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赵堡太极拳历代传人传略

李钊 [无奈] 2013-06-09 21:18:02 星期日 晴天 查看:22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蒋发先师为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开创人,出生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14年)。他从王宗岳学太极拳为万历二十四年,时22岁。在山西师家学太极拳艺7年,侍师如父,师亦爱之如子。王宗岳无子,只有独生女儿。王夫子早年授艺给女儿及郑州孙某(名讳及拳艺失传),除此,拳艺亦未示人。收蒋发为徒乃夫子晚年,因年事已高,不耐多言,多由女儿代为传艺,蒋发称之师姐。因此,后人有称赵堡太极拳为大姑娘拳,盖缘此义。

蒋发先师学艺时,王宗岳常对其言:"吾将此拳秘诀传汝,而后汝必择人而传,不可不慎。"蒋发先师学艺功成后归家,夫子以自己心得笔记8册相赠。并再次嘱曰:"此拳不可妄传。倘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倘得其人不传,如同绝嗣。能广传更好。"

蒋发先师归家后谨遵师训,订下"不忠不孝者不传、不仁不义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人格低下者不传、贪酒好色者不传、轻露卖弄者不传"等"十不传"的规矩。蒋师以数年考察检验贤仁,而所怀绝技含而不露。然而偶在乡郊小示百步捉兔之轻动,竟轰动乡里。爱好武术者纷纷登门求教,但他谨慎之至,未轻允于人。如此经过3年,始先看中邢喜怀为理想的传授弟子。时蒋发先师已32岁。

邢喜怀接传了太极拳之全部理法,造就惊人。功成后有南墙挂画之绝技。他继师训选贤者传拳授艺,得择张褚臣("褚"又作楚)为入室弟子。

张褚臣接传为赵堡太极拳第三代。此人忠诚朴实,墨守成规,功夫成就后无显赫事迹记述,只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以师传规矩,选贤者陈敬伯传授技艺。

陈敬伯为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他在太极拳技艺方面达到了神化功能,时人称为"神拳手"。他以武会友,接待武林中朋友多人,艺高德厚,在当时武林中誉享全国。他为了发展太极拳技艺,广收门徒达数百人。但能全面继承其拳艺者,唯张仲禹一人("仲"有作宗)。所以在赵堡太极拳传承中,第五代仅列张仲禹一人。陈敬伯在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l年)已年高84岁。此时有一位绰号"盖山东黑狸虎"者来访,陈师因年高,意让弟子张仲禹与之交流拳艺。然来客称专程拜访陈师求教,意在非陈交手莫可。陈知对方居心叵测,只得陪同在孙神庙柏树林空场比武。陈师终因年高,又棋逢对手,虽几番提出停手,怎奈来客步步紧逼,毫无留情之意。陈师无奈方真出手,乃将山东客打死,自已也因劳累过度,踉跄不已,怀抱柏树而亡。赵堡镇因此留下一段俚谚:"打死山东客,累死陈敬伯。"

李文和先生(白衣者)
的太极发放

张仲禹为赵堡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他选择邻人原法孔为其入室弟子。时原法孔在大名府开设中药店,经常往来经营,趁暇从师学艺,待师甚尊,连师之生活也予承担,亲如父子。且法孔好学,遂得其妙。张仲禹有侄儿张彦,幼年好闹事,张师不传给技艺,有时还让法孔代责侄儿张彦。彦极愤恨,遂暗中用功自学。后仲禹师年高卧床,病情严重。适逢法孔去大名府药店未归,师因最后技艺未传给法孔,急盼法孔归来。虽已着人带信,但因路途遥远,仲禹师担心他不能按时归来,恐成憾事,叹息之下,将侄儿张彦叫到床前说:"我病恐等不到法孔归来,今将拳谱交付给你,拳艺奥妙尽在其中。待法孔归来,你当转交与他。因其奥妙你是不理解的。"不日师故。法孔归来,即操办葬礼。既毕,法孔询及师临终遗言,彦答:"师将拳谱拳艺尽数给我,让我转交给你。皆因过去师让你责我太重,我不给你。"法孔听罢愤恨至极,抬手就打。二人交手,岂料法孔竞败在张彦手下。法孔因此怀气抱病,不久故去。法孔生前传子金华,后未传人。

张彦为赵堡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他是一位杰出宗师,首创赵堡太极拳走出小圈向外宣传并出访的先河。因他功夫全面,艺高胆大,遍访各地武术名家交流拳艺。访问山东曹州寺僧号"千里王"黄当家,留下艺高事迹。在山东,运用千斤坠气功斩蟒除害,受到官署奖励。由此名震远近武林。他曾三次访问陈家沟名家。那时赵堡、陈沟两村武术界人士交情颇厚。他的英雄事迹,引起文庠生陈清平的垂慕。因赵堡有"拳不出村"之约,陈清平遂由王圪挡村迁居赵堡,拜在张彦门下学艺。

陈清平(公元1795~1868年,有作陈青平或陈清萍,陈青萍)为赵堡太极拳第七代宗师。因他文武兼备,人称文武拳师。为弘扬武术、扩大赵堡太极拳的影响,首先改变赵堡太极拳不出村的陈规,为赵堡太极拳的发扬创出新路。他在实践中逐惭总结出因人施教的方法,亦总结出三种理论。当时外村从学出类拔萃者,有西新庄任长春、南张羌村李作治,王圪挡村李景元等人。传本村和兆元为代理架,张金梅为领落架,其他人均为腾挪架。有广平府杨露禅经该地中药店怀庆府人引荐,慕名来拜访陈清平。因当时清平对拳艺改制尚未定型,清平遂将露禅推荐于同族陈长兴处学艺。改制后,又在理论方面给杨露禅以辅导。杨露禅在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写的《杨氏太极拳序》中有言,"学太极拳于陈家沟陈长兴,得拳理于赵堡镇陈清平"。后有武禹襄来学艺,清平因禹襄之兄武秋赢任舞阳知县,为其通融排解加身官司,遂感其谊,全面予以传授(李亦畲《太极拳小序》可证一斑)。

和兆元(公元1811-1890年)为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之一。技艺大成后功夫超人,为清廷三朝元老李棠阶侍卫,例封武信郎之职。某次途经邯郸地方,为告诫当地一山大王改邪归正,曾显示以蜡木杆刺槐树之内功。因武艺出众,威震京师武林。李棠阶考翰林时的主考官体仁阁大学士祁藻闻知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询及武功情况,答学太极拳于名师陈清平诸事。后承大学士以易理为其太极拳作理论充实。和兆元经钻研学习,遂融化在拳艺实践中。回乡后,向陈师禀明在京情况,并向师表演了所钻研创新之太极拳。陈师认为确有创新发展,有独特之处,可以自立门派,遂以"和氏太极拳"为其命名。陈师豁达之心胸深为和兆元所感动,为谢师恩,誓师曰:"和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标异不分宗。"师亦乐之。

和庆喜(公元1857~1936年)出生于清咸丰六年,为赵堡太极拳第九代宗师。系和兆元之长孙。8岁始由祖父亲授太极拳技术,历时10年。后因祖父患精神病,自己用功至31岁。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小商贩糊口,停止用功达40年。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南京中央及河南省国术馆相继成立。时和庆喜已年逾七旬,因见大好形势,遂高兴地回忆早年所习太极拳过程。经过8个月的回忆整理,终将姿势、套路、理论结合自己实践全部汇集,传授数十人。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和庆喜带学艺3年的弟子参加比赛,赢得"拳艺高水平"称号,颁发有奖状、奖旗纪念。目前赵堡太极拳誉享中外,实是和庆喜先师的不朽功勋。他不但保持了赵堡和式太极拳的传统,并有所发扬光大。后因染上破伤风辞世,享年80岁。

杜元化为赵堡太极拳第九代传人之一。系任长春弟子,博爱县义庄人,清末文庠生。任河南省国术馆委员。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时任评判员。民国二十四年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出版。该书是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公开向外发行的资料。惜该书当时印数较少,且又为本门弟子收藏,所以为后来武术界鲜知。

王思功是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之一。系苗延升弟子,温县招贤人。在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上荣获第二名,获得奖状、奖旗。当时委以部队教官。

郑伯英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之一,系和庆喜弟子。在民国二十年开封设国术擂台赛上,赢得"拳艺高水平"荣誉,荣获奖状、奖旗。后任第四集团军总部教官。新中国成立后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并在西安广泛传授赵堡和式太极拳。与郑悟清一道被人誉为西北太极拳"二郑"。

据传,赵堡太极拳于清初得大内垂慕。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有胤祯者亲临赵堡微服访问太极拳技艺,适逢赵堡镇正在建设关帝庙,访者即赠写匾额一块,上书"乾坤正气"四个苍劲大字,落款"胤祯题"。后雍正皇帝即位,赵堡人方知胤祯者即雍正皇帝。雍正之爱武乃世人皆知,当时亲临赵堡,必慕高人而来访。其访问拳艺情况虽无记载,但所题匾额一直悬于庙中。惜后人未予珍惜而被毁,实可惜哉。

(文/郑瑞、谭大江)本文摘自《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


顶一下(31 写日记 1271094 226425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