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80后”的学生,祖辈生活的艰辛使他们下定了走出农村过上城市生活的决心。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凭借考试进入县城的中学,开始了三年艰苦的高中生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三年后寄托人生梦想的高考。
来到县城上高中,学生们过上了寄宿制的集体生活。他们玩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被严格限制于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程序”中,一个月也许会有一个周末可以回家看看。应试教育在很多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整天面对的是摆满书的课桌,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都能凭借三年后的高考实现了梦想。
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有些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会感觉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
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一无所有,唯有名誉,成了生命所在,所以农村的学生大都刻苦地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
像韩寒、刘翔、李宇春等城市“80后”明星以闪亮姿态先后走进大众视野,标志着城市“80后”一代开始走入主流社会。他们的集体身份认同和价值观,都在主流社会观念中得以体现。
而农村大部分“80后”人群,如农民工和贫困大学生虽然也被关注,但由于这一集体在身份认同上的分化,没有受到与城市“80后”一样的重视。其实,大多数农村“80后”由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广大而深厚的家族伦理网络里,父母、家族责任等已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人生规划中。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则是他们的代表。
很欣赏他在颁奖典礼上的一句话:'贫穷不是我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