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真正有用的只有三种能力:1、与人相处的能力,2、语文(包括外语)的能力,3、数学逻辑的能力。家长只需保证孩子在这三方面不要吃亏,其他地方便可以任由孩子发挥,给他们空间自由成长。孩子具备这三方面的能力,将来无论是读书工作,都不会有什麽问题。欠缺一样,将来都会遇到的很大的困难。若是欠缺两样,则以後很难会有什麽前景。
这三方面的能力中,与人相处,是日常的言传身教。父母只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失败的地方传给给孩子就可以了。语文和数学能力,每天只需各自花半个小时,十几年下来,很难会差到哪去。剩下的时间,孩子喜欢玩什麽便玩什麽,喜欢学什麽便学什麽。这种方式对亲子关系,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孩子未来的学业和事业,都会是最理想的方案。
------------按照企鹅的总结,我按我的重视程序排一下序
与人交往的能力>语文或外语的能力 > 培养几个终生的兴趣爱好(可以是画画、音乐甚至是做饭,缝纫都行)> 数理逻辑(我家是女生,我有偏见)
----------------转来的,共勉。
1. 孩子不主动练琴是必然,不是偶然;2,培养兴趣是家长的职责,不是孩子的天性;3,孩子需要的是陪练,不是陪骂;4,琴童期盼的是鼓励,不是攀比;5,陪同上课时家长是旁听,不是助教;6,考级是插曲,不是目的;7,希望的是孩子一生能以音乐为友,不是以音乐为业。
------------
制定计划,对于我十分容易。因为工作和生活中认得很多顶尖名校毕业的朋友,甚至他们的招生人员,所以对名校招生的条件比较清楚。只要能把孩子培养成他们的招生目标,入名校易如反掌。我当时的计划如下:
一、从孩子一岁左右开始,找四个分别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日本同龄的孩子,每周五天大家一起玩。由各个家长轮流负责看管,每家一天。哪位家长负责看管,那天孩子们就说那位家长的语言。在六岁之前,孩子就能以六种语言交流(普通话、广东话、英、法、西、日)。六岁之后专攻英语,但尽量保持其他语言的能力。
计划的这个部分其实并不天方夜谭,成功率也会很高。我的家庭背景是南洋华侨。那边的亲戚都会说三种中国方言,加上英语和马来语。在我居住的这个社区,要找四位分别来自那四个国家的积极家长,只是举手之劳。
二、在小学一年级时,以每两个月完成一年小学数学课程的速度,完成小学数学。剩下的五年放慢速度,二至四年级只需每年完成中学两年的课程即可。五到六年级,可进行拔尖培训,专门进行如奥数之类的训练,学习如何破解难题。到了初中,就可以开始微积分,微分方程,力学,统计学等对工程和数理学科比较重要的项目。
这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神奇,是完全可行的。我小时家里十分相信预习,要求我们在暑假期间,便把全年的数学都完全学会。但由于我们比较积极,三年级时便于把小学所有数学都解决了。于是大人们便在国内找了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是文革后给人用来自学考大学的。我们在小学毕业前一般都已把数学方面的做了五到六本。其中几何到了第二本,难度已超越了我在大学念工程时所学的数学。那套书非常好,我们基本上都是在自学,只有面对极难的难题,坐在那里两个小时以上都无法解决,才会去向大人求助。
三、在孩子上小学后,每周一本中外名着,每天背一首诗或一段文章。中学毕业之时。孩子便會已读过六百本名着,背过四千篇诗文。其语言能力绝对会是尖子!
四、在孩子上中学时,尽量鼓励她去组织同学一起活动。不管是球队,远足,野外求生,辩论队…在生活中掌握领袖才能,追求卓越。
如此培训出来的孩子,文、理都会是精中之精。加上会六种语言,又有领袖才能,到了申请大学之时,绝对会是她在挑学校,而不是学校在挑她!
北极企鹅育儿观念-转2

心情分类
推荐日记
分享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