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致申请者的信 (转)

蒋凌翔 [无奈] 2013-04-06 21:04:13 星期六 晴天 查看:92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关于包装:

 

开心听到有人和我分享,说我们的项目宣传册、文件做得专业。

 

其实今年我们开始把我们的色调转成黑白,从某些角度, 我们反而希望可以低调。不过说到包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如何包装自己

 

美国、香港的学生比起大陆的学生,可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较善于包装,他们善于把自己做过的,可以很好的展示起来,比如你看他们从小就注重礼貌礼仪的培养,完成报告的时候善于使用图表、演示简报( PPT)及演说。

 

其实也不算包装,如果仔细体会,只是他们的事前准备做得比我们都好而已。我们的项目其实有一个硬伤,就是在香港的时间太短,不过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小例子:

 

1.       不知道你是否可以理解,在清华,读了三年或者五年的学生,当人家要他们介绍清华的时候,有可能比不过那个从香港大学过来交换仅仅一周的学生说得好。(包括校训、历史、出过什么样的校友以及清华的很多细节,清华给他的感触及震撼)

2.       我在汇丰实习了两个月,如果面对外人介绍汇丰的时候,就没有那个刚刚从香港大学过来北京实习的学生介绍得好,他介绍公司以及说起公司对他的改变 甚至比已经在汇丰工作了两三年的员工还好。

 

你说,这是包装的能力,还是他准备得比别人充分?

 

关于准备:

 

其实到大学、公司,具体做什么,学到什么,这是后面的事情,其实更关键的是,在去之前,你准备了什么。 清华大学的学生, 第一个闪亮点可能不是在于在清华学到了什么, 更多是在于, 在上清华之前, 他准备了什么。

 

在参加一些分享会中,我经常和人家一起分享我在各个 行业中工作的经验,很多人会问我, 如何准备面试,也有人问我,如何去和公司谈判,比如香港大学、企业我是如何谈判下来的。  其实并非什么技巧, 我分享的时候更多的只是准备。

 

有人问起我,为什么可以去印度最好的一家信息科技公司实习,而且公司还提供那么好的待遇,来回机票、出入有奔驰接送、住的是五星级酒店。是的 ,在公司里的工作,更多听起来像是享受, 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听到身边的朋友在他们的公司如何的奢侈,如何的享受。比如投行的朋友,出入不是君悦酒店就是四季酒店,专车接送,坐飞机都是商务舱或头等舱。但是在这些享受到背后,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准备去他们公司的吗?

 

为了申请那家印度公司,我提前半年开始准备。我知道公司准备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想在大陆开分公司,为此,在申请公司前,我去搜集他的竞争对手、同行的资料。对于他进入中国之后的预测,我还专门帮公司做了问卷调查,公司在大陆的认可度如何,同行业里的认可度又如何, 在清华学计算机的学生, 有多少是了解这家公司的。这一切,都是在面试之前所准备的(而且所做的准备,不是简单的从网站上了解,而是付诸实际的行动。实际的行动,往往更能打动面试官)。那时我还没有正式成为他们的实习生,可以说无名无份,但是我有信心, 我对公司的了解,不亚于他们公司的正式员工,而他们公司在中国大陆大家对他们的了解程度,可能我是他们公司里最了解到人。我那个时候有信心,只要给我面试的机会,我一定可以。

 

最终获得他们副总裁的电话面试时, 我是一个人在学生宿舍里,穿好西装、皮鞋,系好领带在等电话面试的。虽然他看不到我,但是我相信,我的准备、我的态度, 对方是看得到的。

 

如果你问我在印度的实习学会了什么,我其实在公司里并没有具体做什么,只是经常被公司调到其他地方出去给他们的高层做演讲,介绍中国以及我在中国的调查分析报告,都是我去公司前所准备的PPT,还有顺便在印度旅游

 

其实,真正给公司做的事情,是我在实习之前,面试之前。

 

如果有兴趣, 以后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德国、以及我后来的石油公司的面试,如何让自己在去公司之前,准备得更多。

 

我在德国工作的公司,是一家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高端的模具打磨工具。在公司给我六千欧元薪酬之前,我专门去了青岛海尔公司呆了一段时间,了解这一个行业在中国的行情。

 

在去石油公司之前,为了了解在工地里工作的辛苦,我曾经去过建筑地盘工作,知道怎么在恶劣环境下,与民工一起沟通和交流, 甚至住在一起。

 

其实都是准备,当大家都不准备的时候,你准备了,你就赢了。比如,有没有学生想过高三的时候让你的老师给你写推荐信?当大家都准备的时候,你可以想想,如何准备得更多,比如大家的准备都是通过互联网,你是否可以亲身去公司里体验?

 

关于总结

 

在分享会或者宣讲会的时候, 我常常会问大家一个问题:

 

大家在大学这几年里,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人总结过吗?

 

有些学生写过简历,可能也算是一种总结吧。可惜我在分享会的时候,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大学这几年,我学会了怎么做人”、“我学会了怎么思考”、“我学会了如何去图书馆。”这些答案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但是细想,就知道其实并没有总结过的。

 

举个例子,大学期间,大家应该都做过作业,或者参加过社会实践,又或者在学生社团工作担任领导职务,自己做了些什么,一般可以口头说得出来,但是, 如果更进一步的要求, 你可以演示出来吗?

 

总结的好坏,其实也是之前你对你所做事情准备的深入程度, 你对待你所做每一件事情的态度。

 

大家都是去香港的企业里,完成一份任务, 并进行演讲。你是把它当作一个压力,一个作业,演讲过后就敷衍了事?还是把他当作一个展示的机会?你完成了的任务,是打算完成了就算, 还是打算获得上司的赏识、接下来在新的任务中可以展示你的能力?

 

大家其实如果用心留意一下美国的大学生,他们是如何包装他们的论文,如何包装他们的实习报告、PPT。对比一下他们的专业程度,相信你会发现差别在哪里。

 

有些学生在公司里,可能只是重复性的完成朝九晚五的重复性工作。也有学生, 一样是在公司里朝九晚五,却懂得最后的时候, 给老板一份漂亮的实习报告,换来老板的推荐信。我在汇丰实习时的那个香港朋友,用心写好了实习报告之后,去了汇丰的5个部门的老大面前演示自己写的实习报告,美其名曰:“李总,我过几天要给公司提交实习报告,这两天可以约您一起吃午饭, 希望您可以给我一些指导意见可以吗 ?”。

 

关于目标:

 

如果你认同“准备”是有用的, “总结”是有用的,下一步,可以认真的设定自己的目标,了解什么是真正适合你,以及你喜欢的。

 

只要你的目标真的明确了,加上你的准备和总结,我相信奇迹会出现的。当然,希望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去融入目标圈子。 试想,如果你的目标是去咨询公司,而你现在身边最好的20个朋友都是在咨询行业实习或工作的,你最后可以去做咨询的机会会有多大?如果行内需要人手,谁会第一个被介绍进去做实习生? 

 

当然,怎样可以进入那个圈子,这个就是你准备的问题了。圈子在哪里,你去找它, 还是它去找你,就是你的主观决定了。

 

关于成本:

 

曾经有人提到应该什么时候参与实习,在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去寻找实习。而我们的项目, 是需要花不少成本的,包括金钱、时间以及精力。大学的课程和香港的住宿都不便宜,具体是否值得。参加过项目的学生,他们回想起来值不值呢? 其实也是很矛盾,就像我当初参加汇丰的实习,你问我现在值不值,我肯定说不值,因为它不能实现我现在暑假或者其他时间更大的价值,它会消耗我更大的时间成本。但是对于那时那刻的我,那是我一个最好的选择 因为我知道如果放弃了,我需要花更多的成本,无论从时间上、金钱上还是机会上。

 

往届参与项目的学生, 他们不仅花费金钱, 更是投入时间以及精力。他们早上七点起来上班,晚上工作到两三点,高节奏的香港生活过后,接下来面对他们的是如何再把他们已经拥有的经历和资源发挥得更好。

 

有些学生,回到北京和上海,开始着手联系港大校友会一起举办他们的活动,因为他们知道500强企业大中华区的CEO大多毕业于香港大学,是港大的校友。有些学生,参加了港大的交换项目,项目中有老师是来自顶级投资银行,他们回去之后争取了这样的机会。也有学生,把握这次机会约见了香港大学校长。

 

其实这样的案例很多,当我们还在考虑成本的时候,他们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价值。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往往,不进则退。人们通常会在街上掉了一块钱而呼声大喊,而对于错过的千亿机会则无动于衷。

 

我们更希望,当你们拥有了这一步之后,你们的思维方式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不仅是去找实习,或者去找工作,更希望你们可以通过你们在校学生的身份,开始建立你自己的人脉网络。

 


顶一下(32 写日记 1242928 238761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