此谋利,游走于法律的边缘,这类剩女也在向人们展示着“剩女”的出路,但我相信,大多数“剩女”不屑于此。
不管怎样归类、也不管怎样分析,“剩女”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否认,“剩女”的现状就是目前“剩女们”的出路。
此外,造成“剩女”逐渐成规模化增长趋势的原因很多,欢迎有兴趣的朋友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畅所欲言,参与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