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的一点读书心得
一《禅心一念间》
偶然翻了一下桌上的那本,上面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灰了,忽略它好久了,心情平静的时候看看还真的挺不错,虽然看得不是很懂,但是这本书却有一种力量,能够驱除掉我内心的很多杂念,想通很多事情.
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其实都很简单,只是在这个年代,我们习惯用一种复杂化的处理方式去解决,想得太多,从而圈住了自己的心灵,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
喜欢上面的一句话: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去,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眼前,内心保持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豁达的心境,不强求名利,不放弃追求值得追求的东西,那么不用过多的寻找,天堂就在眼前.这是我的一点理解.
很多人在出发的途中,只顾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总是觉得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的我们了,也许成熟了,也许成长了,慢慢的,我们发现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甚至比我们启程的初衷更值得我们去追求,于是我们理所当然的欣赏沿途的风景,淡忘了我们的初衷,到达目的地后,也许我们成功了,也许失败了,但不管结果如何总会有一丝失落时不时的涌上我们的心头,在我们孤单寂寞的时候….结果有很多种,过程很精彩,唯独我们的初衷竟被我们不屑一顾,殊不知,我们失去了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最初的简单,激情和勇气.
马大师身体不适,院主问道:”和尚近日身体如何?”大师云:”日面佛,月面佛.”所谓” 日面佛” 和”月面佛”,日面是指白天,月面是指晚上.合在一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白天晚上都是佛,即白天晚上都是一样的.联系上句,马祖禅师的回答便是:没病是这样,有病也是这样,有病没病都是这样。
在佛教看来,生病乃是人之夙障,是前生今生已造下的业。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免不了的,所以,纵是开悟的大组师也免不了要生病。但是,开悟之人对待生病,因其心空,亦不为病苦,只当是有病无病如一无二。假如时刻都把生病这回事放在心上,当然会生病,身病加心病,更是痛苦难忍。因此,马祖大师的态度就是把无病有病看做一同,何来痛苦可言?当然更无日夜的区别了。
不过在我看来,佛教的观点有点消极的色彩,有病还是及早的去医院治比较好,关乎自己健康的事情,我们应该引起重视,毕竟生命只有一次,生活只有一回,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但是佛里的一种观点我还是很赞同,它说佛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亘万古而长存,历沧桑而不变。我们不应该过分的在乎世间的名利争执,保持内心的澄净,无论是身体的病痛还是外物的诱惑,都不要使之防碍到我们的本心,这样的人生才能简单而又快乐,即便独步丹宵,就像在彩虹一样绚丽的天空独步空行。
二《于丹〈论语〉心得》
很喜欢于丹,觉得她真的不愧为学术界的超女,喜欢她的于丹〈论语〉心得,感觉她的书就像是一束阳光清爽的阳光,让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感觉到一丝清新,一丝淡定,传递给我一种意念,这世界充满生命的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位链接了多彩世界的孔子,链接是广泛,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主题确是单纯的,单纯到没有色彩,没有性别,没有时间和空间,只有温度。原来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又是柳暗花明的一村。
喜欢于丹说的: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是在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身边的每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一点余地,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一直以来都喜欢任何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我是个信奉距离产生美的人,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也过得还好,但从来没想过距离也是对人格的一种尊重,于丹的话让我醍醐灌顶,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最浅显的话语往往是经历过才能明白。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读完这本书,会对人生有一种不同的见解,使我们的生命在这些圣贤光芒的照射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无愧于自己的内心,无愧于社会,即使是在这样一个物欲横生的社会,只要保持着淡定,豁达,怀着仁爱的情怀,也能过上我们心灵需要的那种生活。
《禅心一念间》和《于丹〈论语〉心得》是我的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