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校除了点事儿,一个大三的师哥(抑或师姐),来自我的家乡湖北的老乡,给学校写了封发自肺腑的信,控诉了自己和学校在他的堕落中所犯的过错,而学校学生工作中心的那封“意见”也分析的句句在理,我听后就很想发言,我们每个人,在刚入校的时候不都是满腔豪情的吗?可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不也是常常茫然吗?遇到挫折和不如意的时候,我除了怨天尤人,大抵也没有拿出什么实际的举动来改变,总是和大多人一样,叹息着体制的落后,机制的老化。最近和一个已经工作的师哥聊天,也算是减轻了一些心理上的负担,进而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好好学习好好体验生活的人生目标。。。。
以下是一段摘抄,认为多少有所启迪: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XXXXX总理莅临视察工作,作了一场激情的即兴演讲,谈大学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总理在讲话中谈到,国家的发展要靠三个方面:人的智慧和心灵;能够发挥人们创意和能力的政治及经济制度;科技和创新能力。不过,这三者都需要人才,也就离不开现代大学的培养。大学应如何培养人才呢?XXXXX列举五点:要有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各大学应各具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向世界开放,多与各国大学交流;勤俭办学。
谈及学生的独立思考时,XXXXX特别表示:“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
XXXXX的说法,源于去年8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华中科技大学哲学教授姚国华的文章“一个民族需要关注天空的人”,而XXXXX在演讲中提及的那位哲人,正是黑格尔。为甚么黑格尔这样说呢?话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一晚望见满天星斗,预言明天要下雨,却不小心掉落脚下的坑里;有人救起他时,他告诉对方这个预言。泰勒斯的预言,却成为笑话,哲学家也就成了“只关注天空、不理现实”的代名词。二千年后,黑格尔以那番“仰望天空”的话,为哲学家正名,他甚至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为甚么要“仰望天空”呢?因为只有仰望天空,人类才知道宇宙的浩瀚,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才懂得心存敬畏大自然的心;只有能够仰望天空的人,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理想的勇气,才有精神的自由,不为利欲所熏心。
可是,中国人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民族性被彻底释放,有没有用处已成为判断任何人、事、物应否存在的最高指导原则。到了近二十年,中国人更加集体患上“金钱万能症”,一切向钱看,礼乐崩坏至以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唯一标准。
XXXXX的讲话,表明必须有部分人仰望天空,中华民族才有真正意义的崛起。当然,不需要大家都统一行动,发起甚么全民“仰望天空”的运动,也不应该全民都只仰望天空、不关心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