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想首页

曾国藩九九方略全鉴——8.12

沈科 [无奈] 2013-04-03 02:55:36 星期三 晴天 查看:193 回复:0 发消息给作者

卷一、第三章——修身谋略


 


本章围绕养生、养气、养心、治心等主题大同小异的列了不少文章,仅摘下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些论述。


 


苏东坡的例子很有代表性,体现了一般人寻求心情宁静的一般过程。


 


“宋神宗元丰三年初,苏东坡带着妻儿离开京城前往幽居之地黄州。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约六十里地。在这里,苏东坡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有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


 


这大约是苏东坡最困苦的一段时间,“穷则思变”,然而对于人生、精神解脱之类的重大命题,仅靠独立思考,是很难有所突破的。相比而言,各种宗教则做的高明的多,使得投身佛教的苏东坡真正得到了解脱。宗教中所谓解脱,即“心灵宁静”。有趣的是,苏东坡在修炼的时候,练习了现在逐渐流行的瑜珈。


投身宗教的做法虽然有效,但对常人并不可行。


 


——主静


“曾国藩按照先生的办法去练习静字功夫,但一静坐下来,要么‘游思杂念,不能自主”,要么昏昏欲睡,毫无生气。几天静不下来,曾国藩又急噪起来,又向冯树堂请教去浮躁之法。冯告诉他说,除静坐外别无他法,能静坐而天下之事毕矣。冯树堂还告诉曾国藩’焚香静坐之法。当天,曾国藩试着‘静’下去,可就是做不到,他反躬静坐一时,心仍驰放,勉强支持,犹颓然欲睡,何也?”但随后几天,曾国藩着实下了一番‘静’字功夫。数日后,曾国藩到冯树堂寓所谈体会。临别时,冯还嘱咐道:“须静坐,坐的有些端倪,觉万事俱不如静坐也。”


 


 


结合自己的体会,总结出几点结论来:


 


1、睡眠。精力是一条河流,睡眠是源头。早睡早起,每天要呼吸到清晨的空气。


2、淡泊。使得心神少为外物牵绊。摆脱负担,轻松活泼,生机勃勃。


3、尽可能简化生活。简而后能专。真正重要的事情,每天不过一两件,须看的清楚谨慎对待。其他的则可淡泊待之,轻松处置,反而有奇效。


顶一下(33 写日记 1240533 224356
分享排行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 记住曾经绽现的万种风情 在记忆即将淡漠的时候 来把这些重新回味

Copyright (C) 2008-2014 www.jue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3001011号-3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908号

客服QQ 101716056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13148464312 邮箱 10171605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